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炼形功法源于古代的导引术,是祖国道教功的辅助功法,炼 形是道家用来改变身心的具体体疗方法,分为大炼形、小炼形。
功理是以调动内气,顺其自然,分宫剖析等方法,外炼筋骨皮 肉,内凝真元精气。调动营卫之气,对症导引,疏通经脉快,效果显著。
由动功入手的小炼形功法,每个动作都有它特定的功效,并且 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向大家交待介绍 的内容。这种间而易行,随手奏效的小功法,古人把它称之为小炼形。顾名思义,是通过锻炼的手段,达到调节人身的形体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小炼形的修持过程。小炼形功法针对性很强,它先通过局部,合理有节奏的运动,来打通练功过程中较难畅通的经脉穴道。 然后进行局部的气机循环、导引,使练功之人短时间内能尽快调正气机,进入正常的内功锻炼。如“金锋抖肘”,动作简单,只通过阴阳手的转换,两臂向后抖动及肩关节的滚转力,就调正了膻中、夹脊、 大椎、肩井、云门、章门、期门等穴道。并活动了内脏,调正了呼吸, 扩大了胸肺容量,使人身体的上半部得到了改善。而“跨虎横云”及 “提龙腿”,又通了命门、会阴、涌泉等穴道,调节了足三阴足三阳的气机交注。注重疏通下肢的经穴脉道,使气机左进右出,右进左出, 以利于下步行功。而“摇身掌”又是通过拍打振动的形式,进行全身调节,使膻中、夹脊、丹田、命门,通过掌的发力,产生振动与共鸣, 并迅速向外扩散,使阳刚外越,是调正周身气血循行的最佳方法, 而且又是强壮筋骨皮肉的一种排打功法。“醉翁扑蝶”、“虚弥振 翅”、“一柱擎天”、“弥天架彩”等动作,则是通过自身的牵引及扭转来调节周身的筋脉,提高了人体的柔韧性及内在素质,使人矫健灵 活。通过导引开通了周身的经络,达到气与力合,为内功运转和武 技演化奠定了基础。
小炼形的作用除了功夫的锻炼而外,对日常生活当中出现的 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具有一定疗效。通过肢体的活动,使身体各经 脉气血得到调整,改善体内的阴阳气脉流注循环,使其达到平衡, 这样,人的体质就得到增强,疾病就会慢慢消失。人的身体发病都 是经络气血失去正常循环,失去平衡造成的,这是祖国医学中的基 本概念。小炼形除了可以祛病强身达到锻炼的目的外,还可以用小炼形的办法,来调节因为练功出现的某些不舒适的异常效应。例如练功中出现头胀、胸闷、气机上浮等感觉,即可用摇身掌拍打头部、双肩、前胸,之后取“九龙环”按摩手法进行导引,便可恢复正常。如气不归元、真气外游、腰痛、寒气过重等,均可用反背甩掌拍打命门, 起动命门真火,然后做九龙环按摩,引气归元。
内功的锻炼逐渐被人们接受,被人们所喜爱。内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的先人在练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金锋抖肘
金锋抖肘一式,是由两臂捆起、棚手展动、棚手照面、双仰托 掌、金轮交注、金锋抖肘、穿掌前移七个动作组成。
(一)功效作用
此功应用内气自然抖动,可疏通经络,活动前胸后背及双肩的关节。
通过手臂所发出滚转力的运动,直接打开膻中、夹脊两大要 穴;增强胸腔脏腑的活动,调节手三阴、手三阳的气脉循环,促进内力运转。
(二)名词注释
金锋一是指手太阴肺经的内景在行功中的说解。祖国医学认 为,肺在五行中属金,肺为五脏之华盖,位在最上,其色白,其形 圆。故气机交注谓金轮。抖肘武技合于肺金,金从革为刃,故此为金锋。
预备式:自然站立,两臂下垂;头要中正,两眼平视前方;身体成一直线,百会与会阴相合;两腿站直,不得弯曲,足距与肩等宽; 全身放松,消除杂念;进入练功状态(图1)。
两臂搠起:两手掌同时展动,以中指为中线,转腕带动小臂,手 背向前,掌心向后;两臂向上抬,内含搠劲,两臂自然运动(图2)。
搠手展动:两臂化搠力上抬至臂侧平举为止;两手吊腕而起, 手要舒松自然,十指下垂。
武技:手以反背甩掌向前击敌(图3)。
捆手照面:掌心向下,两臂抬平;转腕甩掌,十指与膻中相对 (图 4)。
武技:反背甩掌落,力发搠挤之劲。由之分为“单双封侯”之 式。即武技中“封侯挂印”。~
可化为掉手、锁喉、切掌、排崩、切腕等法,以应敌进击之来式。
双仰托掌:手臂向外滚转,以臂带动腕,翻转双掌十指向前,掌心向上;肘微下沉。掌如托物状,形成双托掌(图5)。
武技:化托掌意欲前穿,用穿掌击敌,或锁喉击面,或化机式以 图变化。
金轮交注:继上式大拇指外展,两掌分开尺许,肘向后移动(图 6)
金锋抖肘:
浏览4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