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攻守的必然性:任何一个人只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想活,不论想死,还是想长寿,其攻守都是必然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来讲,任何一个人只要来到这个世界 上,就会有生、长、老、病、死,这人生的五个过程所陪伴,而这五个过程的好坏,都是由自己的攻守水平、能力、胆略来决定的。换句话说,都是由自己的武术德行、水平、 能力、胆略、智慧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的攻守是战无不胜的,那这个人就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如果一个人的攻守是普普通通的,那这个人就只会拥有普通人的所得。如果一个人的攻守是不堪一击的,那这个人就只配落后、挨打、宰割。从人的本能意义上讲,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生本来就具有三大本能,即吃喝、 繁殖、攻守,三者三位一体,相鼎而立,共同维系着人的生命过程。中国武术是在中 国古人攻守本能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人类斗争获胜的根本。因此中国武家说,攻守是人类三大本能的主宰,是中国武术的核心。攻守是维护自己吃喝、繁殖等生存的天生能力和本钱。所以,武术攻守本能的发扬光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 是人类前进的必然,更是人类主宰动物世界的必然。从人的生存意义上讲,人要想生存,就必须争取生存所需要的必要条件、物质、 空间,要争取生存所需要的条件、物质、空间就必须与天,与地,与其他人和动物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获取自己的生存必须。如果有人一味回避为生存而必须进行的斗争,那就只有放弃自己的生存而成全其他人的存活。需要提醒的是,一个人的任何必须、企求、希望都是有绝对条件的,甚至是非常苛刻的。在众多的动物斗争中, 最为艰难、最为凶狠、最为惨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人是地球的主宰,是高级动物,集天灵地精于一身。所以人不仅具有其他所有动物的习性(极具代表的五性,即 羊、狗、狐、狼、虎之性),还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及的悟、辩、预、测、谋等武家五灵的通天合地能力。一般在特定情况下,一个人为了生存,只要有需要可能什么动物的习性都会产生,什么动物的恶性都可能显现,什么动物的特性都可能膨胀。如果一个人散失了人道、人性、人味,散尽了做人的良知、规则、德行,那比其他的任何动物都要可怕的多。所以中国武家认为:“人与人的斗争是最艰难、最凶狠、最惨烈的,从中才能折射出人的温顺、慈悲、善良、贤德、忠诚。”因此,从人的生存意义上讲,人只有首先学练好武术,做到真正的修德、振兵、治气,修炼的智慧、谋略、计策出众,锻炼的身体、胆识、勇气无人能比,练就的功夫、技艺、招法无坚不摧、无人能敌、战无不胜,才能有机会真正地主宰自己和他人的生存问题,才有可能做到为别人做主、解惑、谋幸福,才有可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从人的政治意义上讲,要想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实现自己、团体、国家的意志, 就必须进行主动的攻击,只有用自己超强的进攻,彻底推翻对手对自己的管制,彻底摧毁对手对自己的攻防,才有可能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这就是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然,是除攻守之外其他任何办法都无法制止的成败进程。所以从人的政治意义上来讲,人类只有不断打造、更新、提高、自身的攻守 能力,使自己的攻守能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的攻守势力,才能真正地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从经济意义上讲,任何一个资本势力如果想吞噬另一个资本势力,都不是由自己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由资本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等客观需求 所决定的。中国武家认为:“官家玩的是武,图的是所有;武家玩的是命,图的是安定;商家玩的则是钱,图的是利。”虽说商家是建立在和平共处基础之上的宠儿,但商场如战场,攻守仍是决定胜败的根本因素。所以从经济意义上讲,一般商家的攻击以资本为武器,是由资本家来操作的。如果一个资本家没有足够攻守意识,该攻 不攻,该守不守,该防不防,那离倾家荡产就不会太远了。总而言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必将会对自己的敌人实行专政,必将会对自己的人实行民主管理。为了这两个方面的权力实行,必须首先打造自己的超强攻守实力即武力。这种武力既是镇压敌人的锐利武器,也是保障自己权力实施的坚强后盾。一个超强的武力(即武术攻守能力),对抵制和破坏自己发展和建设的敌人是最为有效的制裁铁腕;对想欺压和捣乱自己的人是最管用的压力和束缚;对想耍赖和侵占自己的人是最大的震慑;对想诋毁和辱没自己形象和尊严的人是最管用的收拾;对自己人来说超强的攻守实力是莫大的保护,并能通过超强攻守实力的折射,而有效、理性、攻守性地调整和指导人们的关系和行为。所以说,中国武术的攻守问题,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普遍问题。中国武术之所以源源不断、代代相传是国人发展的必然,也是世人对抗的必然,更是人类斗争的必然。古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文不生,无武不立;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只修文者必弱,只修武者必穷;无武者万般无奈,无文者百般无着;无文者必愚,无武者必乱故古往今来中国人始终力主“文工必须武备,武备必须谋先”的做人、做事、做局的基本原则。因此说,文与武二者的关系是文阴与武阳的关系,这也正是大唐以来国人力求文武双全的根本所在。
