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刘玉祥、陈固安等流落外地的武术大家相继回到邢台。 当年,邢台地区召开武术研讨会。1964年,邢台地区召开老拳师座谈 会,会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与老拳师们共商邢台武术发展大计。同年,邢台市举重、武术协会成立。郝耕圃、杨其生、王建勋、王凯、陈固 安、刘玉祥、王学政、寇长青、冯俊生等作为邢台市武术界各拳种和门 派的代表,成为协会的领导人物。
这一时期,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经过挖掘整理,更放异彩。 据1966年初统计,邢台地区共有民间武术组织768个,这些组织中, 活动经常,有师傅授徒,称得上武术馆社和辅导站的有324个,其中 最突出的是广宗县董里集的“天友武术馆”,其余各处有的叫拳社,有 的叫少林会,也有的叫武术队。不论名称如何,大都是由一两名老拳 师掌门,利用春秋晚上或冬夏农闲时教徒。在这些武术组织的不懈 努力下,为全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武术新秀。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陷入混乱。邢台 同全国一样,各项工作都受到了严重干扰,武术活动一度陷入停顿。 各种赛事基本上不再举办,武术家们也不再公开授拳。有些老拳师 还在政治上受到了冲击。直到“文革”后期,大规模的武斗渐趋平息 时,邢台市的武术活动才开始逐渐恢复。巨鹿县于1972年成立体育 运动委员会,1973年3月10日召开全县武术工作会议,会议号召全 县爱好武术的有识之士,积极举办武术训练班,强身健体,为社会主 义建设出力。并拨出专款,为夏旧城、南孟村、柳林、西下町、何寨、贾 庄的武术队配备了刀、枪、剑等武术器械300多件。会议还规定除每 年农历正月至二月举行全县农民武术比赛和表演赛外,各公社、村庄 也可自行组织比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当年,巨鹿县召开第一届农民武术运动会,13个公社的13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辛庄公社夏 旧城大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苏营公社南孟村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75年前后,南宫县有173个大队开展了武术活动a
1973年,南宫县委书记赵安芳、县长白玉沙亲自到省体委,调回 正在省体工大队当教练的樊佩林,县文教局、县体委拨出专款,组建 南宫体育班,训练武术、田径、乒乓球、篮球等项目。1976年,再次招 生,由大班毕业的姚秀清、王印保担任教学、训练工作。从此,南宫的 武术活动增添了国家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的训练。把武术训练列入 了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并为邢台地区各县(市)开展国家规定套路训 练和大众化的武术普及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支援各县(市)开展新套 路的教学训练。在这一批人中,刘万义、李和义奔赴临西,张继祥到 了沙河,孙秀芹到平乡,辛文化到临城,樊凤楼到冀县,李建龙到巨 鹿。柏乡、隆尧、广宗等县也都有南宫武术班培养出来的学员担任教 练工作与此同时,邢台市区的老拳师们也开始逐步走出家门,积极参与 社会武术活动。1971年“五一”劳动节前后,邢台市在人民体育场举 办武术表演。受有关方面委托,刘玉祥负责表演的组织工作。此后, 以寇长青、刘玉祥、王凯、王万庆、王学政、杨其生、秦文礼、冯俊生及 其弟子们为主,在邢台市的工人文化宫、体育场、体委灯光球场、人民 公园和达活泉公园等地纷纷开展了群众性的武术普及活动,其内容 既有传统武术项目,也有国家新推广的规定项目,还有像鹤翔桩之类 的气功项目在这期间,老拳师们一面积极从事武术的全民普及活动,一方面 加紧培养亲传弟子,使邢台市的武术事业后继有人,一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邢台的武术事业空前活跃。1977年以后,威县组 织了健身辅导站,70人学习五禽戏和太极拳、剑。1978年,河北省第 五届全民运动会武术比赛在邢台举行。修墨工,
进入20世纪80年代,作为县级市的邢台市,升格为地级市,下
