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于是,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应运而生。摇摆舞、呼啦圈、气功、瑜伽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若干年。然而时至今日,男女老少同在街头扭腰摆胯的场景虽然犹在眼前,其实已踪影难觅,恍如隔世,更多的人们选择了适合自己年龄与身体状况的活动。 他们的选择逐渐走向理智和成熟,也更加增添了科学与文化的色彩。正是在这样不断的选择与淘汰中,太极孝——这枝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的奇葩,悄然绽放出它的独特光彩,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生活。悄然兴起。笔者生活的海城市,地处辽宁南部,是一个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20万(含农业人口约8万)。虽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自称“人杰地灵”,但却似乎与武术无缘。从清朝至今的县志上,并没有记录下武术方面的杰出人才。10年前, 笔者刚开始学拳时,市区内仅有一个晨练点,学拳的约三四十人。这十年来,政府并没有为这项活动颁布过特殊政策。但现在,市区内太极拳晨练点已发展到8处,连续习拳三年以上者千余人。还有民办太极拳俱乐部和研究会两处固定场所,常年教授太极拳,活动面积600多平方米。在爱好者中,有百余人次自费参加过焦作的两次太极拳年会,东北三省、辽宁省太极拳锦赛,辽宁省全运会,获得过金、银、铜牌;在辽宁省传统武术大赛和海城市运动会中,先后出过近二百人的队伍进行团体拳、剑 表年来,还多次举办过以武术、太极拳为专题的广场消夏晚会。这样的活动和规模是其他健身活动形式所不可比拟的。独特现象。有两点很值得注意:一是在近年加入的爱好者中,不再仅仅是中老年人,还有儿童、少年、青年,甚至有一批党政领导干部和文学艺术界的名流。这些人从健身和文化等角度认识、习练太极拳,不仅扩大了太极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影响,而且也从文化传承、历史内涵、精神修养等方面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二是提到“打太极拳”,爱好者自己充满了自信周围的人们也往往投以欣羡的目光,称赞“那是一项高雅的活动”。这些,都是其他健身活动形式中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影响深广。海城仅是一个小县城,太极拳在此地的发展也许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从笔者多次参加的辽宁省太极拳锦标赛、太极拳培训班和两届焦作年会的情况看,尽管都是“费用自理”,却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即“争先恐后来报名”“江山代有才人出”。在由海城市政府主办、海城电视台承办的“春节联欢会”上,太极拳作为海城全民健身活动的独特代表,连续三年登上舞台,通过电视直播,向全市人民一展风采。更值得一提的是,远处东北边陲的吉林省汪清县某局,通过朋友关系,特邀海城市太极拳俱乐部教练前去教拳,并作为局里的一项文化和福利活动大力推广。此举可说显示了太极拳的极大魅力。

太极拳受到人们的喜爱,自然有它的独特之处。概括地说它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而且具有休闲娱乐、修身养性、增加历知识、提升文化品位等特殊的作用。缘于此,它在全民健身活动地位不断上升,正在由少数人的活动向大众扩展,由边缘活动向主导地位迈进。它的吸引力主要有四点:适用人群的广泛性。太极拳能有今天的发展,它的广泛适用是一个极大的特色。从流派上说,它有陈、杨、武、吴、孙各式,每家又有多个分支;从技法上说,它既有传统套路,又有竞赛套路,既可表演,又可参赛,既有套路,又有技击推手既可徒手,又有器械,琳琅满目,光彩照人,适合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更何况,它既可以单打对练,又可以集体演练,既不受服装限制,也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卧牛之地打太极”。想学的人,就像进入最豪华的百货公司,只要成心挑选,总会从中找到一份自己的心爱之物。健身养生的独特性。太极拳养生健身的功效,是它创编的主要目的之一。当年,陈王廷报国不得其门,遂隐居故里,整日以娥庭经)为伴。读书习武之余,倾心搜集、整理民间武术,较其同异优劣,加以继承创新,创编出独具特色的内功拳一太极拳。正如他在遗下的长短句微怀> 中袒露的那样“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娥脍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 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弟子儿孙,成虎成龙任方便……”在拳中,他把道家的阴阳八卦、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讲究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咸宜。