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身就是防止外来侵袭“即要防犯外界对自身一切干扰、袭击,就必须 有一套降服各种侵袭的方法和能力,避免自身之损伤电虽然说水火无情,但 是水来可以用土挡:火来则可以水迎,此即五行生克制化之法贝防身亦有 内外之分,若用现代结构科学理论分析,那么,对内可称“耗散结构二 人 有七情六欲的干扰、有害于身心健康“所谓七情:即“喜、怒、忧、思、 悲、恐“惊”内七情口七情皆以心为主,喜心、怒肝、忧睥、悲肺、恐肾、 惊胆,思小肠、怕膀胱、愁胃、虑大肠口七情是属于精神上的致病因素, 六 欲即“眼、耳、、舌、身、意”为有形还有六淫,即“风”寒、暑、 燥飞湿,火二这是属于物理致病因素口在控制理论中,改善自动控制系统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名著丛书 的方法叫校正口校正之法应以六经、六合”八法来解决机体抗干扰能力所谓“六经”是指于二阴经,“手太阴肺经,肺”喉病是其主治之症 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胃、胸部等病口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病,神志病工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主治脾胃病二足厥阴肝经,主治肝病、前阴病足少阴肾经,主治肾、肺、咽喉等病口三经均治经带病、泌尿系病。此为六 阴经二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前头、鼻” 口齿病。手少阳三焦经, 主治侧头、胁肋病、耳病口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后头、肩胛病、神志病、耳 病口三经均治眼病、咽喉、发热病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主治前头、 口、齿、咽喉病、胃肠病足少阳胆经,主治侧头、耳病、胁肋病、眼病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后头、背腰病(背俞主治脏腑病)、眼病三经均治神 志病、发热病”口此六阳经均六阴经合之为阴阳十二经;分之为手三阴手三 阳,足二阳足二三阴,再加上督任二脉则称卜四经口所谓经络,是人体气血往来循行的路径,是全身各部的联络网,内连五 脏六腑,外通关节皮毛,使肌表和内脏直接发生关系,将脏腑和肢体连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经与络的总称,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 筋、奇经八脉络包括十五络脉、别络和孙络口十二经脉与十二脏腑有直接联系,故称为正经,其他经脉为奇经口十二 经脉是经络的主要部分十二经别为卜二经脉的支别,循行于身体的深部,由四肢走入内脏,复 重头颈它是随着阴经与阳经出人离合互相表里而中途联系的通路六阳经 别行后,仍能还合到本经;六阴经别行后,不再返回本经,而和其他表里配 偶的阳经相合口卜二经筋口是十二经别以外的另一循行系统,不人脏腑,起于四肢末 端,行于关节部分,上至颈项头面,并贯串各部筋肉之间口而筋有刚柔之 分,两者之间又有相互维系的作用奇经八脉这八条经脉,不直接与脏腑联系,目无表里关系,为r与十 二正经相区别,故称为奇经八脉口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直行于人体的前 后正中线匕其他六脉,则附属于卜二经脉之间口络脉口直行于分肉之间者为络口十五络脉是人体较大的主要络脉,它是 从经脉别出,故乂称为别络口卜五络脉别行的起点,皆由本经的输穴而别 行.和另一配偶经脉联络起来,所以十四经除脾经外,各有一络,惟脾经独 有两络,以睥为主,胃行其津液,灌溉于五脏和四旁,从大络而布于周身。
