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拳的身型是很重要的基础训练,因为身型影响着全部武术动 作的形态、精神和气质。良好的长拳身型要求:头垂直,下巴向颈 部微收,眼平视,挺胸,收腹,塌腰,收臀。长拳身型要达到精神 饱满、健康、威武、饱含功力等要求。这里切忌头眼上仰或下俯; 挺胸收腹要注意不紧张、不闭气、不妨碍自然呼吸和气沉丹田,切 忌缩胸挺腹。收腹与塌腰相配合,活而有力。但要防止凹腰、弯 腰。臀部切忌外凸,应用力绷紧。

身型的要求虽然较简单,但要随时随地形成良好定型,不但于 练武的任何瞬间,而且于日常起居均形成良好习惯那就不容易,得 下苦功。 。

塌腰是长拳类拳式对腰部姿势的基本要求。做法:附着于腰椎 间的肌肉收缩,并略下沉,适度加大腰椎的生理曲线。因腰椎曲度 增大,略微降低了腰的位置,故称“塌腰”。

腰椎呈曲线型,有助于缓冲上体运动对下肢的作用力,缓冲地 面通过下肢而上传的反作用力。长拳运动多穿蹦跳跃、起伏转折, 而且运动较为激烈。腰椎曲线度加大,提高了缓冲机能,有助于自 我保护和动作的平衡稳定。此外,腰椎间肌肉的收缩,使腰椎聚合成一个用力整体,有助于腰部肌肉发出较大的力量,同时也加强了 腰部的稳定度,使上肢在稳固的支柱上运动和发劲,避免腰部松软 对上体动作的不良影响。塌腰须与收腹、挺胸配合为用。注意收 腹,可避免向前塌陷。塌腰主要用于静定姿态,运动时应根据技法 要求运用各种腰法,否则动作僵硬迟滞,缺少灵活性。

弓空为什么要求两脚尖内扣?

马步为什么要求膝盖不起过脚尖?

武术尽管拳种众多,但所有拳种几乎都是要求做弓步时前腿 弓、后腿绷,后脚尖内扣,前脚尖向前或微内扣,绝不允许象体操 舞蹈的弓步那样脚尖外展。这主要是由武术的技击特点决定的。前 脚尖向前或微内扣主要为使脚趾抓地,步型稳固,便于发力后脚 尖内扣,为使膝关节尽量向下,这样除有利于发力外,当膝关节受 到由上至下的打击时,也不致受伤。在摔跤和击剑等技击项目中也 有类似的要求。

马步膝盖不超过脚尖,一方面是为了确保马步的稳固性,使上 体有向前向上的冲顶劲,同时也为了使马步在变换其它步型步法时 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是防止小腿部和足部的经络受到挤压而使气 血流注不畅。例如,解溪穴位于足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 位,如果膝盖超过了脚尖,就会导致下肢关节不圆活,压迫了解溪 穴。练功时,膝盖不超过脚尖,就可使足背与小腿以及膝关节部形 成圆状,有利于经络的顺利通畅。

怎样练步型,应该注意什么?

静则成型,动则迅快,是步型练习的目的。练习方法有静练和 动静结合两种。

“静练”是通过逐步延长静站时间,锻炼提高腿部力量和平衡 稳定能力,形成一定步型的正确的动力定型。练习时要求调匀呼吸,静心体会各部肌肉感觉,加速动力定型。在传统练习中,还采 用在木桩上静练步型,或通过头顶盛水器皿、肩腿负重、裆下置锥 等方法,加大练习难度“动静结合”的练习,是将步型与上步、退步、闪步、跳步等 基本步法结合,完成一个步型时静定片刻,再动步变势。这种动静 结合练习,有助于提高由静变动则迅速、由动变静则定型的能力; 有助于下肢肌肉在等长收缩(静站时)和等张收缩(变动时)交替 的运动中,得到调节、放松,避免和减轻了长时间单一形式的收缩 带来的肌肉僵紧和疲劳;动静结合的练习,还有助于将提高肌肉力 量和提高肌肉缩舒速度结合起来。

练习步型时,虽然运动不算激烈,同样要注意通过准备活动, 使肌体进入工作状态,否则做步型时会感到开步勉强,甚至由于肌 肉粘滞性太高而拉伤肌肉。此外,还要注意在步型练习过程中,穿 插一些上肢动作的练习。这种上下交替的练习,有助于下肢得到积 极性休息,有助于身体全面发展,避免局部负担过重。最后,要注 意练习结束的放松活动。放松能加快下肢肌肉的疲劳消除,减轻肌 肉的酸痛。

怎样才能做到步稳?

