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人体应首先具备良好的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 然后才是最大的绝对力量。如果没有这些素质作为基础,而只是片面 地去追求“肌肉块”,那是没有一点用的。他对伊诺山度举例说:“精 壮而笨拙的形体,犹如斗牛场上被斗牛士耍弄的蛮牛。”所有和李小龙 接触过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如果以每磅体重去计算,李 小龙肯定是世界上爆发力最强的人之一。他的肌肉质量是举世无 双的。
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令人生畏的线条轮廓和难以置信的 爆发力都代表着一种独有的神威和气势,他的肌肉质量是举世无 双的。在他的功夫训练中经常会渗进一些特殊的力量练习,如哑 铃的前臂组合练习和持哑铃跳越障碍以及踩桩等,以增强平衡和 协调感。
尽管李小龙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健美比赛,但是很多世界著名 健美运动员都仰慕这种独特的力量练习和据此所练就的素质与肌肉。
李小龙的力量训练是以帮助其每一部分肌体都能“出功夫”为目 标进行的。他练就的肌肉不光“漂亮”,还必须具备足够的“杀伤力”。 他认为人体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然 后才是最大的绝对力量。如果没有先前这些素质做基础,而是片面去 追求"肌肉块”,在和人较量时就会“犹如斗牛场上被斗牛士耍弄的一 头野牛,或者像一台破拖拉机追赶一只野兔。”李小龙的一位名叫赫 伯•杰克森(Herb Jackson)的老朋友和训练伙伴说道,李小龙的力量 练习总是在追求一种别人难以想象的目标和方式。
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李小龙购进和“创造”了大量健身器 材。赫伯说,1973年李在他香港的“栖鹤小筑”别墅内让人建造了一 间“综合练功房”,并请人高价制作了一个用钢架钢索和棉皮包制作的 既可进攻又可退防而且可操纵的“陪练”,很遗憾在这“陪练”即将出 世之前李小龙就告别了
尘世。在后来谈到制作这个“钢陪练”的原因 时,赫伯说,道理很简单,李小龙打够沙袋,又没有任何人能够吃得住 他的拳脚,他已经到了和“机器”练习的程度了。在谈到力量练习时, 赫伯说李小龙特别喜爱力量训练,并且气力惊人。
丹尼•伊诺山度是李小龙的另一位好朋友,他是李小龙的助教, 曾辅助李小龙创立截拳道。伊诺山度回忆说,李小龙具有一种极快的 速度力量,这种爆发力在平时健身房里的各种练习中就得以体现,而 更多的是持械或空手的各种协调练习。别看李小龙看上去精瘦精瘦 的,但是只要他举臂抬腿,杀伤力是足以致命的。
李小龙的力量素质是超群的。根据被称为美国跆拳道之父的李 俊九所述,他曾和李小龙交过手,深深被李小龙的武功、速度力量所征 服。他说:“李小龙真是天才人物,我从未见过如此强壮的人,他可以 单手用一只食指来做俯卧撑,而我用四个指头撑都很吃力。”曾是李小 龙徒弟的2. 23米高的大个子篮球运动员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 回忆说,李非常有力精干。他总是速度特别快,动作像猫一样敏捷。 李还独创了一种他称为“升旗”的下腹肌练习方法。70年代美式自由 搏击的倡导者乔•刘易斯(Joe Lewis)曾拜过李小龙为师。乔回忆说, 按照李的身体和体重来说,他具备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他可以把
34公斤重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收回,再伸出静止“锁住”控制20秒 钟!这对一名体重62公斤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一个90公斤 重的人都未必做得到。而伊诺山度说的比这更“玄”,他说曾亲眼目睹 李把56公斤的杠铃水平前举并停留片刻。李小龙在美国的第一个徒 弟杰西•格洛弗也回忆说,师傅经常做这样一种练习:一手持32公斤 哑铃水平前举接一个顺势后摆,然后呈侧举至肩部水平并坚持数秒, 这重量对一般人提摆尚有困难,更不用说做动作了。
