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广东商学院的院长曾如柏在北平读书的时候,曾经向杨澄甫学 习过太极拳,那个时候,曾如柏仅仅是杨澄甫的学生而已。1932年,曾如 柏向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陈济棠举荐杨澄甫到广州教拳,直到这个时候, 曾如柏才按传统的礼仪正式拜师。由此可见,学生与徒弟是不一样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松散的,而徒弟和师傅的关系则是紧密的,只有正式拜师的才能成为师徒。如果说学生,哪个拳师没有一大批呢?但是真正的门徒却很少。武术技术学习的难度决定了武术的精华无法传授给那些仅学一年半载的学生,只能传给自己的徒弟。民国期间,曾经有人反对民间武术的拜师仪式,但是在大的武术家那里,老规矩依然存在。张之江曾经对武术的这些旧的习惯提出过批评,认为这些恶习不利于武术的发扬光大。他在《二十年告诫中央国术馆同志》一文 中说:“凡从前一切不良之旧习惯,足以障碍发扬光大国术之前途者,不宜有毫末渲染,例如递帖拜门等陋习,适足以生亲疏之嫌,启门户之争,妄欲 造成一己之系统,而不知其已入歧途。”②但是在很多人眼里,武术的这些规矩对武术的发展并没有坏处。“关心国术者,乃有严限收徒。宁缺毋滥, 履行襄日旧规,以选拔真才。其意谓设无旧日严格之规定,尽如今日之普及流传,则斯道何能不绝如缕。”③“盖礼节相传,关系至锯,小之系一己之优劣,大之关全民之文野。”④李书文的弟子刘云樵想跟着宫保田学八卦掌,
浏览5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