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武术教学经历了从弱到强的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武术在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越来 越受重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已经发展成我国各级学校体 育教学必修内容之一,武术协会与不同种类的武术研究院相继成 立于很多高校。发展至今,中国武术教学正在由单一化课堂教学 朝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虽然中国武术教学获得了很多发展成果,但置身于社会急速 转型、社会各领域似乎呈现出“催熟”状态的社会语境中,中国武 术教学体系中存在很多项问题,具体如下。中国武术教学体系存在的表层发展问题(1)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截至当前,武术师资力量并未满足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教 育目标,也未满足弘扬和传承中国武术的时代需求。就武术技术 来说,绝大部分武术教师只接受过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和培养, 了解并掌握的传统武术套路屈指可数,未能将武术内涵的传统文化内力呈现给参与武术教学的学生。就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 说,武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往往过度陈旧,开发和 创新新型教学方法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就武术教师培训机制来 说,培训机制缺失的问题存在已久,这不仅会使武术教师无法及 时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体系,还会增加武术教师适应持续变化的 教学需求的难度。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高校武术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节奏,占较大比例的 武术教学内容是竞技武术套路,传统武术套路所占比例极小。与 此同时,武术教师往往会忽视武术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没有把中 国武术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贯穿在武术教学内容中。从本质上来说,教学内容存在缺陷和武术教材短缺且陈旧存 在很大关系。教材可以为武术教师制定教学内容提供依据,但截 至当前我国没有任何一本能体现现阶段武术教育要求的统编教 材。截至当前,制定出的很多规定给予了各个地区和各个学校编 写武术教材的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 操作层面依旧存在武术教材无法满足武术教学实际的现实问题。 在武术教学没有参照教材的情况下,武术教师选择并确定的教学 内容主要以竞技武术为主,自然无法把传统武术的攻防技击性和 文化属性彰显出来。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分析当前的武术教学方法会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单一、 老套、创新性不足、想象力不足、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不能实现武术教育终身武术的教育目标。武术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非是孤立的,革新教学方法 和教材研究、教学内容改良、师资力量强化都存在很大关联。当 武术教材和武术教学内容达到明确性要求且和高素质人才培养 要求符合后,教学方法改革才能做到有据可依且获得预期成效。 如果只改革教学方法,但教学内容未能紧跟时代发展节奏,则教 学依旧是失败的;教师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充 当着改革和创新武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与创造者,优秀武术教师 不只是能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当前的教学手段,也能基于已有的教 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大胆革新,最终创造出新型教学方 法、开发出最新的教学内容。但分析现阶段的武术教学实践活动 会发现,由于武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都有或多或少的问 题,所以改革武术教学方法获得的实际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从整 体来说,改变武术教学现状的前提条件是在武术教育战略指导下 构建合理可行的教学体系。中国武术教学存在的深层发展问题从表层来看,中国武术教学的问题突出体现为教学问题,但 问题的根源并非在教学本身,而是因为武术教学体系缺失造成 的。武术教学作为武术教育的实践操作层面,离不开科学理论的 支撑作用和指导作用,但截至当前武术教育自国家层面到地方学 校并未设立只研究武术教育的专门化研究机构,武术教材短缺、 武术教学内容未紧跟社会发展节奏、武术教学方法改革效果不尽 人意的问题十分突出。这方面的现实问题会使得武术教育无法 获得科学指导和规划依据,发展过程中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教 学改革进程远远落在时代发展进程之后,最终造成武术教育发展 难以获得实质性突破。除此之外,武术教育缺乏监督评价机制,这大大增加了实现 武术教学目标的难度和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难度,不利于推进武 术教学改革进程和武术教师创造力的充分发挥,由此造成的后果 是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层面发生断裂,武术教学改革只停留在形 式上。具体表现是开展武术教学活动的教师没有工作激情,创新 精神和学习深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常常沿 袭以往的内容和方法,不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教育教学需求来开 发崭新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崭新的教学方法,由此使武术教学 体系无法获得实质性进展。综上所述,现阶段武术教学体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把武术教育视作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过于薄弱,将传承民族文化 的理念和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到武术教学全过程中的意识薄弱。 因为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栖息地,所以武术教学体系 的首要发展任务是牢固树立武术教学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 化的理念,逐步构建出武术教育专门研究机构、教学和监督评价 机制三位一体的武术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武术 后备人才。(二)中国武术教学体系的发展对策建立科学的武术教学体系科学的武术教学体系,不仅要保证教育目标和教学呈协调统 一的关系,还要保证编写的武术教材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武术 教学要求以及保证武术教学目标、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教学方法 等彼此适应,此外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监督评价反馈发挥保障性作 用。具体的建立要点如下。建立专门的武术教育研究机构,深入研究武术教育武术教学和其他公共体育科学在特点存在很多差异,中国武 术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两个方面发挥着无法取 代的作用,同时武术文化具备的复杂性特征和独特性特征,以及 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实际国情,都使得当前必须深入而细致地研 究武术教学以及发展概况。研究武术教学需要达到两方面要求:一方面,要为各级各类 学校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提供依据与支持,科学指导武术教学工 作,有效避免武术教学产生盲目性与随意性,促使武术教学工作 的合理性特征、目的性特征、计划性特征更加显著;另一方面,和 监督反馈机制相互配合,保证监督反馈有可供参考的依据,加大 对监督反馈信息的研究力度,确保武术教学理论紧跟时代发展节 奏,定期调整和优化武术教学实践。值得一说的是,因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武术教育发展现状存在 或多或少的差异,同时武术文化存在显著的民族性特征和地方性 特征,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本校的武术教育研究机构,从而 对本校武术教学顺利开展发挥支持作用。促使武术教学的各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武术教学各个方面存在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 武术教学必须基于扎实的武术教育研究工作展开统一规划发展, 促使选择教学目标、选择武术教材、制定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 法、运用评价方法、培养武术师资力量这六个环节呈现出协调配 合的状态。切实可行的武术教学目标相当于武术教学中的灯塔, 对武术教师开展各方面工作都有引导意义,选择和确定武术教材 和武术教学内容时要把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学生学习的主观 能动性、教师的综合水平都纳入考虑范围。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科学构建武术教师的培训交流机制, 定期开展针对武术教师的培训活动,为武术教师之间进行密切交 流提供更多机会,想方设法促使武术教师教学水平能紧跟持续变 化的教学情况,此外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升能有效推进武术教 材、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教学方法、武术评价方法的改革进程。从 某种程度来说,增加武术教师的交流机会和学习机会,能使教师 的武术教学视野更加开阔,促使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使教师的武术技术水平与理论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便于教 师把最新内容和武术教学实践充分融合起来,保证武术教学能更 好地适应持续更新的社会多元需求。
浏览4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