此外,李小龙还有很多“小绝活”,如可以轻松地把手指插进一罐 未开封的“可口可乐”,或者一个侧踢使一只45公斤的沙袋破裂。美 国著名柔术大师威利•杰伊(Welly Jay)回忆说,他最后一次看到李小 龙是李小龙住在好莱坞时。“那时李刚刚把家从卡佛城搬到洛杉矶贝 尔空港。在李小龙新家的院内,悬挂有两只很重的沙袋,大约135公 斤重,我几乎都移不动它,然而李对我说,'嗨,威利,看着!'接着,他就 飞起一脚把它踢悠得老高,几乎碰到天花板,然后又重重弹回来,李小 龙的力量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李小龙的绝招还有他的“寸拳"。他的“寸劲”可将一名体重45 公斤以上的人击出相当一段距离。泛美柔道冠军海沃德•小本曾领 教过这种拳的滋味,每当一提起这件事他就不无伤感地说,怎么也没 想到李的拳头竟如此厉害。当时他从后面抱住李,以为李动弹不了, 没想到李只抽动了一下身体,回头就是一拳,小本只觉得自己飞行一 段后撞到墙上再摔倒在地上,就这一拳使小本躺倒很久才恢复。
和李小龙同时期的武林高手一谈到李都有一种恐惧感,特别是李 小龙的速度。他们共同的感觉是发现李小龙出奇地快,并能够事先察 觉对手意图,即使是和对手同时出击也是李先击中对方。李小龙的另一名徒弟道格•帕尔默是这样评价他师傅的:"布鲁斯的全盛期就像 麦克尔•乔丹和穆罕默德•阿里一样称霸于自己的领域,不是别人不 行,而是他实在太出色了。”
李小龙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了更 高的境界,其中的“蔽目黏手”、“寸拳”、“勾漏手”、“李三脚”更是他的 绝招。
在李小龙的训练教程中,“蔽目搏斗”可算是一种以感觉运动来作 为搏击考验的。在1964年的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上,李小龙曾应邀 表演了 “蔽目黏手”这一绝技,只见李小龙运用潜意识一次又一次地躲 过了对方的重击,并适时发起反击,且连连击中了对手。使在场的观 众瞠目结舌,他们仿佛以为李小龙手上身上都长满了眼睛。表演完 毕,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李小龙的“寸拳”也很出名。有一回,他应邀到加拿大功夫协会做 表演,只见他对准拳击计量器猛然用力击去,计量器上的指针立即指 向350磅。当时全场的观众都惊呼起来:“世界纪录!”因为李小龙以 140余磅的体重,能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发出如此沉重的拳力,实为罕 见。寸拳的发劲方法,是在短到数寸甚至一寸的距离上爆发出劲道。
所谓“勾漏手”,即截拳道勾手与漏手的总称。也就是拳手在实战 中即封即打、即打即收、连消带打之意。此技法尤其是在反击方面,能 够更快、更简练、更安全、更有效、更直接地阻止对手的攻击,以充分发 挥出手上的防守与反击的效果:,
李小龙在他的搏击生涯中,练就了他那最具特色而又为人所普遍 称道的功夫绝技是“李三脚”,所谓“李三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连 环三脚攻击法”。李小龙在实战中运用这种技法时,完全没有固定的 招势打法,而是全凭随机而发。据李小龙说,运用腿法时如果再加上 拳势的配合,则常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击倒3当对手一旦中招 后,我方应立刻把握时机,即待其惊魂未定之时,便飞出连环数脚将其 摧倒在地。攻其以措手不及,使其没有一丝喘息或反击之机。此时, 由于对手已身中数脚,故体力差者,绝无反击能力。
李小龙的野蛮私人训练计划
李小龙经过钻研大量资料和信息,汇编了一套适合自己并能最大 限度地发展力量,又相对不增长体重的训练计划。它包括每周3次的 训练内容,恢复手段和营养等,尤其是把素质练习和武功练习有机地 结合起来,使得其本已很高深的武功升华至几乎完美的程度。结果证 明这样做的效果是惊人的。李小龙的训练模式包括人体素质所需用 的三个核心原则——发展柔韧素质的伸展拉长练习,发展力量素质的 负重器械练习,以及发展循环/呼吸系统的有氧训练。他的训练计划 几乎是完美无缺的。
李小龙对力量的练习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除每周3次力量 训练外,还在武功练习中渗入很多相似的练习。比如在武功练习时常 手持哑铃进行拳击练习,每次练习12组,每组100次,双手各持1、2、 3、4、5、6、7和10磅哑铃进行金字塔形递增6组,然后再依次递减重 量,进行6组拳击模仿。
还不仅仅是这些,李小龙在力量训练日和未负重练功以外的时间 里,就会用哑铃“发泄”多余能量。当电视里有拳击赛时,他经常是边 看边持铃“模
浏览9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