国民学校与“体炼课”

1940年日本军国政府公布国民体力法,提出体育和运动竞技的目的不在 于比赛成绩的优劣,而是将增强体力作为目标。1941年根据学校令,将此前 的小学,改称为国民学校。国民学校的教育科目作了统一,初等科四个科目: 国民科、理数科、体炼科、艺能科。高等小学在初等小学四个科目基础上加上 “实业科”。其中体炼科再分为体操与武道(体炼科的内容参见表5-1)。学校 令在“国民学校体炼科教授要项”中提出五项具体要求:

5-1国民学校体炼科武道(剑道)教学要领1942年日本文部省)











































 基本应用

训导
礼法预备势步法劈刺劈刺
第五学年站立之礼提刀

举刀
前进步

后退步


劈对手面部

劈对手右腕

劈对手右肋部



击剌连续进攻

组合劈刀

防后反击
  武道的意义与目 的

日本刀的概念 修行的要点 剑道术理
第六学年 一站立 之礼 蹲踞 之礼提刀

举刀
前进步

后退步


劈对手面部

劈对手右腕

劈对手右肋部



击剌连续进攻

组合劈刀

防后反击
用右上撩刀反击 对手的正面劈刀 闪开对手向我腕部 劈刀击劈其面部 劈刺 一武道的意义与目 的

日本刀的概念 修行的要点 剑道术理

续表






































高 等 科1基本应用

训导
礼法预备势步法劈刺劈刺
XL 站M

之礼

蹲踞

之礼
提刀

举刀
前进步 后退步 斜前进 斜退步

劈对手面部

劈对手右腕

劈对手右肋部 刺

击刺连续进攻 组合劈刀 防后反击
用右上撩刀反击 对手的正面劈刀 闪开对手向我腕部 劈刀击劈其面部 挑开对方正面刺来 之刀反击其面部 劈落对方向我肋部 劈来之刀,反击其面 部劈刺武道的意义与目 的

日本刀的概念 武道发展概要 修行的要点 剑道术理
第二学年站立 之礼 蹲踞 之礼提刀

举刀
前进步 后退步 斜前进 斜退步

劈对手面部 劈对手右腕 劈对手右肋部 刺

击刺连续进攻 组合劈刀 防后反击
用右上撩刀反击对 手的正面劈刀

闪开对手向我腕部 劈刀击劈其面部 挑开对方正面刺来 之刀反击其面部 劈落对方向我肋部 劈来之刀,反击其面 部
一 劈刺 -武道的意义与目 的

日本刀的概念 修行的要点 剑道术理

 

