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是什么人?他对发展武术有何贡献?李小龙原籍广东,其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名伶。李小龙少时随父生长在美国,其后成长于香港。自少好动爱武,曾 随香港南派咏春门名师叶问习咏春拳,又从邵汉生师傅学 过北派拳术截(节)拳。后来又参考拳击、空手道等外国拳 法,经长期刻苦练功,武功大有所成。他中学毕业后,到美 国高等学府攻读哲学系。业余继续练武及传习武艺。他曾为 救护一位中国少女以赤手空拳痛惩四个美洲流氓而驰名。其后曾被请到当地电视台演练中国武术腿法而名声大震。俗语说,树大招风。他以精湛武功驰誉后,一方面是推崇他的人不少,包括美国拳击界、电影界的名人也纷纷前来求学,另一 方面挑战比武者也纷至沓来,迫使他迎战各国十大武功高 手,以胜迹而声誉兴隆。此后,受聘主演武功片,后来又自行拍摄武功片。他主演的功夫片《猛龙过江》、《唐山大兄》、《精武门》等, 均以宣扬中华武术的高超功力,宣扬海外受辱的华人以武功 战胜洋恶徒的民族主义为主题。他表演的武功片以正义的主 题、丰富而高超的武功,一洗国外武打片单调、沉闷的局面,在当时风靡了国际武打影坛,一举成了国际驰名的武打巨星。后来,他又自创了 “截拳道”,并强调“截拳道是中 国功夫” 他不幸于一九七三年意外早夭,享年三十三岁。 他死后,国际拳坛影坛均极哀悼,纷纷出版刊物,成立社团来纪念他,并每年规定国际李小龙日,举行纪念活动。李小龙的一生,为在国际上宣扬和推动中华武术、振奋 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华武术发展史上应承认他的地位。怎样才能练好南拳? 练南拳也与练其它拳术一样,入门之初,先要练好身体素质,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然而它又有本拳种特异之处,尤须注意根据本拳种特点来抓紧基本训练。南拳差谚说,未学功夫,先练扎马(站桩)”这是 针对南拳自步扎实稳固的特点而提出的训练步骤。入门之初要在步型的正确定型、扎实稳固等功力上狠下功夫。根据南拳刚劲有力,势雄力猛的主要特点,在练拳之前或同时,要作石担、石锁或扛铃、哑铃的训练,要增强力量,发展肌肉,为表现南拳独特的功力和风格打好基础。此外,要进行扯拳等基本训练“扯拳”,是南拳的基本组合套路训练,它相当于长拳的弹腿,不过“扯拳” 着重在步型步法及手型手法的基本蛆合训练,腿法则较少。练好“扯拳”后,才可正式开始南拳套路训练,套路训 练一般应从洪家、蔡李佛家等较典型的南拳传统套路学起, 通过模仿性的模式训练,逐步练出南拳的功力和风格。要练好南拳,还必须进行长拳的基本训练,使身体各部 分功力得到全面发展,并为练习和创新南拳的难度动作打下 基础。南拳为何要发声?发声有何原则?练南拳发声是由南拳刚劲有力、势雄力猛、多象形等特 点自然发生发展而形成的。现按各门派南拳发声的传统习惯 将南拳发声原则归纳如下:发声以助发力;南拳刚劲的动作多,沉郁不响则有 力滞之弊,发声可助发力。发声以助呼吸:拳谚说“气足则力猛,气促则力 短”又说“以气催力”。南拳的力量要求高,呼吸的功 力也要求较高,除一般“气沉丹田"等要求外.它还借助发 声以增强呼吸的效果。发声以象形,南拳的象形套路和动作颇多,著名的 有虎鹤双形拳和十形拳等,包含龙、蛇、鹤、虎,豹、狮、 象、马,猴、彪等十种形象。南拳除动作象形外,还以发声 象形。如虎鹤双形拳,练到猛虎出洞,虎爪等动作时发虎啸 声练到鹤冲天、鹤嘴等动作时发鹤声等,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发声以助威,自古以来“喊杀声不绝于耳''是战 场和练武场的传统。发声以壮己威以震敌胆,是技击训练的 传统。发声助臧也是南拳套路演练的传统习惯。上述南拳发声原则是南拳套路演练长期形成的传统方 式,也是科学的锻炼手段,应继承和发展。自学南拳有哪些书刊可供参考? 目前我国出版的南拳书刊还不很多,且不很系统,自学 南拳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有决心,还是可以利用这些不多 的书刊进行学习的。正如拳谚所说“在练不在学力“学 技靠师傅,练功靠自己” 学,只是一个过程。练,才是最 根本的虽然无师自学毕竟有困难,但只要肯苦练,也终究 能出成绩的。一九八四年以前巳出版的南拳书刊,笔者认为可供参考 的有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广东南拳》(周文超撰以 《南 拳对练》(陈耀佳、邱建国撰),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南拳》(曾庆煌等撰)。