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两种不同的技击观?怎样才算正 确的技击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我国武术的技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绝对肯定的唯技击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 为,武术就是技击,没有技击实用价值的就不是武术。换句话说,他们认为武术就要讲打,脱寓打就不成为武术。因此,武术赛唯一的是技击擂台赛。他们不提倡、甚至否定套路形式,认为套路是花拳绣腿,是与武术技击本质相述背的 可耻的假武术。目前,海外武术界不少人持这种观点并身体力行的。国内也有一部分人持这种观点不过表现形式不如海外激烈。另一种技击观是,基本否定技击实用性的唯套路论。持 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武术就是套路,武术的功能只是锻炼身 体和表演。他们认为武术的技击功能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丧失,只存在着形式 一也就是“攻防含义” 他们批判真功夫,反对以至禁锢技击,因此,武术赛,唯一的就是套路表演赛。他们认为提倡技击,对锻炼身体不利,对社会安定不利。在国内,一个时期,这种观点主导着武术发展,国外也有小部分人受影响。上述两种技击观,都是孤立、片面、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产生这两种形而上学观点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对武术的存在和发展玦乏客观的,全面的学习和了解;也不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看到它的变化,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某些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利害关系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主观,片面的技击观。正确的技击观,应该是客观的、全面的、相对地承认其演变。即既承认武术产生于技击,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技击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搏斗是武术的主要功能,同时 也承认它派生了套路形式,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成了武 术的另一次要表现形式。套路以技击性为中心,但也存在体 操性舞蹈性、杂技性的因素,它们是从属于技击性的。它 们的存在并不影响套路的武术特质。随着现代武器的产生, 技击在武术中的地位已退居较次要,套路锻炼身体和表演的 功能演变为较主要的形式,但技击仍是武术的本质因素,仍应成为武术锻炼与比赛的内容之一。现代全面的武术观,应该是以套路形式为主,同时包含技击、功法等全面概念、全 面发展的观点。武术赛应该包括套路形式的表演赛、技击对抗赛和功法竞技赛。技击观与学习武术的动机有何关系?技击观影响着每个学武者的学习动机。受唯技击论影响的人,学习武术的动机自然主要是为了掌握搏斗技法和功 力,也就是为了打。受唯套路论影响的人,学习武术的动机自 然是单纯为了锻炼和表演,对于技击则不感兴趣,甚至谈虎色变。这些人均受形而上学技击观的影响,其学武动机也是绝对化的、片面的,这对全面学习与发展武术不利。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全面、正确的武术观,并用以教育与 指导练武者,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全面的练武动机,即练武主 要为了锻炼身体和表演,但也要学习技击,掌握技击的功能, 练武为了全面继承与发展祖国武术的优秀遗产,为了振兴中华,使中华武术向世界发扬光大。技击教学为何多强调择人和保守? 学习技击与武德有何关系?技击是搏斗的技术,它可以伤人,又会自伤。一个不懂技击的人如参加打斗,也可以伤人和自伤,然而,它的伤害,是有限度的。但若掌握了技击的人就不同了。中华武术技击有数千年历史,经过无数名师高手的创造钻研,使之 成为博大精深的技法。它的最核心技法是研究如何中人要害、致人伤残的尤其是其中一些秘技,伤害率极大。往往有国富德不好或学武动机不纯的人,学了一点技击,就狂妄自大,跃跃欲试,因而到社会上惹事生非,恃强凌弱。这样很容易就会伤害别人,不利于社会。