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根据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状况, 英明地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最近几十年,我们国家一 直把科教作为一种兴国的方略。胡锦涛同志还提出了 “科学发展观”。既然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寻找科学规律、发明创造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科研就是科学研究,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内在本质而进行的调查、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研究性活动。武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武术教育存在许多迫不及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不断地调查、实验等科研活动才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为止武术教育科研这一环节是薄弱的,可能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因为科研活动不仅需要资金的资助、有些方面还得国家政策的支持,不然很难开展科研活动。由于武术是非奥运项目,国家投入到体育领域的资金大多花费在奥运项目上,像武术项目这种非奥运项目得到的资金也就是杯水车薪了,再轮到武术教育就更少了。再就是武术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没有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所以武术教育也分享不到太多国家投入到教育领域的资金。没有充足的资金资助,没有国家相应的政策扶持,一直以来武术教育科研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必须加强武术的科研工作。

一、“国家需要”是武术及武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纵观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武术运动及武术教育的兴旺发达与国家 “用武”需求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冷兵器时代,国家对武术的需求主要是武术的技击功能方面,也就是武术的技击功能在国家军事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武术能增强士兵的个人战斗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由于武术在国家军事方面的重要价值,从而在几乎整个的冷兵器时代,国家都非常重视武术人才的运用和培养,国家通过武举制等形式广泛吸收民间武术人才为国家军队服务,同时国家在各种教育机构中设立武术教育内容,培养军事武术人才。“国家需要”给古代广大普通群众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让习武之人与学文之人一样有人为仕为官、报效国家的机会,给广大普通群众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奋斗目标;“国家需要”也提高了习武之人的社会地位,让习武之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尚武精神,相对抑制了重文轻武的偏见,这对扩大武术发展的群众基础, 实现武术教育的价值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武举制是武术对“国家需要”具有重 要价值的体现形式,武举制被废除后,武术及武术教育的发展遭受了巨大挫折的事实,也印证了 “国家需要”对武术及武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就在‘武举制’被废止的1901年前后,武术教育在中国传统的学、塾中的位置,相继被西方体操(体育)取代。民间武术传习活动亦趋衰微清末时期失去了 “国家需要” 驱动的武术,其发展也进入了低谷,甚至遭到被禁止的厄运。在近代,出于培养国民“尚武精神”的时代需要,许多革命人士呼吁通过体育教育来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如梁启超撰写《中国之武士道》重申中国民族是尚武之民族,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题写了 “尚武精神”等等,武术教育再一次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政府部门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中添授“中国旧有武技”。现阶段,国家也重视武术的教育作用,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文件中,要求“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二、现阶段武术教育满足“国家需要”的方法措施

很多的研究文献表明,武术在发展历史过程当中,在屡屡遭到官方禁武厄运的情况下,武术仍能生机勃勃的发展且从未中断,是因为武术发展与“国家需要” 的驱动息息相关,而且这种“国家需要”主要是国家军队对武术技击功能的需要, 也就是国家主要是需要武术的技击功能以增强国家军队实战能力。当今时代,在 国家对武术技击功能的需求相对弱化的历史条件下,武术界人士应该多研究思考武术如何开发和创新自身功能以满足现时代的“国家需要”,争取国家机器的驱动而促进武术及武术教育的发展。

(一)认真思考现时代武术教育能为国家发挥的具体作用

在冷兵器时代,由于国家军队需要许多具有实战能力的武术人才以增强军事实力,让以培养武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武术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而且这时的武术教育非常重视传授技击技术,重视学习者实战技能的提高。在近代,我泱泱大国屡屡遭受外国侵略、任人宰割,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发现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孱弱、尚武精神缺失,提出在教育中增加武术课,以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及尚武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提倡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发展的现今历史时期,武术能为国家的这些需要做些什么,这是武术界人士、武术管理部门都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关于武术教育在现今时代所能发挥的作用,在前文已经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这里简单重复一下。

传承民族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载体之一,武术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哲学、 传统道德、传统军事思想、传统美学等知识以武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武术教育可以把内含在武术技术中的这些文化传统传递给受教育者,从而发挥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


