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及时反馈传播效果
及时反馈传播效果,并基于反馈信息调整和优化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对策,往往能为武术传播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具体如下。
(1)在竞技武术传播过程中,要想推进竞技武术进军奥运会的进程,就需要积极调整和改良竞技武术的技术内容和裁判法,促使这两方面的内容和奥林匹克的要求更加吻合,从而达到促使竞技武术顺利进入奥运会的目的。
(2)我国实施武术段位制和会员制后,应当在全国各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准确而全面地反馈各项调查信息,从根本上提高解决和处理相关问题的实际效率,为段位制和会员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3)反馈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武术教学内容和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实际喜好、学生具体需求的吻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武术教学内容,大力传播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武术传播内容。
(六)采用多元化传播途径
在传播中国武术的过程中,务必要全方位运用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仅运用单一化的传播途径会大大增加获得理想传播效果的难度。在武术传播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师徒传播、组织传播、学校传播的作用,也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种媒体资源的传播作用。
在运用多元化的传播途径时,立足于不同层面传播武术理论和武术文化是一条可行性途径,如此能更好地满足各个阶层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就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来说,借助师生传播途径能使学生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武术运动的知识要点和技能,当学生的武术基础相对扎实以后,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武术书籍、武术录像、相关武术网址上获取相关内容。
(七)科学实施传播方式与策略
武术传播效果和传播的失败与否都会受到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的直接性作用。当武术项目不同时,采取的传播方式与策略的侧重点也应不同。针对中国武术制定奥运战略的目的就是推动武术进军奥运会、提高武术在世界各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里所说的目的也就是最终的传播效果。要想达到既定的传播效果,一定要大力改革中国武术的竞赛内容、裁判法以及竞赛体制等,使这些方面的内容和奥林匹克的要求相符,加大研究国际奥委会就竞技武术提出的相关要求的力度和深度。
国家武术主管部门为提高散打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多种方式对拥有巨大国际影响力和众多传播对象的拳击与泰拳等进行借力,积极组织和开展拳击和散打的对抗赛、泰拳和散打的对抗赛,一方面是为了把散打传播到原本对拳击和泰拳有浓厚兴趣的群体中,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拳击和散打的传播对象逐步演变成散打的传播对象。在武术各个拳种流派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定期推出了多名推动本拳种流派发展进程的杰出人物,如太极拳的杰出人物杨露禅、截拳道的杰出人物李小龙等,此外“散打王”比赛通过每年推出最新“散打王”来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些人的影响力,力求进一步拓展中国武术的传播范围。
武术传播方式与策略具有多元化特征,被广泛应用的武术传播方式分别是开展武术会议、组织武术年会、实行武术段位制、出版武术书籍、组织武术表演、开展武术课程等,这些传播方式都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此外武术奥运战略、武术传播全球化战略同样是发挥着很大作用的武术传播策略。
二、传统武术的传播对策
传播传统武术的主旋律是“继承与发展”,具体的传播对策如下。
(一)加快传统武术的自身发展速度
1.坚定不移地走技击健身化道路
传统武术的项目和流派都具备多样化特征,但技击技术是传统武术的主要内容。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要求,传统武术必须走技击健身化发展道路,换句话说就是把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健身化。在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达到防身自卫目的而习练武术的人数呈现出了减少趋势,很多武术习练者都旨在达到健身祛病的目标,太极拳在这方面获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综合分析太极拳发展历程会发现,太极拳运动为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逐步向简化方向发展,并且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欢迎。传统武术的健身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肯定,所以传播传统武术的侧重点应当是传播其健身功能,如此能使传统武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传播传统武术的过程中,要科学可行地处理武术技击技术,同时务必要把武术技击的精华保留下来,技击技术的精华是传统武术吸引广大群众的关键性因素。
从整体来说,传统武术“技击健身化”道路由两层含义组成,一层含义是保留武术技击技术并走健身化道路,另一层含义是促使武术技击技术朝着健身化方向发展。学习中国武术,掌握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术,能获得健身和健心两个方面的效果,这才是中国武术的本质。
2.科学选择和运用组织传播的形式
通常情况下,传播国内外武术类项目主要选用组织传播的方式,此外传播传统武术也需要挖掘和发挥组织传统的作用。和组织传播相比,师徒传播和家族传播的传播面有待拓展,否则出现技术遗失的可能性很大。
总而言之,选择并运用组织传统的方式能更加完好地保存技术,进一步扩大武术传播内容的范围,充分挖掘和调动组织力量与集体力量。
(二)将武术主管部门的作用发挥至最大
作为武术主管部门,在科学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也要重视和落实传播传统武术的相关工作,在传播过程中始终坚持“继承与保护”的大方向,详细策略如下。
1.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鉴于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且拳种和流派众多的特点,传播中国武术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此同时,虽然传统武术拳种丰富,但至今依旧无法估算出现存数量和失传数量,所以要大力保护武术拳种和流派。
武术流派在武术发展历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一方面,武术流派能在保护和流传传统武术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各个武术流派拥有独特性特征,如此能对广大群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促使传统武术的群众基础更加稳固。基于武术流派的多重作用,保护武术流派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但需要重申的是,流派和宗派并不是等同关系,武术流派是在继承、改革以及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本质上来说,大拳种和小拳种都普遍存在流派现象,这也正是传统武术蕴藏着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武术发展过程离不开继承、改革以及创新。 作为武术主管部门,务必要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传统武术传播提供更多支持,切实加大对传统武术流派和拳种的保护力度。
2.指定传人
通常武术主管部门可以指定相关传人投身到各个拳种流派的保护工作中,但要保证指定的传人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很多调查结果显示,指定传人比挖掘和整理武术资料的实效性更强。由于技术性是中国武术的显著特征,因而借助文字和录像的形式仅能记录某些武术内容,其中文字描述武术技术会出现“言而不尽”的问题,而利用录像展示武术技术往往浮于表面。
因此,要想全面有效的传播武术技术,就务必要选择并运用面对面“口传身授”的传播方式,通过身体感受的技击技术教学获得的实际传播效果是语言传播和图像展示无法比拟的。在很多情况下,从表面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武术动作变化往往无法借助文字精准描述出来,语言传达方式同样很难获得理想成效,只有习练者切身感受才能对武术蕴藏的精华形成深刻认识。
3.组织与举办传统武术交流大会
组织与举办传统武术交流大会可以向传统武术提供向大众展示自身精髓的良好平台,有效预防传统武术在民间自生自灭的情况出现。组织传统武术运动会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比赛规则,也能对传统武术的传播产生正面影响。
4.适度增加对传统套路的保护力度
纵观传统武术发展历程不难得出,世代武术习练者都是在长期归纳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传统武术套路的。对于中国武术来说,传统武术套路是其精华部分,后辈重新编创传统武术套路往往有很大难度,所以说保护传统武术套路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传统武术传播内容中,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套路是技术的组合,所以说大力传播技术同样有很大的必要性,丧失技术的武术将会不复存在,很多种武术技击方法都存在于武术套路中。竞技武术的技术仅仅是构成中国武术总体的一小部分内容,被保留至今的技击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说保护传统武术套路对继承和革新竞技武术有着深远影响。
5,调动和发挥高校相关院校传播传统武术的作用
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院系中,武术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高等院校科学组织和开展武术课程教学,不仅能使武术传播对象有所扩大,还能将传统武术传播至我国各个地区,也能更好地继承传统武术。对于传播传统武术的高校来说,一定要科学选拔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传统武术继承人,采用多元化方式把优秀武术人才培养成传统武术传播主体。
浏览3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