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在克敌制胜的搏斗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人 的身体灵不灵在于腿、足、步法,稳不稳还在于腿、足、步 型。所以说“足打七分手打三九在技击搏斗中腿、足、步法 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下肢之运用,均不离上肢之配合,手足似弟兄一般,动 转常相跟,手不离足,足不离手,“上法总以手足为妙,进步 总以手足为奇”,故用下而上为之领,用上则下为之攻,上下 均须有腿、足、步法之变换。腿,主要指的是小腿,包括膝关节及膝以下至足腕以上 的胫骨和腓骨在内。膝打时离不开足法和步法;足打时也离 不开膝和步法的变换步法变换时又离不开膝和足的转换, 所以说腿法、足法、步法,乃是一个整体,运用时必须是三 者合动转协调,才能发挥其各部的作用,所以说合则各 尽其效,分则各失其妙。腿法腿在形意拳中的运用,主要有挤擦、别挂、跪压、顶撞、 缠绕、摆拨等用法。挤擦在逼,别挂在拿,跪压在绝,顶撞 在猛,缠绕在灵,摆拨在活。隐压法跪压法是借我方进步之机,向对方前腿施行里跪或外 跪,使其膝关节折损或因负痛而失掉进攻和防御的能力。但 是,在使用里跪或外跪时,上肢一定要控制和牵制住对方, 要使其失掉重心而又不能退去或倒地,方为得法。如果对方 借势倒地,很可能使用“兔子蹬天”之足打来攻击我方,所以 我方必须迅速转换其它打法。

里跪,是指我方之腿在跪压对方时,须运用膝关节之内 侧及小腿上端内侧,向自己之内侧方向跪压对方之前腿,故 谓之里跪压法。例如,我方要使用左腿跪压对方之右腿时, 须将我方之腿足,置于对方之腿足的外侧,然后向自己的右 前下方施行跪压:如果是用自己的右腿跪压对方之右腿(为 前腿),我方之右腿应置于对方右腿之里侧,用自己之膝关节 的内侧和前侧,对准对方膝关节内侧,向自己的左前下方猛 烈跪压左右腿的里跪与外跪,均相同,只是跪压的方向相 反而已a学者在相互之间的练习中,只能使对方略有感触而已, 切不可使用刚猛之劲,以防损伤。在逢敌交手时,则必须要 俱备狠、毒、快、猛、刚,进步时足踏要狠,进膝时膝打要 毒,跪压时发力要猛,方能使敌人的膝关节及小腿的胫骨、 腓骨,均因受到猛烈的冲击而折损。外跪,是将自己小腿之外侧和膝关节之前侧和外侧,置 于对方前腿的内侧或外侧,然后向自己身体之外侧下方用力 跪压。走其内侧,是用己之左(右)腿,置于对方右(左)腿之 内侧,向左前下方跪压;走其外侧,是用自己之右(左)腿, 置于对方右(左)腿的外侧,然后向右前下方施行跪压,是之外跪法,无论是里跪或外跪,在运用时除了上肢须要控制对方以 外,下肢中从膝至足,同样也要控制住对方,跷则锁固,踏 则跪压,跷是拿,踏是打,此乃下肢腿足之妙用,非跷不能 拿,非踏不能打,是自然之理。顶撞法下肢在技击中的顶撞法,同样是运用膝关节(包括胫骨 的上段打击对方膝关节的一种方法膝的顶撞法,也分为里顶、外顶和里撞、外撞,走内有 里顶外撞,走外也有里撞外顶,两腿互换里外兼用。使用上述跪法或顶撞法时,主要应该注意:第一必须用 上肢控制住对方,并使对方暂时失掉反抗能力第二必须防 止对方使用退步时的后挂足,使我方失重而扑跌;第三必须 防止在对方退步时使用撩阴足,其防止的办法是“膝扣膝,难 起足力第四要防止对方采用勾足,而使我方扑跌或仰跌。

攫拨法这种用法,多属于顾法,当然也可用于进法。如对方进 步要采用跪压、顶撞、锁扣等法伤我关节时,我方应在其足 正落而未落之间,使用里摆或外摆(即对方踩进我腿之里,则 使用里摆,若对方踩进我腿之外,则使用外摆),只要摆拨之 法用的得当(指上下的配合和运用的火候),足可以使对方的 根基受到动摇。“一枝动百枝摇”,根基一动乃是失中的关键 一环,而且会使全体之整劲,立刻化为散劲,失去进攻的能 轿擦法挤擦法,也叫做“挤挫法”,是形意拳最常用的一种腿 法。这种腿法,一般来讲它对对方所造成的伤害比较小,多 运用于拨起对方根节之时,也是配合上肢发人时的一种用 法.里挫,是我之左腿走其右腿之外或走其左腿之里,向我 之右前方进行挤挫(右腿的用法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外挫 是运用我方之右腿,走其右腿之外或走其左腿之里(左腿的 用法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左腿有里挫、外挫,右腿也有里 挫、外挫。挫动对方之腿,具有排除障碍、开拓前进、足踏 中门、抢夺他位之功效,乃进攻之一法。