武林中有“步不稳则拳乱”之说,此外又有“步赛粘”、“站如 松”等要求。可见“步”的稳固扎实在武术练习中是相当重要的。 初学者在练习武术时,常感步子站不稳,平衡动作停不住,做弓、 马、虚、仆、歇等步型时,别人稍一用力,就会倒地或移动步子。 “步”怎样才能稳呢?

一般来说,武术中步的稳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静定”时 的稳,二是“动迅”中的稳。前者是要求步型的稳重,后者则是要 求在快速的步法变换中,也要掌握好身体重心。

当步型不稳时,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正确的技术要领。武术基本步型的技术要领,是武术工作者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 而总结出来的,其本身就包括了稳定的要素,符合生物力学的科学 原理。初学者在完成步型时(以五种基本步型为例).易犯以下毛 病:在练习弓步时,常常后腿弯曲,没有挺膝蹬直;后脚脚掌掀起 或脚跟离地;有的前腿弓得不足,有的人又前弓过分,使膝盖超过 脚尖;两脚前后太直地站在一条线上,这样,重心极易不稳。在练 习马步时,往往两脚距离不符合要求,步子过大或太小;两腿屈膝 半蹲时,大腿没有接近水平;两脚尖外撇,没有正对前方。在练习 虚步时,后腿蹲不下去;身体重心前移,前脚不是虚点地面;弓腰 撅臀或仰身送甑等等。在做仆步时,全蹲腿蹲不下去,脚后跟提 起;平仆腿不是内扣后全脚掌着地,而是脚后跟着地。做歇步时, 两腿蹲不下去;身体挺得太直等。

出现以上这些毛病,其原因有三:一是练习者对正确的动作要 领理解不清;二是散、膝、踝关节的柔韧性太差,所以经常出现蹲 不下去、掀跟拔底的毛病;三是腿部力量太差,蹲不住,致使身体 重心过高。

针对这些毛病,除了进一步加强对步型的正确理解外,还要注 意加强下肢柔韧性的练习。经常压、踢、搬、劈、控、耗腿,可提 高甑和膝关节的柔韧性;经常活柔踝关节,尽量绷直脚尖下压、尽 量勾压脚尖,双脚并拢,做屈膝全蹲等,可提高踝关节的柔韧性。 为了增强腿部力量,做到“步赛粘”,“站如松”,初学者在练习步 型时,可以先用单手或双手扶住一定高度的物体,如墙、树、肋 木、栏杆等,然后渐渐地延长练习时间,做到步型动作不但正确, 而且稳固。另外,还可选用站桩、长跑、快速跑、跑楼梯,立定跳 远,负重压腿等练习来发展下肢力量。只要练习者坚持不懈地锻 炼,随着日月的增长,腿部力量不断得到加强,练武时也就容易 “步”稳了。

在步法的变换中要做到稳健,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好运动中的重心。运动中重心的掌握主要在于上下的协调、躯干与 步法的配合。不能步走身留,也不能身动步滞。要做到步随身活, 手随步开。二是要注意呼吸要得法。初学者在练习时,为了表现自 己的发劲,往往会咬牙切齿,拼命用力,动作显得非常僵硬,呼吸 和动作结合得不好,很容易“气血上涌”,造成呼吸短促,头重脚 轻,动作飘浮。再加上没有很好地控制身体重心,“步”也会不稳, 特别是平衡动作站不稳。

一般来说,练习长拳的呼吸方法有“提、托、聚、沉” 4种, 在练武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运用不同的呼吸方法。如在练“仆步 穿掌”接“提膝亮掌”动作时,因它是由低动作转到高动作,所以 应用“提”气。同时支撑腿的脚趾用力抓地,充分利用全脚支撑, 并快速挺膝伸直;另一腿屈膝尽量抬高,脚面绷平,头上顶,这样 动作就容易稳健。在练习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这类拳种时,则 始终要注意气沉丹田。

在做难度较高的燕式平衡或探海平衡动作时,更要求挺胸抬 头,上肢舒展。实践告诉我们:掌握好头部动作,呼吸得法,全脚 支撑,很好地控制身体重心,就能把平衡动作完成得稳定、优美。

浏览1,31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