而教弟子儿孙的目的,也是习武健身、保家防身兼而有之。这个初衷,在太极拳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尤其是进入冷兵器时代后日益强化。今天众多的爱好者,尽管还不能掌握很精确的拳理然而在轻灵沉稳、中正安舒的曼妙身姿中,骨络顺当、心气平和、血管松弛、毛孔开张、气血通畅,有意无意之中,已是神清气爽,身健骨轻。尽管还不能说出返老还童的例子,但对于神经衰弱、胃肠不调、内分泌失调琴症状的调整大有功效,确是许人深有体会的。古老文化的传承性。20世纪30年代初,研究武术的名家唐豪先生,三下河南温县陈家沟,调查考证太极拳的起源,证实太极拳的鼻祖是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先生。2002年河南省焦作市承办的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专程回温县陈家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陈王廷先生诞辰四百周年仪式。一个耕田的老先生,闷来时编的几套拳术,竟流传了四百年,世代沿袭传承不断,且古树新花,枝繁叶茂。这本身就已是一部伟大的传奇,更何况拳术中所蕴涵的道家及中医的学说,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已流传了几千年,炎黄子孙溯本求源,固然悠然神往,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们,面对王廷老先生的塑像,则只有瞠目结舌,慨然而叹了。“盈虚有象,出入无方”;阴阳相济,生生不息;“随曲就伸,天人合一”,这是拳法,是拳理,也是做人的道理,是对生命的诠释。正是这种深刻而久远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许多文化人加入到太极拳习练者的队伍中来,而他们的加入,又对太极拳的传播和东方古老文化的发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飘逸潇洒的观赏性。武术给人的第一感觉总是和孔武有 力、豹眼环睛等印象联系在一起。然而观看太极拳表演,却是那般安详、优雅、流畅。那一身飘洒的白衣,那疾徐有序、松柔圆活的身架,直如云生云灭,潮去潮来。陈鑫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著赫氏太极拳图诩一书,开宗明义,提出九条“学拳须知”:“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拳。” “学太极拳不可狂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 “学太极拳不可满。 满则招损……” “学太极拳先学读书”。这是习武、健身,也是涵养性情。它的从容宏大流露出勃勃生机,它的宁静沉着展示了迷人的神韵。它是流动的诗,无声的乐,立体的书法,动态的绘画。它把东方文化的人文情怀与形体创造完美结合,使观赏者赏心悦目,参与者身心愉悦。那不仅是一趟套路的完成,也是一次艺术的享受。许多女性在练功服、剑穗、扇子上增加了时尚的点缀,在顾盼与行动中增添了更多的美感。这种利己利人的娱乐功能,使它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太极拳的独特功能,它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参与者的数量与层次上,在活动的规模与多样性上,正在起着主导地位的功能。当年天安门广场上,为纪念邓小平同志“太极拳好”的题词20周年,万人演练太极拳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中,万人晨练,这种空前的盛,至今使人心潮澎湃。国家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但是,进一步的发展,也还有需要做的工作。首先,关于辅导员的培训。普及工作需要更多有一定指导能力的辅导员。目前的培训、教授工作,大多还来自于民间的、自发的安排,大师和名家与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是流派传承者自发安排居多。其次,关于太极拳拳理的普及。太极拳的拳理的普及与推广还嫌薄弱。毕竟会练拳不等于懂拳,而中老年人能够买本书认真读下去的也还是少数。再次,关于普及和推广的机制。这个机制和体系,可以通过坚持实行段位制、坚持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使这支队伍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关于技术和形式中现代因素的增加。太极拳发展到今天,也在逐步和现代社会融合。为使更多的人群接受它、喜欢它,在演练形式上,可以有更多的表现方式。可以考虑在发掘精华的同时,增加现代因素,增加娱乐性、时尚性。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正确的理论、繁荣的经济,也需要发达的文化、健康的生活方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密负着重要使命,这个使命也和建设和谐社会紧密相连。大家一起积极努力,我们将会生活得更美好。

浏览1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