此外,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教材《武 术》(中册),也有广东南拳“虎鹤双形拳》的内容。由广 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与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合编的《武林》(一九八一年第一三期)刊登有,《虎豹拳六法》(潘六著),《莫家拳六法》(林仲伟著)《洪拳散手》(陈执 著)。由新体育杂志社编的《武术健身》第五期(一九八三 年三月)有周树生整理的《小伏虎拳》等。上述南拳书刊,以《南拳》所介绍的知识较全面,以 《小伏虎拳》较浅近易学,其他书刊亦各有优点。它们作为 单一的套路学习是可以的,但其缺点是缺乏完整的系统,尤 其是没有南拳基本训练的系统介绍,这是美中不足。相信在 国家体委挖掘、整理武术传统的方针指引下,今后将有更多 更好的南拳书刊问世。南拳有何技击性?能否通过套路训练达到技击实用的目的?南拳的技击性很强,它的套路产生和编成基本上是以技击动作为主的。几乎每一个动作,均具有技击实用的意义。 南拳的技击动作以拳法、爪法、肘法为主,腿法次之。南 拳也讲究表演的艺术性,但并不看重,以传统南拳来说,舞 蹈性,体操性的动作几乎没有。南拳拳谚说“好睇(好 看)不好使(不实用),好使不好睇” 然而,南拳就是这样,宁愿“不好睇”,也要力求“好使”南拳鄙弃花巧, 产生于实用搏斗的竞争中。南拳也有较多象形,但也不象其 哗众取宠之形,而是力求实用“未学功夫,先练扎马力, 是重视搏斗中的下盘稳固。下盘稳固,上身的劲力就能充分 发挥,即使被击中,也能不倒不退这是南拳套路基本训练 受技击实用原则指导的一例。南拳手法技击动作甚多,尤其重 视桥(臂)手的训练,有沉桥、压桥、拨桥等动作。象洪家等门 派,有些还以众多的铁环套于桥手中来练套路以加强桥力。 因为按南拳的技击法则,防守的格、挡、拦、拨,多赖于 桥手的刚劲。以进攻而言,刚劲的桥手也使对方无从格挡。 这是南拳套路训练受技击原则指导的又一例。南拳多数手法动作贴身、紧密而幅度小、重寸劲。所谓 “手是两扇门”,贴身、紧密、幅度小就有利于封闭自己,使 敌无所乘。紧密、幅度小、重寸劲也利于连消带打,以守为攻, 以攻为守。其实,南拳并非不重视腿法,而是讲究腿法的技击 警用原则。南拳不轻于用腿,仍是由于重视下盘稳固,因为用腿,一腿离地,下盘即易为对方所乘。此外,南拳讲究,腿 不过腰”踩腿、铲腿、钉腿,扫腿、钩腿,必发于对手的下路,这也是合符技击原理的。因为腿高时固然可以制敌,但 也易失重心,易为对方抓、捞。如高腿而为对方抓捞,将处 于被动地位。这是南拳套路训练与技击法则一致的又一例。综上所述,南拳套路训练较之长拳套路训练技击实用性 较强,训练手段也并非毫无联系,故逋过长期的套路训练也 可达到一定的技击实用效果。然而,也与长拳套路一样,动作 是固定串联起来的,缺乏技击实用最重要的搏击对象和“千 变万化”的能力,如果光靠套路训练,一到实战就会因缺乏 瞬间反应,而至手足无措,也会因缺乏力度、重度,硬度的 反应而难以施展攻防功力。故南拳也有与套路不同的另一套 技击训练手段。何谓太极拳?它有何锻炼价值?太极拳是与长拳、南拳等外家拳术迥异的内家拳术。太 极、八封、形意等内家拳术始创时曾受道家学说的影响,故有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极图是一个圆形。太极的手部和身型多以圆形、弧线运动 为主,它连绵不断,浑然一体。另一说“太极是阴阳之 母”,而太极拳技处处分荫阳(指虚实、开合、动静等相对 现象),故名太极拳。太极拳讲究意识集中,轻柔缓慢,用 意不用力等原则,这就使练习者神经和肌肉得到轻松的活动 性调节,并使血液顺畅地运行全身,使疲劳消失,精神振 奋。太极拳要求呼吸自然、顺畅而深沉,也就是《气沉丹田”。深沉而顺畅的呼吸加强了血液循环,促进了新陈代 谢“气沉丹田”的深沉呼吸,使腹肌与横膈膜在收缩与扩 张的运动中,对肠胃和肝脏起到了按摩作用,增强了消化系统 的功能。故太极拳是一种对人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 消化系统等内脏器官有特殊锻炼效果的内家拳术,尤其是它 在运动过程中轻柔,圆活、舒畅,在体力负担不大的情况下 使内脏器官得到有效的调节和锻炼,对各种慢性病的治疗效 果显著,特别适宜于老、弱、病,残者锻炼。

浏览3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