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技术

射的文化,首先是物的文化、弓的改进。原始的弓是单木弓,弓的张 力源于木质的弹性,如原始人类用“弹”狩猎的“断竹,续竹,飞上,逐肉” (《弹歌》随后,人们利用不同材料的重组,改进了弓的功能,出现了复 合弓。如在弓体上贴有牛筋或胶类增加张力、以反曲的复合弓“调和弓 矢”等。如《周礼•考工记》载,制弓六材,“干、角、筋、胶、丝和漆”;其中, “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 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取六材必以其时……冬 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溜”。又《初学记•武 部・弓》言:“齐景公使人为弓,弓人之妻曰:'此弓者,泰山南乌号之柘, 燕牛之角,荆麋之弭,河鱼之胶。四物者,天下之精材也。'”对制作者来 说,弓之调和既是智力的考验,也是体力的挑战。《古今图书集成》戎政 典卷二七四弓I《阙子》道:宋景公使人造弓,造弓人心血耗尽,九年弓成而 死。……所谓"弓矢不调,则羿亦不能以中微。”①在弓之制作不断改进的 同时,其功能也得以细化。《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司弓矢掌六弓四弩 八矢之法”。弓有“王弓、弧弓、夹弓、瘦弓、唐弓、大弓"六类,可分别用于 “守城和车战、田野狩猎和弋射飞鸟、习射”。“王弓、弧弓,以投射甲革根 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 其矢皆从其弓。”同样,矢有八种。在弓弩分配上,枉矢、杀矢、硝矢、恒矢

其次,射的文化是身体的文化,生产了新的身体技术。在身体姿势 上,有“身若戴板,头若激卵,左足蹉,右足横,左手若附枝,右手如抱儿”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之描绘,有“体直、肘平、臂直”、“不丁不 八”之要求。②在射箭方式上,《汉书•艺文志》载有《逢门射法》、《尚将军 射法》、《魏氏射法》等八种六十九篇,汇编了不同特点的名家射法;武举 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五种射箭方式;持弓放箭有“弓左箭”和 “右左箭”两种,③后手有“拇指拉弓、三指拉弓、二指拉弓”之分,前手有 “大指承跳、握拳架箭、拇指抵弓”之分。④(其中,拇指扣弦在不需要特别 强调准确的情况可以最大稳定性和爆发力连续发射;食指中指二指扣弦 便于充分引满而使弓力强劲、射程远;拇指和食指扣弦出手敏捷,可在运动中密集使用。"癸亥卜,子箸用而吉弓射,若。”(花东甲骨149)“乙巳卜,在鹿, 子更迟彝弓,出日。丙午卜,子其射,疾弓于之,若。戊申卜,玄疾弓 用射荏。用。''(花东甲骨37)

其中,“尻弓”、“迟彝弓”、“疾弓”或指常规射、慢射、快射三种矢射技巧, 或为三种不同弓箭的竞技方式。②后来民国时天桥艺人“弹弓张”的快射 可站在不同角度,以闪电般速度连续击中悬于空中二寸见方的小铁盒 (快射)。③在弓与箭的搭配上,有“强弓射响箭,轻弓放远箭”之说。在射 手与弓箭的配置上,《周礼•考工记》总结的经验是,体形矮胖、性情宽 缓、行动迟慢者宜使用强劲疾急之弓,配柔缓之箭;强毅果敢、性情急躁 者最好使用柔缓的弓,配以疾急之箭。④在命中方式上,形成了五种方式: 白矢、参连、刻注、襄尺、井仪。“白矢”即箭穿鹄的之力适当,只露白色箭 头;“参连”先发一矢,后二矢连续而去,矢矢中的如一箭,俗称连珠箭(传 说陈王廷在明末崇祯年间考武举时,以“凤夺巢”的箭法一箭中靶心、二 三箭依次将前一箭顶出,靶心只留一个箭孔,其射如鸟之争抢入巢而得 “凤夺巢”之名⑤);“物注”则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或作水平箭 解⑥;“襄尺”为不与君并立,退让一尺,或作肘平臂直解⑦;“井仪”为四矢 贯侯成井字状。