  • 辅助道德教育


现今的中国社会依然存在道德沦落、诚信缺失的现象,加强民众的道德教育是长期的事情。武术教育一直重视武德礼仪教育,可以帮助提高民众的伦理道德水平。

  • 培养民族精神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所崇尚的精神,勇敢、勤劳、自强、吃苦耐劳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通过武术的教育过程恰好能提高受教育者的这些品质, 因此武术教育可以帮助培养中华民族精神。

  • 培养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中国历代禁武导致国民身体素质孱弱、尚武精神缺失而遭受数次外来入侵的事实给现代中国人一个基本教训: 一定要提倡尚武精神。武术教育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武技、能塑造习武人的勇敢品质这应该是公认的真理。

  • 辅助青少年教育


目前我国青少年存在许多生理、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有道德素养不高、身体素质虚弱、不能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差、人格相对不健全等问题。 通过武术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身心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等。

  • 丰富健身方法手段


武术博大精深,包含了许多的拳法、器械种类,这些技术都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据而创建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武术教育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学习者,丰富了他们的健身方法手段。

(二)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以满足国家需要

前文已经详细地分析了武术教育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以及在当代社会应有的价值。但是这些功能得不到开发只是一种潜在的功能,应有的价值若没有实现也只是潜在的价值,所以武术教育需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功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贡献一定的力量,这样才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实现自身的价值。当然,意识到武术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才是开始, 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发挥武术教育功能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就学校武术教育来说会牵涉到武术教育的课程设计,武术教学、武术教育的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社会武术教育也许会更复杂。对于学校武术教育来说,首先得建立武术教育的目标系统,明确各级武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改变以前只重视武 术技能传授的教育方式,现在得把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水平、培养民族精神等教学任务贯彻下去,围绕实现教学目标建立武术教育的课程系统和教学系统, 把发挥武术教育功能贯彻到武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保证武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开发和创新自身教育功能以争取更多“国家需要”

除了前文中提及的武术所具有的一些教育功能外,武术教育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开发出一些新的教育功能,或者说把武术教育功能进行延伸,对社会中的一些特殊人群实施一些特殊的教育。实际操作模式是利用这些需要特殊教育的人群对武术的兴趣,把他们吸引到武术教育的队伍中来,然后对这些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特殊的教育,下面举两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

1.利用武术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

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独生子女数量增加,很多家长对小孩过分保护、溺爱而导致现代很多青少年的独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都相对较差,他们对生活中的挫折、失败产生过于强烈的不良心理反应,处理得不恰当、不及时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对青少年实施挫折教育方法措施方面,袁希提出了四条对策,即认知引导、性情培养、心理疏导和意志磨炼。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术教育在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武术教育可以塑造学习者的意志是比较肯定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术教学训练中, 学习者会遇到很多挫折情境,这种挫折情境在武术教育中是司空见惯的,对习武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就像那句“胜败乃兵家常事”描述的一样,可以说武术实战对抗就是一场两个人的“战争”,最终得分出输赢,谁也不敢狂言自己 一辈子在武术对抗中不输掉一场比赛,换句话说对于每个习武人来说失败在所难免的,青少年在习武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在这种“胜败乃兵家常事”文化的熏陶下,能让青少年学会坦然面对失败。

2.利用武术教育挽救“问题小孩”

其实第一个例子中提到的抗挫折能力缺乏的青少年也是“问题小孩”的一部分,只是在这里要表达的是这些“问题小孩”存在的问题更多更严重,一下子也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需特别说明的是运用“问题小孩”这些字眼来描述存在一定问题的青少年对他们并不带有什么偏见。另外,挽救“问题小孩”中的“挽救”二字可能也不恰当,暂且表达一下。利用武术教育挽救“问题小孩” 这种想法的产生源于2012年11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的“全国武术学校校长高层论坛”中一位武校校长的发言,他提到他们武校招进了一些“问题小孩”,这些 “问题小孩”的一些表现是调皮捣蛋、不听话、爱打架、不懂礼貌等,甚至还有一些更严重的问题,让家长伤透了脑筋、一筹莫展。这些小孩通过他们武校的教育后变得懂礼貌、守规矩了,也变得上进了,被教育后的“问题小孩”的各种表现得到了家人和熟人的接受和认可。从这事例中不免给武术教育功能开发和创新提供了一条思路,具体如何操作有待深入研究。

浏览3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