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穴位在人体机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何等彪形大汉一旦被击中穴位,或伤或晕或致命,完全丧失了对抗格斗的能力,故传统技击向来有击点穴位之说。
点穴历传有三十六手,后人更推阐为一百零八手,与人体一百零八穴相对印合。常用的穴一般有顶心,左、右额角,眉心,左、右太阳,左、右 耳窍,咽喉,气管,胸膛,心坎,大腹,肚脐,膀胱,肾囊,左、右乳,左、 右肋,左、右耳根,脊背,脊心,命门,左、右背肋,左、右背膂,左、右 后肋,左、右腰眼,左、右股根等。
施用手法有两指点、一指点、斫点、拍点、掌印点、膝盖撞点、 手拐点以及拳指戳点、足尖点诸法。点穴术的精髓在于,依靠人体气血运行 流注时刻表(即十二时辰的变化)来实施点穴,从而获得惊人的效果。这里介绍的武当点打五攻法,黄元秀先生在《武术偶谈》一书中所记,内容包括“单风贯耳” “顺风扫叶” “摘星补斗” “双凤展翅” “孤雁出群” “迎风摇旗”“肋板掏脂”“抽梁换柱” “撩阴箭弹” “饿虎扑食”等十大招 法。为了便于演练,将动作编成甲、乙二人对攻,一轮下来,甲、乙互换,,循环再攻,故这一组点穴散手称武当点打五攻法。其“说明”部分为笔者所加。
作为一种点穴散手,演练武当点打五攻法其目的在于为演练者提供一种 较高级的防身能力。本法强调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功之统一运用,以至遭 遇强敌而不会手忙脚乱。即使到了身滞法穷的地步,仍然能够借助点穴招法 沉着应付,最终击败对方。
既然是一种点穴散手,演练武当点打五攻法的双方,均要求用指尖进攻。 当然,功力未到者,采用拳攻击亦可。甲、乙对练预备式:甲、乙双方相距两步,对抄“鹦子入林”左、右两手后,收势。
- 甲单风贯耳乙顺风扫叶
1) 甲突上右步,挥右指(或掌)快速顺式以手背点击(或扫击)乙之右腮
。动作要领:甲出右手前注意不要有先兆,上右步,挥右手务求同步。
说明:一般技击术,甲上右步发右掌顺式击打部位均在乙之左侧。这种 “常规”打法固然顺手,但对方心理准备充分,易于防守拦截格架。采用单风 贯耳以手背扫击对方右腮的进攻路线,不仅令对方猝不及防,容易得手,而 且甲的身势已趋向斜进,将自己的正面躯干用身法掩护住了,致使乙很难进 行正面的反击。
2) 乙用顺风扫叶式速退左步,以避开甲之右掌,同时发右手以掌边削砍。
动作要领:乙右手削砍甲右手腕之动作要小,削砍穴位要准。
说明:由于甲以反常路线进攻,故乙须后退半步以避其锋。待闪开甲的右掌后,以毒攻毒,也以右掌反砍(或点)对方之脉门穴。这样不仅反击凶 狠,而且同样将己身避开对方的直线进攻区,赢得站位优势(实战时将身法 尽量拉大,练习时有此意识即可以了)。
- 甲摘星补斗 乙双凤展翅
1) 甲身躯略向右转,出左掌(掌心向外接封乙之右砍削掌,并用手掌贴 住乙右掌手背,二、三、四、五指震乙之右掌手心,同时下压往左边领开, 右手反上以指点击(或以拳冲击)乙的右乳下。
动作要领:甲左掌接封乙右掌要快,发右手击乙右乳要与接封乙右掌同 步进行,不要有时间差。
说明:甲以左手外开乙之右掌,意在造成以左手再次单风贯耳的假象, 以吸引乙之注意力。四个手指的动作均为佯攻,实质在于原被乙砍削的右手 不仅不收回退缩,反而在左手的掩护下仍然进攻,从而打出一种进攻、受 阻、再进攻的战术。
