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的功夫)。这种基本功夫非素有锻炼不可得,用时,医师与患者两 心相印互有呼号才能把病唤出。然后用手术治之。当前之针灸,即与古之破针术一脉相承,但此术学之不易,传者亦少,因之久不问世良可慨也。高血压、关节炎、癌症三种病害人,其凶如虎,眼看三虎伤人, 能不痛心?纵使圣手难以回春。然亦不可无济世救人之念。谨撰斯篇,聊表微忱。但是孤陋寡闻之谈,仍乞笑而赐教。
乙-探古求今
引言:对科学来说,我是文盲,不是内行,不过我是个科学爱好者,并在修真练武中有所体验,向科学家们求教而写这篇作品。
在科学方面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很值 得我们遵循。凡是科学爱好者,更应该深深的领会,用以探讨古之 科学,研究今之科学。要挖掘中国固有科学的潜力,要深钻外洋现 在发明科学的理论,用古代的科学对证现今之理论,追古之根,求 今之源,以古启发今之理论,以今之理论达成古之现实,以祖国固 有之科学为体,以外洋发明之科学为用,很可能祖国固有之科学, 就是外洋发明科学的创始。由此可见,我国不仅不是落后,而是先 进的先进。所以要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古就是今,今就是古。亦今亦古,才能落实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矣。
科学本来是一门最朴素的学问,它是大自然的规律。反映了天文、弛理、人事、物理。我们如果能够找到这一规律,掌握这个规律, 加以钻研,就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目的,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祖国在上古时期早就有人说,法天法地法万物。又说,一物有一身,一身自身一乾坤。这就揭示出科学的秘密,启发出科学理论。降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相继不断地 86钻研,找出大自然的规律,才产生出由古至今的中外科学家,创出 很多的奇迹,为人类服务。
自然规律离不开宇宙空间,离不开天地万物。这就是大自然反 映出来的事实。所以人就是依据这一规律而生存而生活,否则就没有生命,更谈不到生活。什么是规律?规者中正不倚谓之规,律者有条不紊谓之律。这 个规律视之不见,听之无闻,蕴藏于飘渺虚无之中(空间)。即古人 所谓法天法地法万物所阐明的法自然。人身就像是一部很好的、完整的实验台和科学试验室一样,显 示出乾坤宇宙和空间。它有磁心,它有磁极,它有磁场。它有电感电源,它有电流,它有荧屏光谱,它有声谷声波。它能远感近应,它能 近知远觉,更有生物遗传性,时显时隐。显则大隐则微,人身正常是 合乎规律。合乎大自然的规律,便没有疾病。人身失常是脱离规律, 脱离大自然,必然衰退死亡。这些都出于人身所体验,它与科学试验一样,所得结果,人身与实验室没啥区别。但是因为它局限于身 内,放射性不如科学实验室效力大,所应研究的就在这里。整个归 纳起来,都没脱离大自然内在规律的范畴。因此我把在修真练武中 所得的体会写出,本来未成熟,也没有什么名堂,免强命名为“探古 求今”。称不起论文,不过略述梗概冠于篇首作为引言,尚望大家给予教正是幸。
一、宇宙空间篇
古人云“混沌”,混沌如球,其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横而剖之分为上下两半,谓之上下弦。上半为天如盖之俯;下半为地如盆之 仰;人居中间,平而如盘。又云“群群一困”。困者是古之圆仓即谷仓,群群之谷束于仓中。此其此拟之象也。详言之,群群者乃四正四斜也。四正为干,中正不倚属静,四斜为肢(支)有条不紊而属动。干 端阴阳水火,支尾雷雨风云。如是由空间之混沌而形成一困之宇宙。因此宇宙以方圆为形,圆则天包地,方则地承天。形有动有静, 圆动方静。以阴阳为性,阳性刚阴性柔,刚而健柔而随。以四方为位,位有东南西北。有上有下,上则弥高,下则弥深(即易之六虚), 以五行为质,质分火水木金土,有顺有逆,顺之则生,逆之则亡(生 克)。以数为量,数分内外,随形定质。在内为小,在外为大,分布周流。以日月为度,十二时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以四时为序,序有春夏秋冬,二十四节,七十二候。一年三百六十日,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一动一静,一来一往,一盈一虚,一消一长,演成自然之规律。此中有阴阳相交,有水火既济,有风雷震荡,有云行雨施,因时而遇化,遇机而变。相因渐进谓之渗。即古人所说天地可做一物观, 一物可做天地观,毕生可作一日观,万古可做昼夜观,运有自然,机有必至。体验于人身亦如是也。此乃笔者在修真练武中所体会,亦 即武当拳宗之一部分也。
