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会作为一种赛事,不仅能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还能增加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也能立足于全局展示武术运动的 整体面貌。竞技武术套路是武术进军奥运会的窗口,武术运动会 应当把着眼点设定为丰富国际体坛项目的种类,尽全力促使武术 运动会发展成彰显武术本质特色、体现武术运动整体面貌、和西 方奥林匹克运动会特征相媲美的赛事。中华武术发展历史悠久. 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1986年.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初步查明 流传至今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 有129种,,在短时间内把这些拳种都推向奥运会显然是不可行 的,因而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在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时就 自觉听取多方建议,设立了奥运武术项目,换句话说就是准奥运 武术赛制。在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全运会都实行了奥运武 术赛制所确定的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观赏性和实战性 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从中发展可行的运动项 目进入奥运,从而带动其他拳种向奥运迈进。因此,按照“推陈出 新”的原则,竞赛活动的内容应当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进行多种根据拳种与技能特征分类的比赛,中华武术的 拳种十分繁多,过去的运动会往往是选择优秀拳种同台竞艺,竞 技武术套路则应当自觉学习传统武术举行的“全国太极拳比赛”、 “少数民族传统武术运动会”等.根据拳种来组织适宜的比赛,在 相同拳种中彰显拳种特色。

(2)研究和探索崭新的竞技武术套路竞赛项目,没有创新则 发展将无从谈起,竞技武术套路竞赛项目不可以仅仅在“高、难、 美、新”四个方面下功夫.不可以只存在一种模式,所以要借助研 制出的崭新竞技项目来增加吸引力.促使传统武术发展得更好。

(3)继续通过国际武联、各洲武联、各国武协组织进行竞技武 术套路交流和竞赛活动,各洲际武联、武协担负着武术的宣传、推 广重任•建立专门的竞技武术套路培训基地或在开放综合培训基地中开设竞技武术套路课,在组织和开发竞技武术套路交流和竞 赛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加速“武术运动会”的国际化,并完善武术 运动会的教练员、裁判员等赛前服务的相关一系列工作。(十二)正确看待中国武术与奥运会的关系进入奥运会不是中国竞技武术发展的终极目标首先要明白的是,进入奥运会不是中国竞技武术对外传播和 发展的终极目标,进入奥运会只不过是为了利用奥运会的影响更 为快捷地推广中国武术,中国竞技武术对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发 展中国武术,中国竞技武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武术把中国的 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中国竞技武术通过进入奥运会抑或 通过其他途径来对外传播时必须明确的一点。进入奥运会不是宣传和推广中国武术的唯一途径进军奥运会不是宣传与推广中国武术的唯一途径。尽管相 扑和泰拳没有想要进军奥运会的行动,但依旧表现出了良好的发 展态势。中国武术除了进军奥运会这条途径外,还可以采取很多 种推广形式,进入奥运会是一项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牢牢抓 握时机可以在保证不走样的基础上成为奥运会项目则更好,如果 不能的话,则可以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从而尽早把传统武 术运动推广到世界各个国家。任何一种只是为了特定传统手段 而“削足适履”的做法都会让中国武术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狭窄。理性面对竞技武术国际传播背后的文化差异在崭新的发展阶段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竞技套路是继承和 发展中国武术精华以及关键内容的一项重要形式。然而,竞技套 路的普及工作并非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武术在世界范围 的传播还深受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限制,所以,文化背景不同、基础 不同的运动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同时迈入当前的国际竞赛套路的阶段,同时,国际竞赛不应当只着眼于几个特定套路,最切实可行 的方法是编排不同难度、不同长度的套路,配合不同规则。这样 做不仅能使存在基础差异的人们都有所成长,减小世界各地人们 接受竞技武术的难度,还能有效调动人们参与竞技武术的积极 性,加快中国竞技武术在世界各国的传播速度,保障武术运动的 中国特色不会在传播过程中流失。面对文化差异问题,应当持有 理性态度来找由两全之策.严禁简单地对竞技武术“一简了之”。

