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为其所用。进攻时必须强调 迅速,使对方根本来不及防守,并且击中对手时,要力图使自己的拳脚 "穿透”对手,给敌以致命重创。李小龙还要求拳手在出拳未达到目的 时,应疾速由攻转守,继而采用新的攻势,找机会再去创击对手。截拳 道使我们一旦确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顾,它对生死是置之度外的。 超越因果宿命之途,全在于心灵与意志的适当运用其力量。

无自我意识时,艺至最高之境界。一个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 成败之关切,则必可发现“自由”为何。拳与脚均是消除自我意识的武 器,此等武器代表着直觉的力,本能而直接不似智慧与复杂的自我意 识。它并不分裂自己,即能防卫自立独立性。此等武器是你一往直前 而无回顾回盼的。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肤浅、不实、而系直贯复杂的核 心。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它并不迁回地夹着,而系一直线朝向目的 地。简捷地一直线是两点间最近的距离。

李小龙对自己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解释是,当你 学习实战时,会学习怎样出拳,怎样运用腰腿的力量配合。但在争斗 当中,就需要根据对手来调适你的动作,这样就做到了无限。截拳道 的宗旨是实用,如果掺入虚伪的东西,必然会将现众引入迷途,从而误 人子弟。截拳道之技巧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动作简捷直接,如何表现真 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实的,能自由无拘无束不为外在的依恋、偏颇 所限,截拳道不单纯在技巧上,更重要的是它对灵的探究与锻炼。

正是李小龙这种讲求实用、直接的武术思想,摒弃一切门派之见 的传统,并且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宣扬自己的武学观念,从而使得“截 拳道”得以发扬光大。

李小龙功夫哲学的阴阳论学说

太极又叫做阴阳,是中国远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末期就已经创 立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把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归纳为阴阳两大类,用 双鱼符号来表示。此二者相互依

存,相互争斗,相互转化,循环不息。 “阳”代表了肯定、积极、雄性、实际、明亮、白昼、热量等;而“阴”则恰 恰相反,它代表了否定、柔软、雌性、脆弱、黑暗、夜晚、寒冷等。太极的 理论基础是,世上万物是没有一成不变、保持永久的。换而言之,当事 物发展到鼎盛期后,就会由盛转衰,此时的衰即是“阴”,而衰到极端的 时候则转入盛,此为“阳”,盛是引起衰的因由,反之亦然。而整个的过 程则是盛衰交替重复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两种力量,虽然它们表现出的是一种矛盾的两方 面,而事实上却是相互依赖。换个角度讲,是统一不可分的。在武术 中阴阳的运用原则体现在和谐统一的韵律中,它要陈述的一点就是万 事协调而非彼此对抗,并非是对抗的力量和动作。凡事发乎自然,更 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不刻意或竭力而为。

当对手A发力,即“阳”于对手B, B不必再以力来抗击他们,也就 是说不以“阳”克“阳”,而是以柔克刚,以阴制阳,将对手力量转卸到 别的方向。当A力量即将用尽之际,“阳”即开始转为“阴”,B则在其 力道将竭之际,发动力量(阳)来反击对手。所有的过程纯系发乎自然 而非竭力之为。B以其和谐、连贯的动作来击破对手。

协调定律及自然的法则告诉习武之人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融 于对手的发势、变势的动作中,不要先发制人,而是随着对手的动作而 相应地动作。战胜对手的基本观点就是因循利导,借力发力。这也是 为什么习武人不首先出手,暴露自己攻击目标的根本所在。面临攻 击,首先并非对抗,而是尽力控制对手的攻击。这也就说明了非抵抗 及非暴力的原则,如同厚雪积压下的松柏,虽然面临压力,但仍然能够 以柔克刚。这也正是柔的价值所在。

与日常人们所想的恰恰相反,“阴”即柔顺,“法”则更关乎于人的 生命与自救。因为屈服,所以生存,与之相反的阳法则表现了一种强 硬和悍气,这往往使一个人在某种压力下突然崩溃,此即所谓至刚则 易折。功夫中移动的方式与头脑的反应一致。事实上是头脑在支配 身体动作的方向感,身形随意念而动。为了更好地演练功夫中的

每招 每式,必须要放松动作,在放松形体之前应首先使意念及精神放松下 来。为了达到这一点,习武之人必须能够保持一种静谧与平和,即掌 握好“非意念”原则。这并不是说大脑要一片空白,而是讲它包含了所 有的情感,这并非简单的心境平和。