云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镶白;云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云知注者,谓羽头高镁低而去,刻刻然;云襄尺者, 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云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之 容仪也。(郑康成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

其中,白矢重在开弓的臂力,参连重在发射的速度,冽注重在锋利易人, 襄尺重在控弦技巧,井仪重在箭法准确。①这样,原先“主皮”、“贯革”的命 中本质,在射礼中不仅要命中目标,而且要以不同的方式命中靶心;射礼 的文化转换也将“贯革”之射改造成五种不同样式的“花式射箭”:精细为 “白矢”的恰到好处、“参连”的鱼贯、“井仪”的井字贯革等样式,礼化为 “制注”的徐徐然、“襄尺”的退让和“外体直与内志正”的体征。在射的功 力评价上,由于射是军事活动重要的技能,“似先周兵车及弓手,发矢远 射至千百矢之多(或者继掷标枪,如投壶然),然后始以犀利之长兵,冲锋 陷阵,最后乃以周代特彩之名剑杀敌,继之以匕首“。②

古代日本武士军队往往以弓箭射击作为一场战斗的开始,之后 是战刀,再后面可能是短剑或匕首之类的武器,而最后阶段,就要靠 赤手空拳来完成。并且在武士形成的早期阶段,最重要的武术是弓 箭,最早的武士都是马上弓箭手,人们也通过马背上弯弓射箭的能 力作为武艺高低的标准。

欧洲人曾记述过蒙古骑兵的战法,说他们总是集体冲锋,到弓 箭射程之内突然全体急速在很短时间内放光所有的箭,形成短促而 强度极大的箭面,然后抛下弓拔出刀,转入肉搏厮杀。

弓箭成为兵器之首、射箭成为武艺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南宋华岳《翠微 南征录》载:“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许友根:《武举制度史略》,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周纬:《中国兵器史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人们也从“远、准、力”三个维度衡量射之能力,如射远有金太祖完颜阿骨 打远射能超过320步之说、射准有养由基“百步穿杨”之能、力射有养由基 一箭射透7层皮甲之力。①在竞技方式和射之展演上,人们将射之练(试) 简约为“拉硬弓”和“中靶”两种,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会上获得最优等第 七名的韩庆堂说:“旧时运动会中,也有‘弓箭'之比赛。一是比准,以中 靶多寡为胜负;一是比力,以开几个‘力'(单位)的‘硬弓'分高下。"②同 时,射之演也转变为“开几个'力'(单位)的‘硬弓'”和“中靶多寡”的展 示。③如天桥大刀张宝忠利用四肢和颈部、腰部等部位力开7张弓(1千 多斤拉力)④;天桥艺人朱国良在具有同时拉开5张硬弓(每弓160市斤) 之能的基础上,还练就“五花飞石''之艺("回头望月”——弓步左右转身 击中后下方目标;“野狗钻档”——弓步向后正方折腰击档下目标、或击 中十步外嘴含之丸、或将耳朵所夹弹丸从正面击碎)。

新项目与新品种

射的文化,通过“靶”的改变,以及随靶之改变而来的射的方式的变 化,生产新的活动项目。

首先,人们通过射之方式和侯的转换,以投代射、以壶代侯,变相地 进行射礼,形成了射之新项目:投壶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 侯置鹊;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祸;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等原因,人 们便以矢为箭、以壶替侯、以投代射,变相地进行一个小型射礼,以乐嘉 宾,以习礼仪,而有“筵席边的射礼”之称,《左传•昭公十二年》、两戴《礼 记》和《履园丛话》有投壶仪法的记述。《艺文类聚•巧艺部》记载的三国 时期魏国的邯郸淳所著《投壶赋》对之作了绝妙描述:柯列葩布,匪罕匪绸。虽就置扰弟然,知回绝之所投。惟兹巧 之妙丽,亦希世之寡铸。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纷纵奇于 施舍,显必中以微观。悦与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倦。环玮百变,恶 可穷赞。

浏览4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