武术攻守的研究对象和体系:武术攻守又称辨证论打,亦称武术格打辨证或武术对打剖析,是研究人与人搏打厮杀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但在攻守谋略、形式、方法上,不同阶层、不同程度、不同认识的人,对攻守的研究对象仍有着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应研究经验招法,即搏打厮杀中的方法和结构;有人主张应研究实战方法,即搏打厮杀中的内容和结构;还有人主张应研究攻守在社会相互关系中的对鼎渗透,即搏打厮杀中的相对而立和鼎立而成。但归根究底,其研究对象都属于人与人搏打厮杀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都是中国武术攻守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武术攻守的研究对象:一般来讲,中国武术所研究的攻守主要是人与人的攻守。从现象上看,人的攻守是与生俱来的,是有选择、有立场、有轻重、有缓急、有先后的。从本质上看,攻守 是个人意志的体现。从形式上看,攻守则是民族意志的显现,民族精神的展现,重在以民族英雄的高风亮节勇敢正义气节壮举为象征,让世人崇拜性、偶像性、效仿性地尊重、热爱、敬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以调整人们的攻守行为。虽说人的攻守行为受团体规则、政府条令、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则的支持和制约,但为了个人、团体、党 派、民族、国家的利益,人的攻守往往会出现极为奇特现象。因此,中国武术攻守的研究,既要研究武术本身的功夫、技艺、招法、机理、格理、的理、德行、礼仪、规矩,又要研究武术内在的保健、娱乐、比赛、医疗、康复、按摩、延年、益寿、锻炼,还要研究武术必须地谋略、计策、实战(战略、战术、战法)、哲学、心理、文化、道德、理念、思想,更要研究三者内部之间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武术攻守体系:武术攻守体系即武术攻守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是使武术攻守研究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武术攻守体系中,攻守分支学科的划分问题,古今中外的武学著作中没有比较明确一致的观点。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武术攻守的分科相当广泛,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划分。从性质角度出发,中国武术攻守可分为:兵性攻守,其又可分为狩猎性攻守、掠 夺性攻守、侵略性攻守等;戎性攻守,又可分为斩杀性攻守、绝杀性攻守、光杀性攻 守等;武性攻守,武性攻守又可分为止打性攻守、止冷(冷兵器)性攻守、止热(热兵 器)性攻守等。中国武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攻守是由自己的角色、层次、境界来决定的”所以说,对武家人士来讲,角色的转换、层次的提高、境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从认识角度出发,中国武术攻守可分为:原始攻守,其又可分为本能性攻守、感 觉性攻守、意识性攻守等;情理攻守,其又可分为按情攻守、照理攻守、依法攻守等; 信念攻守,其又可分为信仰攻守、党派攻守、意志攻守等;理念攻守,又可分为口头攻守、棋艺攻守、阵势攻守等;教育攻守,其又可分为刺激攻守、对打攻守、释放攻守 等;训练攻守,其又可分为引导攻守、逼迫攻守、强制攻守等。中国武学家认为:“一 个人的认识水平是由自己的经历和所在社会的文明程度来决定的。”
从形式角度出发,中国武术攻守可分为:个体攻守,其又可分为直入攻守、机会 攻守、游击攻守等;团体攻守,其又可分为优势攻守、轮流攻守、后继攻守等;军团攻 守,其又可分规范攻守、自然攻守、无为攻守等。中国武学家认为:“无论什么攻守都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攻守的形式和方法能不能恰到好处的适应攻守施展的火候。” 所以说,无论什么攻守恰到好处的把持是最重要的。从对象角度出发,中国武术攻守可分为:水平攻守,其又可分为境界攻守、层次 攻守、档次攻守等;义务攻守,其又可分为对敌人攻守、对坏人攻守、对赖人攻守等; 做人攻守,其又可分熟人攻守、友人攻守、亲人攻守等。中国武学家认为:“任何一人的存在都是相鼎而立的,鼎过则惹是生非,鼎弱则受气委屈,要恰到好处的鼎立,必须有攻守理论的系统支支撑。”所以说,不论什么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懂中国武术的攻守内涵,是不会做到恰到好处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正确把握做人、做事、做局机会的。从应对角度出发,中国武术攻守可分为:既定攻守,其又可分为完全攻守、局部攻守、设计攻守等;策略攻守,其又可分为谋略攻守、计策攻守、方法攻守等;目标攻守,其又可分明暗攻守、主被动攻守、奇袭嫁祸攻守等。中国武学家认为:“无论什么攻守都是有规矩的,在什么特定情况下,就应该遵守什么规矩,但死守规矩或践踏规矩都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所以说,不论和什么人应对,无论是什么情况下的应对,践踏规矩不可有,但防人践踏规矩的心是绝对不可无。从程序角度出发,中国武术攻守可分为:有序攻守,其又可分为常识攻守、常规攻守、常态攻守等;有理攻守,其又可分为机理攻守、格理攻守、的理攻守等;系统攻守,其又可分为探察攻守、章法攻守、手段攻守等。中国武学家认为:“有序当先的攻守是战无不胜的,得道为首的攻守是所向无敌的,机智为首的攻守是所胜多败少 的。”所以说,有序走遍天下,无序寸步难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武术的攻守序、理、道,必须是与时俱进而鲜活的。
浏览5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