习武人的意识就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它一无所有,但又包罗万象; 它接纳一切,但又一无保留;无为无欲,却又随时准备接纳,以无意识 用以支配整个意识。就像我们用眼睛去看东西,有时为了歇歇眼睛, 虽然眼睛并没有闭上而是盯着某个物体在看,但是实际上却是视而不 见,眼中无物的状态。

这个世界上人熙来攘往,并注定了他会是谁,会有什么样的麻烦。 他们力争上游,以图出人头地。这种抱负对于习武之人来讲并不适 用。习武者应抛弃所有个人独断专行的强烈竞争心理。习武者,如果

他很优秀,他根本不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骄傲会使人产生一种优越 感并且会轻视别人。骄傲还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因为当他的目标 定得很高并且达到了这种高目标时,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害怕失 去目前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的心理恐惧,于是如何保护现有的地位会 成为其最重要的需求,这会使之紧张不安。

当我们知道功夫的目标在于自我教化时,便会了解到“内在的自 我”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因此为实现真实的自我,习武者并不让 自己生活在别人的观点支持下,他们追求不断地自我充实和提升。功 夫大师们与初学乍练的后生小辈们不同,他们强于自制,保持平和与 谦逊,没有一丝一毫欲望的流露。通过不断的磨炼,他们在精神上最 大限度地放松了自我,变得更加自由。对于他们而言,荣誉及地位被 弃之如粪土。

李小龙通信录曝光

通信一

亲爱的李小龙先生:

我学习功夫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自从拜读过你的两篇专文 后,我才开始认真地反思,对过去在武馆里所学的站桩、拳套、对拆等 扪心自问:学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你的文章还令我回忆起以前学 习西洋拳击的体会,我认识到,在这种传统训练方式之下训练出来的 人,是难以对抗执意要重创自己的对手的。因为在实战当中,确实不 可能将拳套中的对拆动作搬来使用,而快速有力的对手进攻,亦不可 能允许我们开桩扎马,运气以待。

不过我还要继续学习功夫,我相信师父在考验我的耐性。虽然我 和师兄弟们从未见过师父实战,但我们仍相信他是一位实力雄厚的大 师。正如我所欣赏的古语,我的师父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知 你以为如何?

三藩市江先生 李小龙答复: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可他却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 来阐释他的思想。

“水手”的名字就意味着那个人一定会游泳吗?而只在陆地上划 手划脚的能学会游泳吗?

我的意见是:摒弃一切猜测、疑虑,就像从前练西洋拳那样,在家 里挂一只重磅沙袋,手足并用地击打、训练。当然还要尽量争取搏击 实践,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到水里。

通信二

亲爱的李小龙先生:

我目前正在随一位中国武术家习武,但一直以来师父总是督促我 对侧踢、前踢、直踢等基本技术反复练习。

在进行搏击训练时,导师也硬性规定只让我们使用那些简单和常 练习的基本动作。请问李先生对我们这种练法和对导师这种教法做 何评价?

李小龙答复:

正确而简单的技术,实在是最佳的方法,练功夫并不是要追求 总共学了多少技术,而是要注意从学过的技术中,吸收掌握了 多少。

基础技法有如房屋的基石,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引导你学以致 用的简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当然,这里我所说的基本技术,并不包 括那些“死板”、“花巧”、“一相情愿”的“招式”。

请耐心地学下去,我相信你的导师是一位贤良的智者。

通信三

亲爱的李小龙先生:

你好!

对于咏春同门有如此成就,我感到非常高兴。李先生现在是一派 之宗师,但曾几何时,你还是我们咏春派中的一员,所以,我对李先生 还记得多少咏春拳技及截拳道中咏春拳占多少分量这一问题,颇感 兴趣。

至于李先生所言,“接触武术之后,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脚也不再 是一脚”的理论,实在不敢苟同。本人习武多年,仍希望处于这一层 次,以免达到阁下接下去所说的“至今深悟后,一拳不过是一拳,一脚 也不过是一脚罢了”这种玄之又玄的虚无境界。

伯明顿市杰克•林 李小龙答复:

虽然我从1959年离港赴美,迄今已有8年时间,但我却记不起阁 下曾是咏春同门。

不过,既然林师兄对截拳道感兴趣,我还是乐于与你共同探讨的。

这里想先谈谈阁下来信的最后一段。

你喜欢处于何等阶段与我无关。但我希望你能够重读一下我的 文章中“在我学习武术之前,一拳对我来说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 脚……至今深悟后,一拳不过是一拳,一脚也不过是一脚罢了 ”这一 段。我之所以要你重读,并非要你了解我的放大而是希望你更清楚我 到底说了些什么!如果你想品尝我的茶,必须先倒空你的杯子。

浏览31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