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水平的高低与创新能力的大小,将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激烈的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5 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可以说创新是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之源,同时也是我国武术源远流 长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没有创新就没有武术发展的今天。武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 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变更和不断地创新中才发 展形成今天这种规模。可以说武术本身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他认为人类第一代六个文明的起源就产生于对一种 特别困难的环境进行成功的应战的结果。而第二代文明的起源则更多地受到人 为环境的挑战。但是,要使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挑战 不足,则不能激起成功的应战,挑战过头则又无以应付。因此,这种挑战必 须适度,即它的刺激和强度必须处在最能激起应战的那一最佳位置上。文明生长的尺度应当是,在一系列的挑战和应战的过程中,场所发生了转移,即从文 明的外部环境移入文明的内部。这种逐渐升华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决能 力”,才是文明成长的标志。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是一种应对挑战、接受挑 战的过程。武术作为一种在古老东方文明的孕育当中产生的文化体系,是东方文明巨 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一个子系统,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说武术自身 便构成一种文明体系,对武术系统的发展也同样可以用汤因比这种文明观察视 角来进行分析。
武术的起源阶段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应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在狩猎的活动中,在部族的战争中,在简单的打斗中,在休息时的游戏中,甚至于 在原始的宗教中不断地应对大自然的和人类社会等各方面的挑战生长发展起 来的。武术的形成阶段可以说是武术在应对冷兵器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挑战而形成的一种有自己独特模式的文化载体。这种应对 可以说是成功的,不但在这个时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而且从某种程 度上来说,武术所形成的鲜明独特的文化形态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文化 大系统。这也正是武术在当时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所在。当今可以说是武术学科科学化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武术在走出冷兵 器社会后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最艰巨的挑战,现代社会所兴起的科学浪潮直逼 刚刚从传统历史旋涡中走出的武术体系,是固守还是挨弃;是保护还是改革; 是“守城”还是“进城” “出城”。这都成了科学化、现代化、全球化新时期对 武术体系形成的又一个全新的挑战,当今武术的发展就是一个应对这个挑战的过程。
1.创新概述和界定
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 出的创新理论,他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的 (Innovation )概念。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 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它主要包括以下五 个方面:(1 )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者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2)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 的工业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乂 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对于创新概念的理解一般有狭义理解和广义理解两 个层次。狭义理解的创新概念:立足于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即创新是一个 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行动。后来 人们又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即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本义来看,创新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是从创新概念演化 而来的,它们都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不同于创造,创造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创新是指在原来的基础 上进行局部改进。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新归纳起来有四种:第一种创新概念,指的是一种创新精神。如经常用的“要开拓创新,不要 因循守旧” “要创新,不要保守”等。创新是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进, 含有发明和改造的成分。第二种创新概念.是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强调创造力。这种创新 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事业。第三种创新概念,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种传统的概念。是对科学发现、发 明、创造、技术革新等科学技术上创造性成果的一种泛称。第四种创新概念,是西方经济学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中提出的一种概 念,是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主要应用于经济和科学技术。
2.武术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其一,从历史学的角度,可以分为古代武术、近代武术、现代武术。古代武术是指以前的武术,形成了以太极阴阳五行为理论框架的武术理论体系;近代武术是指1911年到1949年的武术,由原来主要在乡村传承开始逐步 流入城市,进而引入学校,开始运用近代体育科学方法对此进行整理研究,提 出了武术科学化的时代口号;现代武术是指1949年以后至今的武术,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一部分。
其二,按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 动。按其形式与功用又分为内壮功、壮功、轻功、柔功四类。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按照练习时的人数多少,套 路运动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 实战攻防格斗。现在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长兵四种。
其三,从功能、目的角度划分,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技击(实 用)武术。竞技武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功能,争取优异成绩而 进行的训练竞赛活动过程,它具有极强烈的功利色彩。健身武术是人们基于对武术活动良好的祛病延年、健身养性的价值认识而 提出的一个概念术语。这种习武活动一般都是自发进行,以个人锻炼为主,也 有集体形式的。与竞技武术和技击武术相比,它在习武的方法、内容上有很大 的自主性、随意性和趣味性,其组织管理形式也十分松散。即使有时也采用一 些比赛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目的主要在于推广和普及,并不单纯追求成绩。
其四,从习武术群体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军事武术、民间武术、群众武 术、专业队(竞技)武术、学校武术。军事武术是以军队和公安民警人员之类从事国家安全保卫为主要职责的专 职人员为对象的实用武术。它的特点是简单实用,一招制胜。民间武术是以民间传授为主要传授渠道,以心传口授,师徒传承为主要传 承方式的多种拳式套路、器械的一种近似于原生态文化的武术形式。群众武术是以普及习武活动为基础的,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武术活动。 它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松散性、自愿性、灵活性、娱乐性。学校武术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习武对象的教育过程。它的特点是计划性、目 的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教育性。古代军事武艺对中国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但仍有着明显 的差异。在内容上,拳术被军事武艺视为“无预大战”之技,而武术中的许多奇门兵械在军中毫无地位可言。在格杀方法上,武艺以阵法纪律为前提,是一 种协同性的集体行为,而武术的技击通常是一种低烈度的单打独斗,再加上武术深受其他传统文化的熏染而变得更为多姿多彩。
其五,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去划分,可分为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现代武术是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武术结合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发展起来的, 以竞技体育化的套路和散打为两大独立活动形式,以教练员为指导,运动员为 活动主体,以争取比赛优胜为最高目标,以竞技体育比赛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竞 技体育项目。传统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内涵,为达到完美的 技击水平而进行的民族传统运动。
浏览6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