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喻势
长拳运动中有动、静、起、落、立、站、转、折、轻、重、 缓、快十二种常势。用生动、形象、夸张的比喻来要求技术动 作姿势叫做以形喻势,即传统的“十二型
(一)动如涛:活动之势。运动中的气势要像江海的波涛那 样激荡不已,滔滔不绝,做到动要有韵,富于节奏感;动如珠走玉盘,仍有稳定感。
(二)静如岳:静止之势。当静止时要像高山那样巍峨矗立, 稳如盘石。
(三)起如猿:跳起之势。纵跳时要如猿猴般机灵、矫健、敏 捷。
(四)落如鹊:降落之势。要像喜鹊登枝般轻稳、飘逸。
(五)立如鸡:单腿独立之势。要像雄鸡一腿支撑身体时那 样稳定。
(六)站如松:两腿站立之势。要像苍松那样挺拔、刚健,傲 然富有生气,静中有势、静中寓动。
(七)转如轮:旋转之势。如车轮绕着轴心那样转动因此, 运动中须掌握好轴与轮的关系,以达圆的要求。
(八)折如弓:折叠之势。当躯体俯仰折叠扭拧时,要像弓 那样含有一股反弹力,或如弹簧一样内含一种旋转力和弹力。
(九)轻如叶:轻飘之势。动作宜轻时,要像树叶落地那样 轻飘,毫无声响。
(十)重如铁:沉重之势。当重之时,要像钢铁砸地般沉重, 富有渗透力。
(十一)缓如鹰:缓慢之势。要像雄鹰在空中盘旋那样神情 专注,缓中有势。
(十三)快如风:快速之势。当动之时,如疾风扫叶,迅雷 不及掩耳。但快易藏拙、毛糙,须急速有力而不僵、快而不乱。
第二节太极拿技法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即虚领顶劲、“顶头悬”,是拳势对人体头部姿势 的要求。头正、顶平、项直、领收,“自引其颈”,头顶百会穴处向上轻轻虚领是其规范化的具体要求。头正才能做到顶平、 项直、身正;颈项竖直,精神才提得起;身正方可安舒,动作 才能沉稳。
二、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是指用细、匀、柔、长的方法,以意识引导呼吸, 将气体徐徐沉入腹部脐下。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此处指脐 下之下丹田。柔长的呼吸方式必然要采用腹式呼吸(腹式逆呼 吸的深呼气、腹式顺呼吸的深吸气)同时意注丹田,促成 小腹充实。深长、匀细、徐缓的腹式呼吸要与动作自然相合,切勿将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一呼。一般说来,呼吸与胸廓的张 缩、肩胛的开合、手臂的屈伸、动作的虚实、步法的进退、身 体的起落密切相关,使呼吸既符合生理机制,又合乎动作要求, 并在意识引导之下。这样才能达到“身动、心静、气敛、神 舒”的境地,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沉稳。
三、含脚拔背
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含蓄,使胸部有宽舒的感受。含胸的外 在表现是肩锁关节松沉、肩胛微向前扣、肋骨微敛、胸腔上下 径放长,这样利于膈肌下降,有助于腹式呼吸和气沉丹田,使 重心随之下降,动作更加稳定。
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带、相互制约的,含胸势必引起拔背。 拔背是指含胸时肩、背部肌群松沉,背部有被后拉的感觉,肩 胛随之内含,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处似有微微凸起之意,使背 部肌肤有绷紧感,所以称拔背。由于拔背时背部如弧形,故又 称为“圆背含胸拔背除了有促气下沉的作用外,还有助于松 肩和垂肘。
四、松腰敛臀
松腰是放松附着腰椎上的肌肉群,其作用有二:一是与含 胸、拔背、敛臀协同配合,使气体下沉,以达实腹之效;二是 松腰时腰椎的转动才能灵活,利于以腰动带动四肢运转。拳理中"腰为主宰”“腰如车轴”,都说明了腰的重要性,但均须在 松腰的基础上才能做到。
敛臀是指在松腰的前提下,使臀部稍做内收。内收时,臀 部肌肉先向外下方松散,再轻轻向前、向里收敛,似有臀把小 腹托起之感。
五、圆裆松胯
裆即会阴部位,圆裆指两腿胯根撑开,结合吊裆、扣裆,裹 裆综合效应形成的体态。吊裆则须提顶,仿佛有一条无形之绳 上系头部百会穴、下悬会阴穴,控制裆胯不能向侧倾斜,加上 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而自然产生圆实的裆劲及上下相随的整劲。
松胯是步法轻灵稳健的基础腰胯放松则腿部的肌群不会 僵硬,加之拳势要求膝部应始终保持微屈状态,屈膝意在活步。 只有这样,步法的进退、转换和腿法的运使才能自如灵便。腰 胯放松也是气息深沉运行的保证。