辖邢台县,与 邢台地区平 级。这一时 期,邢台地、市 都开始了传统 武术的挖整工 作。各个传统 武术门派纷纷 组建拳社、研
究会,不仅传 用1-6河北疝第六届运动会武术裁判员合影1982年9月 拳授艺,同时开展对本门武术拳种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基层群众也 纷纷组织适合自己活动的武术馆、校、社和辅导站等。如清河的“农 民武术学校”,任县固城的“冀中武术学校”,广宗董里集的“天友武 馆”等。1982年,河北省体委命名南宫东街小学为“河北省传统武术 项目学校“。当年9月,河北省第六届全民运动会武术比赛再次在邢 台举行。同年,邢台地区少数民族武术运动会在邢台市人民体育场举行。
青年武术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邢台地、市武术 协会在地、市体委的领导下,统筹组织地、市的武术工作。使邢台城 乡武术形成了繁荣有序的发展局面。1984年10月,邢台地区武术协会宣告成立。此前,邢台市武术 协会也已经于当年成立,具体日期待考。各位武术名家及其弟子纷 纷以这些名家的名义组建成立武术社团。1985年5月11日,邢台市 武术协会召开第二届委员会。当年,
1984年,巨鹿县夏全勋代表邢台地区参加河北省武术比赛,获 剑术第四名,大枪第三名。1986年,巨鹿县举办第三届武术比赛, 16个单位的12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夏旧城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西下町获团体总分第二名,何寨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城关西街获团 体总分第四名,大留庄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大马坊和小王路并列第
1986年2月11日,南宫市政府下达文件,规定每年2月为武 术活动月。各乡镇有一名领导亲自抓,共青团、妇联和文化站具体 配合,以“和睦”、“西胜”、“友谊”、“英聚”、“武联”等拳社和武 术队为主体,开展连村邀请赛、表演赛。1992年11月,国家体委 正式命名南宫为“全国武术之乡1985年,广宗县董里集“天友 武馆”的青年武师张计华拿出1200元开办武术训练班,先后培养 出 240 名武坛新秀;户
1987年3月,邢台地区召开全区武术工作会议,成立了全区武术 挖整小组,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工作,整理出拳械套路32份,老拳师登 记表16份,武术馆、社登记表18份,文献资料9件,器械实物38件, 拳械录、拳谱11份。其中有广宗县体委编写的反映景廷宾起义的传 记文学《编悦桥》、《广宗武术史话》,内丘县孙辉编写的《太极拳津 果》,这些珍贵的史料和文物有22件送省里进行展出。《编悦桥》在 《邢台日报》进行了为时两个月的长篇连载。 ”广1;… ’.
1989年4月,邢台地区武术协会在南和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 会,会议修改了地区武术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武术协会的组 织机构。邢台市体委在1990年1月4日《邢台晨报》公布的20世纪 “八十年代我市体育战线十件大事”中,武术界就占两件。一是徐青 山、陈固安、吴德奇、冯俊生、柳军柯在全国武术比赛中频频获奖,并 著书立说;二是英籍华人黄济复来邢台拜师求艺,使邢台市有了体育外事交往。
20世纪90 年代,邢台新型 的武术馆校陆续 兴力',新时代的 武术饵校既学武 术,也学文化课; 既教传统套路, 也教国家规定的 竞赛套路。还把武术训练与影视 图”8国际董式太极拳联谊会太极拳表演1999年相结合,不仅为专业体育院校和上级体工机构输送学生和队员,为部 队输送优秀士兵,为社会培养保安人才,还为许多武打影视作品提供 武打演员或武打替身。可以说,邢台的新型武术馆校无论是从创办 时间上,还是教学训练水平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世纪末,永年翟维传活跃于邢台、邯郸等地。任县大屯乡前安 庄村吴延强(1972年~),自幼拜石志成的高足袁长路、吴振华为师, 学习武式太极拳。2001年,正当翟维传活跃于邢台、邯郸之际,吴延 强又拜在翟维传门下,潜心学习,苦练不辍,终得太极拳真谛。
浏览9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