  • 武道的修炼要着眼于实战进攻。

  • 武道修炼中的剑道、柔道并举不可偏废,柔道练习中也要左右两边兼 顾,技术要全面。

  • 武道练习中特别强调反复练习打好基本功,以期能够在实战中应用。

  • 武道的讲话与国民科教育要有适当的联系,力求简明恰当。

  • 武道的教学的内容,剑道柔道都是由“基本、应用、稽古、讲话”四部分 组成。①


三、改组后的大日本武德会与“战技武道”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直接挑起太平洋战争。在中国战场,受到中国 军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三个月占领中国的妄想被彻底击碎。随着战争 的发展,美国第七舰队在珍珠港被日本海军偷袭后,美国人开始正面介入对日 战争。日本在战争初期开拓的供给线受到美国航空力量的沉重打击,美国的 远程轰炸机也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日本的物资与兵源开始紧张,于是中村民雄:《剑道事典——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东京:岛津书房1994年版,第251页。将原来一直受到优待的学生也当作炮灰,通过短期训练送上侵略战场。原来作为民间武术团体的大日本武德会,也成为侵略者大本营的直属机构。由于体育教员不足和战时体制下对体育教育的重视,1941年日本政府成 立东京体育专门学校,设立该校的目的在于“教授基于皇国之道的体育高等学 术和技艺,培养从事体育指导的人才”,设立“体操科与武道科”两个科,武道科再分为剑道部与柔道部。学校规模规定为400人,每年招100人。其中体操 50人,武道50人。《毕业者服务规则》第二条规定:“从取得毕业证书后的六年中,有义务从事文部大臣指定的有关体育指导教职和其他职务。”战后东京 体育专门学校并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1949年成为新制大学东京教育 大学体育系。①东京体育专门学校一共培养了 75名武道教师。1942年3月,大日本武德会进行了改组,由厚生省、文部省、陆军省、海军省、内务部五部共管,财团法人的本部也搬到厚生省内,位于京都的大日本武 道会旧本部作为京都办事处。这时,武德会完全成为军国主义政府的外围组 织。当时还将原属于文部省的“大日本学徒体育振兴会”也作为武德会的下属 团体,讲道馆、日本古武道振兴会也作为下属团体,归武德会所管辖。尽管对 这种归属的划分也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武德会会长由东条英机担任,副会长由上属五省的大臣和陆军大将奈良武次就任,顾问又是其他各省大臣和海军大将,这个组织就成为强有力的次政府组织。军国主义者挂名,以示军国政府对武道教育的重视,而此时实际担任武德 会工作的是:内务部官僚出身的藤沼庄平、厚生省人口局长中村敬之进、文部省体育局长小笠原道生、陆军省兵务局长田中隆吉、海军省教育局长德永荣等 人,称为运营理事长。由于掌握武德会指挥权都是不熟悉武道的军国主义官吏,他们从掌管武德会开始,先将战争中派不上用场的弓道活动停止了。战时体制的武道,反复强调如下理念②:“我国的尚武传统从神话时期开始,一直以文武兼备的个人修养为目的,到一旦国家有难,就应该转化为能够 对付危急局面的国民武道。”“我国之武道源于皇国开国之初,武道与文教共同 以'振兴皇道、捍卫皇国、发展皇国'为目标,皇国臣民需实践修炼武道,以鼓舞振奋忠勇义烈之国民气魄,涵养节义廉耻之操守,在国民生活中表现武道的真 谛,一旦国家危难,必以一死报效皇恩。”③中村民雄:《剑道事典——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东京:岛津书房1994年版,第231页。这里显示的理念,主要是1942年(昭和17年)3月组建的“综合团体大日本武德 会”成立仪式上,总裁梨本宫颁发的旨令为依据。财团法人全日本剑道联盟:《剑道的历史》,东京:2003年1月,第444页。至此,江户时期形成的武艺修养的理念完全军国主义化了。由军国主义 政府控制的武德会强制推行为国家危难献身的武道理念,致力于为战争培养 后备力量,对武德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应战争的修改。他们提出“本会的武道项目有剑道(含蘸刀)、柔道、铳剑道(刺杀)、射击道。特别是能够在当前时局下发挥作用的剑道和射击道的振兴要加强”。当时的武德会对剑道练习提出六条要求:一是掌握基本的刀法,要求能用刀正确斩、刺,正确地用刀进行反击。二是要求加强野外训练,穿靴子、打绑带,掌握在快速的跳动中用刀的技术(这与在剑道场上光脚击刺要求不同)。 三是对竹刀的长度进行规定,比剑道场用的剑要短一些。四是掌握与不同的兵器格斗的技术,刀对刺刀、刀对短剑,一对一、一对众、众对众的对抗。五是 鼓励试斩①。六是要求剑道的指导者必修刺杀术,必须具备指导刺杀术初练 者的能力。②武道的战技化不仅在竞技规则上有所改变,技术也有变化。1943年3 月,文部省体育局长发布了《战时学徒体育训练实施要纲》通告。为了将在校学生通过简单训练直接送到战场,选择了一批体育训练科目。如战技训练:行军、战场运动、刺杀术(铳剑道)、射击;基础训练:体操、田径、剑道、柔道、相扑、 游泳、滑雪;特技训练:海洋训练(划艇等)、航空训练、机械训练、马事训练。1943年12月1日,第一次“学徒出阵”。这时日本在国内已经找不到兵 源,将在学校中读书的学生强征入军队,送到已经注定失败的战场。1944年3月,厚生省公开发布《国民战技武道基本训练要项》,要求练习刺杀、射击、柔道、剑道。为了掌握适应实战的战斗基本技能,作为刀的运用, 要练习“竖劈、右左斜劈、右左斜撩、右左横斩、刺”等。此时,大日本武德会发表了《拔刀术基本实施要项》,将实用剑法定为“纵刀、斜刀、横刀、撩刀、两断 刀”。陆军教育总监部编出了《竹枪术训练的参考》、《临战刀术》等书。现代日本武道学者中村民雄教授认为:“在联合国军队压倒性的作战优势下,这些战 技武道有什么实效呢?这些与武道相距甚远的东西,由于实施训练是剑道家, 招致'战技武道与拔刀术就是剑道,的结果。战后。

浏览5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