六、沉肩坠肘
沉肩指在松肩的前提下肩臂垂沉。沉肩时还要使两肩微向 内合抱,促使胸部涵空、脊背呈圆形。坠肘是肘部自然垂坠,有 一种沉重的内劲贯穿于内,即两肘垂坠时还要有一些向里的裹 劲。沉肩与坠肘是相互关联的,忽视一点就会殃及另一点,还 能波及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等技法的实施°
七、舒指坐腕
舒指是掌指自然舒展,坐腕是掌指向手背一侧自然竖起。坐 腕亦称踏腕。一般在手臂动作终止时多要求坐腕舒指。实质上 舒指坐腕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上下 完整一气总体效应的落脚点。
八、尾闾中正
尾闾中正指运动中须始终保持尾闾与第七颈椎成一条直 线,身体处于中正状态。可见,尾闾中正是关系身躯、动作姿 态能否“中正安舒” “支撑八面”的准星。
尾闾中正还影响着下盘的稳固,所以不论是直或斜的动作 姿势,身躯一定要中正,不偏不倚,这一点尤为重要。做到这 一点及以上七点就可使躯干、上下肢动作和内在的劲力、意识 达到完整的统一
九、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鼓荡是对内在精神提出的要求,指精神饱满、神情专注。外 示安逸指“神宜内敛”,不流于形色,给人一种安然自逸的感觉。
十、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运劲如抽丝指太极拳运动起来要像抽丝那样缓、匀、稳、静。 缓,指“缓以会意”,徐缓地运动才能做到拳意贯通,会意传神; 匀,指等动的匀速运动,不可忽快忽慢,即使是快慢相间的陈 式太极拳也要快慢有常、上下相随、劲如抽丝、富于韵律;稳, 指动作沉稳,不能忽高忽低;静,指心理安静、不存杂念,方 能“用意不用力”,动作不急不躁。迈步如猫行是稳中求静,动 作扎实、灵活的形象化说法。
第三节南拳技法
一、技击运气法
武术运动中的运气方法,无定式,无定法,是配合攻防动 作进行的。强调运气鼓劲、肌肉隆起、时张时弛。南拳运气法 一般的配合情况是:
动作吞入(收回)时吸气,要求用抓、扣、带、钩、粘等 手法配合身法,把对方的进招顺其势而引进。
动作吐出(伸出)时呼气,用虚招去诱惑对方,用实招乘 隙而入,出奇制胜。
动作上浮时吸气,用顶、托、掀、架等手法,借力过势,使 对方失去平衡而露败势。
动作下沉时呼气,用压、罩、扣等手法把对方的手臂压、沉, 使之无法提起,造成对方难进、难收、难变之势。
连续进攻时,往往自然闭气,出手对准子午,动作要求简 练,干脆利落。
在躲、闪、后退时,应有意吸气,防守不离中门,沉肩坠 肘不离胁。
在用劲发招时,口轻启,让其自然而短促地呼气,以此配 合丹田内气和腰背内力一并外发。
在使猛劲之际,应发声助威,以气催力。
二、以势蓄劲法
发劲是南派拳术中最关键的一部分,素有“金刚劲力”之 称。强调劲从足生,发之于腰。蓄劲时,以腹式深吸气,将气 聚蓄丹田,将内力聚蓄腰脊,闭住气息。发劲时,力从腰发。其上行,以腰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手,使气力达到指尖;其 下行,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使气力达到趾端。总 之,腰、肩、臂、腿劲力必须一致,气力合一,贯达四肢。当 力传至肢体梢端的瞬间,突然加速呼气冲开声门,发声吐气, 以气催力,以声助威。从而发出浑厚的刚强之劲,以达到强打 猛攻之能。发劲方式可分为六种:钻劲(螺旋劲)、冲劲(寸 劲)、弹劲、抖劲、内顶劲和咬劲。这些劲力均须“发于腿、宰 于腰,形于手”
三、正沉含敛法
正沉含敛法是南拳身形的基本技法。头正颈直、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敛臀收腹是南拳静止姿势的身形。“牙关起而颈直” 说明起牙关与颈部的关系。要起牙关,必须依靠颈部肌肉的收 缩,而颈部肌肉一收缩,颈就自然强直起来。头部也就自然端 正了。但要注意切不可使劲收缩颈部肌肉,否则会僵直。沉肩 含胸是人体的自然状态,而含胸之后,背部自然拔起。把肩部 稍微下沉,双肩略微内含,是一种自然姿势,把这种自然姿势 略加调整就成了沉肩、含胸的身形。胸自然成圆形,颈直有助 于胸背肩肘的劲力合一;胸圆则有利于气沉丹田,沉气实腹。沉 气实腹则使臀部收敛。南拳这一身形要求,使上下完整成一体, 周身劲力将会凝结到一处。坠肘是技击的需要,肘关节下坠不 但可以保护两胁,而且上肢不受限制,能攻守自如。

浏览69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