2) 乙用双凤展翅式,身躯略向右转,以避开甲之右拳。同时出左手以手指向上震开甲之右拳,随即下压向左边引开,引开动作大小以使甲不能旋转为度。
动作要领:乙出左手向上震开甲之右拳,要注意点中其穴位,无论点中与否,均迅速下压左引。
说明:此式乙左、右手均用,故称双凤展翅。由于甲右拳系连续攻击, 较难对付,乙只得借用身形并调动左掌方能钳制住对方的凌厉攻势。
- 甲孤雁出群 乙迎风摇旗
1)甲用孤雁出群招法,左手迅速松开,旋即以左掌砍搂乙之左手,同时 疾挥右手指点击(或以拳摆击)乙之左太阳穴。
动作要领:甲左、右手系连环打,左掌砍搂动作要大,以转移乙的视线, 右手指点击要准。
说明:武术散打与西方拳击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一招打出旋即收回,然 后再发。而武术散打讲究一招既出,不达目的决不轻易收回。这里甲用的孤 雁出群招法典型地体现出这种精神。至于以左掌砍搂对方,一方面是为右手 进攻扫清障碍,另一方面仍然是以声东击西的方法迷惑对方。
2)乙用迎风摇旗式,迅速出右拳向左上方裹砸,以横开甲之右指(拳)。
动作要领:乙裹砸时要猛,尽可能借用身轴扭动之力,以重创对方手腕。
说明:乙以右拳横开甲之右拳,便将甲的整个身躯置于自己的还击范围 之内。“迎风”的概念是针锋相对的意思,“摇旗”的概念是左右摆动的意 思,故乙之右拳在横开甲之右拳后,往往巧妙地借用两臂撞击的反弹力,随 机“摇动”,反击甲之右须。
- 甲肋板掏脂乙抽梁换柱
1) 甲用肋板掏脂招法,以左掌指(或拳)心向下通点(或打)乙之右 肋下
。动作要领:甲点击部位要准,运力要透。
说明:这是一招利用对方空当发招的击法。上式,乙右拳上举,致使自 己右肋暴露。甲以左掌指向下通点乙之右肋下,距离最近,且又是顺势,命 中率自然很高。加之击点部位为肋下“气门穴”,一旦击中,对方便疼痛异 常,顿失战斗力。
2) 乙用抽梁换柱式将右拳迅速抽回,旋即坠肘,以肘尖拐开甲之左指 。
动作要领:乙右拳回抽要快,坠肘和以肘尖拐击甲之左腕要同步进行。
说明:这是武术散打中以近打远的典型招法。乙由于自己右肋下出现空 档,在遭攻击时,若回拳格架显然来不及。而采用肘尖回防,不仅肘尖距对 方来拳最近,而且肘部攻击力量大,既可轻易挡开对方来拳,又可在防守重创对方。
- 乙撩阴箭弹甲饿虎扑食
1) 乙紧承上式,在肘尖回砸的同时,用撩阴箭弹招,起左脚尖点踢甲之裆部或高骨。
动作要领:乙左脚要骤发,要以身法拧转配合。
说明:由于这是“五攻法”的最后一对招数,甲、乙准备调换攻防位置, 故由乙承上式主动进攻。乙在右肘尖回砸时骤起左脚,按照力学杠杆原理, 这种手脚并用,便于全身平衡。
2) 甲速退右腿半步,以躲开乙之左脚,同时用饿虎扑食招法,出左、右 两手指(或两拳)点击或砸乙左足背。
动作要领:甲右步后撤要快,幅度切勿过大,两手点击时要狠。
说明:对方脚尖来击,不拦不闪,而是用双指(或拳)点砸距己最近的 部位足背,一来最容易击中对方,二来对方后继攻击招数因距离远而无 法发挥作用,三则突袭其足背,往往令对方意想不到,从而导致对方慌张失措,难以发挥其他战术。
1) 乙趁势左足落地,甲随之左足也后退一步。
2) 乙右足复上一步,甲、乙均恢复起势起作,为乙翻过来以点穴手法进攻甲做好准备。
浏览7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