缠绕法腿之缠绕法,分为单缠和连缠。单缠是用左腿或右腿的 单进.连缠是用左右两腿互易相缠的进攻方法。单缠主要是控制其前腿,连缠则是控制其后腿。在运用 单腿的连缠时可以使用龙形双曲步进行膝打法膝打,是十四打法中之一法。远者使用手足,近者使用 肘膝,贴身靠时则使用肩胯。梢节之劲不如根节之劲浑厚, 根节之劲不如梢节伸长之远,不远不近,中节最佳,所以膝 打是形意拳中力量最浑厚,打法较多用的攻法,故前人将膝 攻称为“老虎出木笼”,而且膝打具有它的特殊性,谓之“和身 展转不停势”和“膝打几处人不明”,是不易防守的打法。膝的打法,已在十四打法中做了介绍,请参阅前文。足法足在技击运用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手,所以说是“足打 七分,“全凭足胜人工关于足的打法,主要有踢、蹬、踹、截、勾、挂、撩干 蹊、摆、踩、踏、崩、跺、切、扫、铲等多种用法。为了使 学者了解和区别上述足法,下面分别作一简单介绍,供参 考:踢:踢分点踢和平踢两种。点踢主要运用的是足尖部的 力量(主以大趾领劲),可点踢对方的膝盖骨和膝部以下的胫 骨、足腕骨的前侧、里侧、外侧和内外踝骨,也可以点踢对 方小腿内侧的承山穴及三阴交等穴位,平踢主要是运用足面 部的劲气,上踢对方之阴部,侧踢对方之腰部和腹部。总要 因势而运用,灵活变换打法。蹬足,分有正蹬足和横蹬足两种,正蹬足是足尖向上, 用足踵向前领劲,并以满足掌接触对方身体,谓之正蹬足 (或称立蹬足)。横蹬足是足尖向里,使用足踵的外侧和足掌 外沿横击对方,此谓之横蹬足。

蹬足除正蹬、横蹬以外,又有单足蹬和双足蹬之分。单 足蹬即是上述正蹬和侧蹬之用法,双蹬并非是两足同时跃起 的蹬足,而是先用前足踩其大腿,并借踩时的冲劲,将我方 身体提起,立于对方的大腿之上,然后运用后足直蹬其头 部、颈部及胸心部,是谓之双蹬(此法同样适应于踢足、崩 足等)。踹足,运用足踵之内侧和足掌之内侧横击对方者,谓之 踹足。踹足时主要运用外横足(即足尖向外)。足踹起的高 度,一般以不超过对方的膝盖为宜,用前踹、下踹(即前下 方)均可。勾足,主要是运用足腕骨和足面内侧的劲力,来勾动对 方之前足,使其失中。这种勾足虽然不足以伤残对方,却可 为以后的进攻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常用于破解对方。勾足分为起勾、横勾和斜勾。起勾,也叫上勾,主要用 于对方之膝窝,多在对方前虚时运用多横勾,是在腾挪时多 用的一种足法。横勾时,我方之足不可高提,宜擦地而行。 运用的时机,最好选择对方前足正落而未落,正变而未变之 时,效果最佳:斜勾,是向自己身体的左方或右方斜勾,左足 斜勾要向自身之右后方勾,右足斜勾是向自身的左后方勾。在横勾和斜勾中,自己的脚内侧一定要勾住对方之足 踵,才容易生效。挂足,它与勾足的运用部位、方向正好相反,勾是用足 腕,挂是用足踵,勾是朝前,挂是向后,左足挂时向左后 方,右足挂时是向右后方。撩足,运用时有前撩和后撩两种打法。前撩主要运用的 是足尖上的劲,后撩主要运用的是足踵上的劲。前撩主要是为了伤其阴部,所以要走其里,且直接上 撩;后撩也多是为了达到伤其阴部的目的,另外还灯起到点 穴的作用。前撩主以斜进、直进为主,后撩主以转身撩打为主。蹊足,也分为里蹊和外蹊,左足里蹊是向自身之内侧 (右方)蹊打,左足之外蹊是向自身的外侧(左方)蹊打。里躁 足主要是伤其足腕部之外侧,外蹊足主要是伤其足腕部之内 侧的踝骨上方。刮足,是使用足心之内侧由上往下刮削对方小腿胫骨 刮削虽说不足于使对方伤筋断骨,但也可使其脱皮负痛而暂 时失掉抵御能力(为夏季多用)。踩足,主要是运用足趾上的劲气,向下踩或向前踩。 踩是踩对方之足,前踩是踩对方之膝。下踩要钻(音初加), 前踩要猛。踏足,主要是运用足掌之劲气,是控制对方下肢变化的 重要技法之一。踩要钻,踏要狠,非狠不能奏效。钻要有人 地三分之劲,狠要有足踏毒物之意,所以踏住对方之足,总 要不使其动转潜逃为妙。

浏览56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