因此有两络?经络以十二经脉为主,奇经人脉是十二经脉的统率,并起着一定的调节 作用,十五别络作为正经彳云注的纽带,二者之间相互结合联贯构成整体循 环口其交接情况可概括为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 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二阴;足三阴从足走胸交手三阴口原络两穴的应用 于调整内脏功能强,十二原穴口手三阴经对应太渊' 神门%大陵,,足三阴经对应太白“太 溪、太冲。手三阳经对应腕骨、阳池、合谷。足三阳对应京骨、丘墟“冲 阳口十五络穴,列缺、通里、内关口公孙、大钟、蠡构口支正、外关、偏 历口 阳、光明、丰隆r长强、鸠尾(督任别络)、大包(脾大络)口俞,募穴的应用于五脏有病,应取背部俞穴;六腑有病,应取胸腹部募 穴口俞穴口足太阳经,肝、心、厥阴俞(心包)、脾、肺二肾、大肠、小肠、 二焦、胆、胃、膀胱等俞穴口募穴二期门(足厥阴经)、巨阙(任脉)、膻中(任脉)、章门(足厥阴 经)、中府(于太阴经)、京门(足少阳经)、天枢(足阳经)、关兀、石门 (任脉)、月(足少阳经)”中脱、中极(任脉)八会穴、郑穴的应用八会穴是指五脏、六腑、气、血、脉、筋、骨、 髓八个聚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脱、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 脉会太渊,髓会大杼”骨会绝骨(悬钟)郑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邦穴;奇经的阴维、阳维”阴跻、阳跻四脉也 各有一个郑穴,总称“十六邦穴二部穴主治特点,对本经循行部位勺所属 内脏的急性病痛,治疗效果较好口如肺病咳血,可取孔最;心胸疼痛,可取 邦门等口卜六郊穴口手经,孔最、阴郅、郅门、温留、养老、会宗。足经,地 机、水泉、中都、梁丘、金门“外丘奇经,阳维之阳交、阴维之筑宾、阳 跖之射阳、阴跻之交信口八脉交会的应用主治范围,冲、公孙;阴维、内关胸、心、胃口带、临泣;阳维、外关目外眦、耳后、肩、颈、颊“督,后溪;阴哪、申脉口 口内眦、颈、项、耳、肩。任、阳跻;列缺、照海肺系、喉咙、胸膈二八脉交会穴是根据奇经人脉之交会而运用的。如胸腹胀满、上腹痛、食 欲减退等,可取内关与公孙穴口 乂如咽痛、胸满咳嗽,可取列缺穴与照海 穴口以上系武、医结合的密切关系,用来作为自身防病,治病的有效措 施心如脏腑发生病变,即可以意念调动十二经络、奇经人脉互相关系,运 用五行生克制化手段进行词节,达到防病、治病之口的口例如:大肠热胜 会产生肛门病,内外痔等症口对此症可采用手太阴肺经的“孔最穴(位居 前臂内中间),只用食、中、无名三指经常揉搓此穴,同时开口微笑,用 不了三五天即可痊愈口 乂如肝区有病(肝属木),可增强肺(肺属金克木) 的肺活鼠即呼吸气深长,因为“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二所 以注意“气若长虹”而舒肝口同时加强肾(肾属水而生木)功能的锻炼, 即两手握拳,以拳背搓腰部、两肾81次,每天晚各一遍如此注意呼 吸深氏和搓腰眼之锻炼有成效,肝区之病则自消退。此理乃为五行生克变 化之范畴总所谓“六合与八法二是太极拳的防身真谛,也是通过信息、控制的手 法对意、气、形三者相依而不相违的生理反应,以及对阴阳哲理进一步提高 认识和理解,更能促进身心的机智灵活而趋于完善口六合是指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二外三合即“手 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六合与十二地支有密切关系口即子与丑 合出“搠劲入寅与卯合出“挤劲二辰与已合出“肘劲二午与未合出“捋 劲二审与西合出“按劲、戌与亥合出“采劲,寅对申、巳对亥相冲出 “捌劲二辰对戌、丑对未相冲出“靠劲;此六合与六冲而变化八种不同的 劲别,即是太极推手八法和拳套拆招所运用的八种劲以及乱采花或采浪花所 运用的方式方法,均未出此八法之封域。
太极拳中的六合、八法所以能有制敌取胜之效,都是根据阴阳哲理灵活 运用的结果由于阴与阳属中国古典哲学理论范畴,阴阳是一切事物的变化 规律,也是宇宙运动的根本所以太极拳运动,一动就有一圆圈,圆圈里面 有一圆心,这圆心叫做中心。在这中心的周围分做四等份,每份为9。工即 360。成一圆圈门太极拳在散手运动中,阴阳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两者相互 抑制.又相互联系,达到相互促进,因为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面,自然界两 种对立的统一即为阴阳,如凹凸现象,断续现象、缺陷等现象都说明了阴阳 辩证关系。