二、传统武术竞技化发展的展望传统武术的两项显著魅力是:种类多样、异彩纷呈。为了使 拳种的风格特色得以维持,对深入交流与广泛传播发挥促进作 用,规范技术体系是一项必要措施。文化内涵丰富、技击特征显 著、对人类健康发挥积极影响的技术动作必然会得到肯定、继承、 发扬。为更好地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简单、易学、推广便 利、满足当代人健身需求和娱乐需求的套路将相继出现在人们的 视野中.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是把竞技化当成核心内容、结合 西方竞技运动的范式来实施的,西化模式使得传统武术的现代化 转型进程加快,但同时束缚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对武术文 化的全方位传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传统武术基础上诞生的竞技套路和竞技散打,主要沿着西 方体操和拳击的模式进行竞技化改良和发展,然而在北京承办 2008年奥运会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中,竞技套路和竞技散打都未 能如愿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的事实表明•单方面模仿 乃至削足适履的西化做法,并非是实现武术奥运梦想的捷径。传 统武术竞技化一定要尽全力打破西化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究本土 化模式,构建出多元模式共存的竞技化发展格局,从而促使传统 武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七堂传统武术辰屉的人7t培养策略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承,人才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 键因素,同时,也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只有高度重视传统武 术人才的培养,组建高水平的武术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才能为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本章主要就传统 武术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我国传统武术 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我国传统武术人才资源的开发以及我国 传统武术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

第一节我国传统武术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目前,在培养传统武术人才方面,我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难以避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节重 点就我国传统武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

一、运动员现状

(一)运动员生源现状事实上,对传统武术人才的培养就是对与传统武术相关的 人员进行培养,尤其是培养传统武术后备人才,而在一定程度 上,传统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备人才的生源质量 和数量,这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传统武术人才的培养途径多种多样,不 同的培养途径,其生源在质量和数量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具 体如下:不同培养单位的生源将体委作为核心的传统武术人才培养体系,由于市级以上的 体校在传统武术教学的开展方面,其任务主要是进行专业的训 练,从进入到学校开始,运动员便进行专业训练,所以,入学门槛 比较高一些,需要运动员在入学之前就要具备一定的武术基础。 在传统武术人才各个培训单位方面,除了省体校具有比较好的生 源之外,其他各级单位在生源方面,其情况都不是很乐观,大都在 选材方面存在生源比较少、选择范围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运 动员专业素养比较低等问题。

不同武术方向的生源武术方向同运动员的生源同样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些年来, 在数量方面,散打方向运动员的生源都是比较平稳的,并且呈现 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套路方向的运动员在数量方面明显减少, 在竞技武术方向上业余体校的生源更是少之又少。

武术馆校的生源情况相对来说,作为武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系统,武术馆校 的生源在数量上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传统武术后备人才的整 个生源系统中,武术馆校的生源几乎占据了一半以上。然而, 虽然武术馆校生源数量多,但在级别和质量方面都是比较 低的。武术教学在武术馆校中的开展,大都是为了更好地促使武 术运动得到普及,让学生在学习到相关传统武术文化知识的同 时,也能够接受相应的武术训练,以达到学习和训练相结合J如 果学生身体素质好、武术天赋高,也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武术训 练,并交由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以此作为基础来组建专业的馆 校武术队,以获得更多参与武术比赛的机会。武术馆校还会从 专业武术队中选拔优秀的武术人才,将其输送到更高级别的专业队中。

(二)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情况在不同的武术方向方面,运动员的年龄和训练年限往往会表 现出不同的特点。下面就以武术套路以及散手方向的运动员的 年龄以及训练年限为例进行分析。武术套路方向运动员的年龄与训练年限情况新的规则在武术运动中实施之后,武术套路便获得了新的发 展趋势,即“高、难、美、新”,与此同时,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年龄也 呈现出了新的趋势。根据有关调查发现,级别不同的运动员•他 们在年龄和训练年限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具体如下:第一,在我国大多数地区J0〜18岁的运动员是县、市级体育 院校的武术教练选择运动员的年龄集中区域。县级体育院校的 武术运动员主要来自当地的中小学,这些运动员的共同特点是运 动基础差,训练水平低。第二,市级以上的体育院校武术运动员主要是由当地县体育 学校或武术馆校的专业武术队输送的.他们的年龄都普遍偏大一 些,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并接受了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这部 分运动员在进入高级别的体育院校后,短时间内便可参与系统的 武术训练,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武术专业技能,为进入更高 层次的武术队打下良好基础。第三,在武术馆校中.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年龄方面都是普遍 偏小的,大都是中小学年龄.他们的运动基础比较差,训练水平也 普遍偏低,在馆校中文化知识和武术知识的学习都是同时进行 的。在经过几年学习之后,一些潜力比较差的学生会进入到正规 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那些具有较大潜力的学生则会继续在学 校中进行专业武术训练,为能够进入到高级别的专业队做好 准备。

浏览4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