然而,这样惹事生非的行径,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互相报复,使惹事者必惹事 上身,伤人者必戒他人所伤。这不但完全违背了正确的学武宗旨,而且于己于人于社会均不利。技击若不慎为坏人掌握, 用以欺负好人、对付公安人员,则危害性就更大。故有武德修养的拳师,对技击教学必持慎重态度,择人而教。对一般技法,可以普及,同时必须注重武德教育。在技 法教学和武德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考脸每一 个学技者,表扬重视武德的人,批评不良现象。经过一个阶 段教育,对学技者应给予甄别。对武德表现一般或不够好的人,不应给予深造机会。要技与绝技,只传给经过考验证明武德良好,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技击传统的人。而学习技击的人,则必须树立正确的动机,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良好的武德。何谓散手?它有哪些技法门类?技击包含外家拳类、内家拳类和器械类,范围较广。而散手则专指一般外家拳类的技击。散手是一种传统的习惯称呼,亦有人称“散打”国外称搏击,都是一个意思。散手 是与整套套路相对而言的。上问已述,套路中的技击性动作并无实战作用,如要实战,则必须将技击动作独立抽出来,单独训练,实战时看临战反应而灵活使用。这些从套路中独立 抽出来单独训练、灵活使用的外家拳术技击动作,就称散 手。散手包含打、踢、摔、拿四大门类的技法动作。打是拳 打踢是脚踢;摔是摔跤,拿是擒拿。何谓“开(离)身打”?何谓埋(贴) 身打“?何谓完全的徒手搏斗技法?人类徒手搏斗有两种情况:一是双方接近,但有一定距 变,使用拳打脚踢,这就叫“开(离)身打" 二是搏斗越趋激烈,距离缩短,互相搂抱,则使用摔跤、擒拿技法,这就叫埋(贴)身打”倒地后的滚打也属此类九“开身打” 与“埋身打”加起来,就是人类完全的徒手搏斗。而踢、 打、摔、拿加起来,就是人类徒手搏斗的完全技法了。散手的主要技法各有什么要领?散手的主要技击有打、踢、摔、拿四大门类。现分别简 述其要领如下:打:即拳法它实际上包含拳、掌、钩、爪、指、肘等攻防技法。打法,是以手部攻击对方的主要技法。其要领是把用以攻击的部位练硬,以增强攻击力和防止自 伤。其次是“快打慢”、“长打短”、“攻中有守”守 中有攻“踢:即脚法。它包含着腿、脚膝等技法。 踢法,是以腿、脚、膝部攻击对方的技法。要了解踢法的要领,首先要明了踢法的优缺点。有一种观点认为多用踢法的理论是“拳打三分,脚踢七分”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那是看到了腿脚较手长,力量较手重的优点,然而却看不到踢法的缺点。踢法的缺点是什么?拳谚说“落地生 根刀“其根在脚力,可见腿脚在搏斗中的主要任务是支撑全身的平衡和稳定,使人立于不倒不败之地。但如使用踢法, 则必须一脚离地,只有另一脚单独支撑,促使其根产生了动摇的机会。尤其是高踢法,击中固然杀伤力大,若攻失或被对方防措,就易于失去全身平衡,为敌所乘,甚至因倒跌而落败。 所以用踢法,在知道其利的同时,还必须知道其害。踢法的要领有“腿不过膝(或腰)”之说,就是强调在一腿支撑情 况下,尤其要注意稳定性,决不可随便冒险使用高踢法。摔即摔跤。这是使对方全身失去平衡木倒跌的技法。此法的要领,主要在于掌握向对方施加上下反方
向的爆发力,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倒跌。拿即擒拿。拿法是使对方失力而被捕捉的技法。拿法的要领是,抓拿对方有关部位,使对方手香等关节怎样训练和应用散手打法?散手打法训练要解决动作、技法、硬度、力度,速度等 问题。散手打法的动作和技法很多,必须一个个地学,一个个地 练。要掌握技法要领,要明了其攻防含义,在多练苦练的基础上,重点练好直击(冲拳)、横击(扫拳、贯拳)、从下向 上的抽击(抛拳)等主要拳法。攻击和防守部位的战斗力,首先决定于用于攻击部位的硬度。故硬度训练是散手训练的重要一环。它的一般练法 有:以拳、掌等部位压厚纸,打纸,打沙包,打木桩等以爪指等部位插绿豆、插沙、抓重物等,以臂部撞击沙包、木 桩等拳面或爪、指练俯卧撑等。硬度训练应循序渐进, 采用正施方法并辅以药物。力度训练有举石锁、石担(哑铃,杠铃)、倒立,俯卧 撑等还要通过各种打法的单式训练增强爆发力,通过打沙包、打木桩,增加力度的实战感。拳谚说“快打慢”,故速度在散手打法训练中占很重 要地位。一般练法可进行以增加单位时间击打次数为目的的 训练,也可用类似拳击球能自行回弹的器材来训练击打速度。上述训练,只是为实战打好基础,还未产生实战反应。 要培养实战反应,还必须进行两人配合的攻防单式训练。只 有通过无数次的反复训练,才能从熟练到有反应,然后形成 条件反射。待各种打法能形成条件反射时就可以自由应用 于实战了。

浏览48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