阴阳辩证关系的关键性在于"无过与不及”一能“恰到好处”地 运用阴阳变化规律,就能在实践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口例如,敌人以右手打你的左边的嘴巴.你就用右肩往敌人的右腋窝处贴紧粘住不离,同时以左手将 其右上臂向上微托,使自己右耳紧贴自己的左手背,右臂放松置身前,右脚 随着进身往敌身左后方迈进一步,口的为了索敌后腿;右脚落地踏实,随之 屈右膝前拱,左腿伸直形成右弓箭步口与此同时,右臂朝右前上抬起,左臂 从右前上方往左后下方移动至臂伸直时为度口同时向左回头,两眼注视左手 中指指甲,此时敌人会被靠出数步或摔倒在地这是太极拳中的“野马分 鬃”姿势的用法“太极拳注重虚实分清、阴阳分明之理,习者要往深往细里去追求二拳谚 日:“阴阳明而手足得其用,虚实定而攻守得其宜「就是说当对敌应战之 际,既要灵活地运用阴阳变化之规律,变化出无穷无尽的招术,乂要有随机 应变、见机行事的素质,使对手防不胜防口总之,太极拳所以有制敌取胜的手段,主要靠阴阳变化之理.这阴阳, 实际上就是一个圆圈口这圆圈内含许多科学道理,如心理学(用意不用力)、 物理力学(运用刚体、三角、虎克罡律、场势等)、运动生理(生态变化、 增强抵抗力等),哲理即太极一动-圆圈、一静一圆圈,在这动、静圆圈之 内,许多科学之理蕴藏于其中“所谓“超其象外,得其寰中”即指此而言口 就是说“真东西”在内,而不在外面,因为刚柔、虚实、阴阳、动静等变化 只在瞬间口所以说动与静之变化更为奥妙!拳谱中云:“动急则急应,动缓 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之一贯「此意是说,敌我动之速度快慢要一 致;用之力量相抗应均等△他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但要掌握动静之 规律,即“静中触动动犹静” “动极返静静生动工演练拳套之时,对全身 运动要求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口视静犹动,静以待动;视动犹静,动以生 静 静里含动,动不舍静口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 动一静,互为其根口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口从事太极拳运动,应多看周易,易者多变即阴阳变化二读《入药镜》, 又知意所到大道有阴阳,阴阳随动静,静则人幻冥,动则恍惚应真土分戊 已,戊已不同时,己到但自然,戊到有作为烹炼坎中铅,配合离中汞,铅 汞结丹砂,身心方人定口曰动静、曰幻冥、曰真土,皆是说明之口诀何谓 之动静?臼寂然不动,返本复静,坤在之时,吾则静以待之口静极而动,阳 气潜明复之时,吾则动以应之口当动而或杂之以静•当静而或间之以动,或 助长于其先,或忘失于其后,则皆非动静之正常现象口真正之动静,如天行 其静口如清渊之印月,寂然不动口如止水之无波「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其 宇宙,等到亥之末子之初,天地之阳气至,则急采之,未至则虚与待之不敢为之先也能悟透其中之真意,则于防身御敌之能,以及取敌制胜,乃易如 反掌“此乃太极、周易之真意。正如孔子所说:“乾坤乃其易之门J就是 说明乾天、坤地、宇宙、自然、万物等等客观规律,均接近于“周易”之门 径。天朗气清,因有日月星辰,为象,轻轻者居上;乾为天属阳、坤为地属 阴,地磁重浊,为形而居下口尚易的周字,即一圆周(圈),称作无极 口易字,即日与月两宁合成,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日月横写为明,即 明理的意思口竖写日月为易,易者,变更的意思由此可知“周易”即说明 “太极从无极而生二动之则分,而分出阴阳即太极、两仪。静之则合而复归 于无极也可以说在这个圆周(圈)里面,包含着虚实、刚柔、进退、张 弛’动静……即阴阳变化之理口同时也说明了太极拳的一动即一个圈、在这 个圆圈以半径为化解对方的来力,以半径作为进攻的手段恰恰符合阴 阳变化之理阴阳变化主要在动静的机智灵活上下工大口所以“动则变,变 则化,变化无穷”的道理也即在此口道理虽然讲明、讲透,但是最后还是要 靠自己肯下刻苦工失去锻炼、钻研,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口。
浏览5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