二、 方向定位篇
前方为南,后方为北。左方为东,右方为西。前后直行,左右横陈,而成四干。四方之隙角,生出东北,西南,东南,西北,而成四支。支干各有各名。干端在南藏阳名乾。干端在北藏阴名坤,在东藏火名离,在西藏水名坎。支尾东北藏雷名震,西南藏风名巽,东南 藏雨名兑,西北藏云名艮。此天之定位也。干端藏火于南名离,藏水于北名坎,藏木于东名震,藏金于西 名兑。支尾藏地于西南名坤,藏天于西北名乾,东南藏风名巽,东北藏云名艮。此地之定位也。人则头南尾北,左腋东,右腋西。左肩东南,右肩西南。左足东北,右足西北。头尾和两腋为体为干,两肩两足为支。法天则随天之位和名及其所藏;法地则随地之位和名及其所藏。
三、干居中正不倚,支居四角,有条不紊。干旋支转,静则俱静,动则全动,天动地随,地动人随,不失其位,而演成大自然之规律。三、 五行定质篇五行者万物之性质也。曰火水木金土。土居中,火居南,水居北,木居东,金居西。南方属离故为火,北方属坎故为水。东方属震故为木,西方属兑故为金。顺行由火开始,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 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生生不已。
逆行由木开始,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连连相继,生则成,克则化。土居中应四方之行,互相统一又互相对立,互相和合又互相排斥。依赖数字内外运动,以成造化。
四、数字安排篇
南一北八,东三西六。东北数四,西南数五。东南数二,西北数
七。无极居中(即0也)。此乃天之数也。南九北一,左三右七。东北数八,西南数二。东南数四,西北数六。五数在中。此乃地之数也。五者中心也。天俯四干向下,故心在上,地仰向上,故心在下。人居中平,横卧或立,故心在中。因此天心比人脑,地心比会阴。人心即本心。天心五气朝元,地心五气朝海。人心感于五衷。此五数之作用也。
五 ,在中为数之基(即0也)。亦即五字数之本质也。各数之有位, 又叫数值,所以说数是有质有量。数之基在中,亦即在数前为内,在数之后为外。内可变小谓之质变,外可变大谓之量变,质量之变,各有一定之数如下:质变之小,即钱、分、厘、毫。丝忽微纤,沙尘均埃,渺漠。十漠为一渺,十渺为一埃,十埃为一均,十均为一尘,十尘为一沙,十沙为一纤,十纤为一微,十微为一忽,十忽为一卷,十丝为一毫,十毫为 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钱,愈变愈小,此数之质变也。量变之大,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万为亿,万万亿为兆,万万兆为京,万万京为垓,万万垓为耕,万万拂为穰,万万穰为沟,万万沟为涧,万万涧为正,万万正为载,万万载为极,万万极为恒沙河,万万恒沙河为一阿僧祗,万万阿僧祗为那由他,万万那由他为一不可思议,万万不可思议为无量数。以上数变小到微而不见,大到无量,是由无到有。即由零生一, 由小到大。即由一到十百千万万不可思议。大乃宏观,小乃微观。 数前零越多越小,数后零越多越大。零在两个数字中间,它可以联系两个不同位数。五属中央,其作用与此相同,混而是一,分而成。
五。五为一掬,十为一段,以成百千万至于无量。小与大虽然都是由数变而来,但其功能往往小胜于大。例如尘 埃微而不见,可是它能充满宇宙。说明小之多能胜大之少。大小之间生造化乃万物之机,不可不知。
五、 阴阳为性篇
阴阳乃大自然之一气,分之而成阴阳,阴气阳气各有其性。阳性刚而健,阴性柔而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为化,阴中有阳为生。阳虽位于南,而实起于北。阴虽位于北而降于南。阳升阴降,阳长阴消,一往一来,无终无始,如环之无瑞,循环不已。谓之亦阴亦阳,一而二,二而一也。阴阳顺为德,阳健为杀。气以时运,性由节行。阳升至南为阳极,阴降至北为阴极。阳极本生热,因极而反寒。阴极本生寒,因极 而层热。孤阳不长,孤阴不生。阴阳相交,和合之气,乃生万物。宇宙之变化,天地之运行,都在阴阳气。
浏览5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