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雀尾式
若与对手拗手相接,对方以刚劲长驱直进时,则对准来劲骤然发一搠劲, 使对手向后仰跌;或上捆对方进攻之臂,随即速变下按手,直撞进对方圈内; 或自然与对方相接,然后突然接手由腕外内转前推,同时步法跟进,以顺手 抚按对方手臂。
若以右手搭对方右臂,则向已右后方突发采手捋采对方。对方往往重心 移动,甚至不免倾仆。此时,右手速变掌或拳扑击其面部。若对方固力后撤, 则马上变手用合劲推掷。太极拳理所云“引劲落空合即出”便是这个意思。
若与对手顺手相接,则顺撮对方左臂,即以己之右臂下压对方左臂,同时进身挤掷对方。对方左臂来攻,伸已右手搭对方左臂内,致使对方手臂在上,复施捆劲向外搠挂,随之以右掌扑击其面部。
(二) 单鞭式
如对方以左手来击,即以右手顺其来劲路线引领,随即仍以右手扑击对 手面部,其劲似以鞭击人。对方若用左臂外挑,则顺势钩挂其臂,同时突发左掌,以鞭劲击对方面部。
若对方以右手来击,则以拗手采捋其臂,使对方身体前倾,随之用左手扑击对方面部。
(三) 提手式
上提手重在用合劲。对手一来,即由外合住,造成对方手臂在下、自己手臂在上的形势。当已用单臂合力下压时,对方必回力上抗,则己随其上抗之力而提击其颊面。左压右提,右压左提,左右皆宜。
下提手式,系诱使对方劲不合,造成上部空虚而前倾,便于己提击。如 对方以右手来击,已即用左臂向外搠开,旋以右手立五指直插其裆间。对方 必然急以左手下按、头势必随之前倾。此时,已乃用外搠之左手,顺力向下 搬扣对手之左臂,同时右步前进,以右腕上提击对方之面部。
(四)白鹤亮翅式
设对方在左侧欲擒己左腕,即仰腕后撤到左胯附近。同时右掌若展翅状,用鞭劲击对方左耳,左掌若亮翅伏击对方右耳。
(五)搂膝拗步式
凡对方进击已之中、下两盘,都可以顺手下搂,或直接扑击其面部。
若拗手相搭,对方以手进击已圈内,则在搂其进攻之手的同时,撤回所 搭之手,或扑击其面部,或向对方肩部推掷。对方以拳进击时,已对对方之 头部、下方均可采用顺手旁搂。同时以拗手横贯对方头鬓之间,再复下搂。 而以前搂之手,继续横贯,左右扬鞭,攻防兼备。步法则弓箭步、进步、跟 步、歙步、卸步相机变换。若用顺手搂对方,遇对方手臂外避上转,将击己头部时,则迅速随粘其 臂,向内扣合,仍用搂手,继之以另一掌推扑对方头部或胸部。
(六)手挥琵琶式
对方以手来击,已用抱手式,运劲于腕,合击其肘腕。
设对方以右拳来击,已用左手下搂,右掌扑推;对方以左手擒己右腕时, 即将右手向怀内后撤,随以左手穿插对方左肘后,向上扣托。再以右手稍向外捌直对方手臂,同时对准其肩直劲推掷。
若用双手捋采对方右臂,使之失重前倾,随即迅速释右手,变掌或拳, 骤击其面。或将采之时,劲稍高提,继续攻击对方中脱或下丹田。
(七)进步搬拦撞式
搬拦捶有上、中、下、左、右、前、后七种,用法大致相同,而异处也多,分述于下:
- 上搬拦捶
对方进击之手高来,则己顺手搬下,并以拗手击其头部。对方若以顺手 上托,则继用玉女穿梭式击之。
- 中搬拦捶
对方当胸击来,己用顺手搬拦,复以拗手击其胸。对方如以顺手横推, 则变作如封似闭式反推掷对方。
- 下搬拦捶
对方向下击来,己用顺手搬拦,同时拗手由自己左腕上出拳前击。对方 如用左手来防,则以左手向上采其左腕,向左后方斜撮,右拳复变作提手式 以击对方。
- 左搬拦捶
对方以右拳来击己胸,则急进左步于对方右则,闪身以左手向右横推其 肘,随即以己右拳击对方右肋。
- 右搬拦捶
当己用顺手搬对方右臂时,若对方继以左拳进击,则先以右手向左横推 对方肘臂,再用左手穿于对方左肘处,向左横拦,随即以右拳击其左肋。
- 前进搬拦捶
设对方右手握己右腕,己即曲肘近肋,仰腕反对方之腕,其若增力反抗, 即顺其劲,复拳下扣回撤,乘势进步或上步,以搬拦捶击之。
- 后卸搬拦捶
当对手高搠进逼时,己宜卸步以化其力进击之。如与对方右手相接,对 方复以左掌当胸来击,己即用左手搬扣其左腕,并右手托挤以助势。一般卸 步骤采,对方往往前倾,己复以右拳击其头。卸步仅用搬而不用拦。
若搬拦捶一击,被对方防住,己搬手不动,撤回前拳,连续再击。
(八)如封似闭式
此着法一为缠手,二为擒拿,三为推掷。凡己以手前击,遇对方用左手 向里横推时,均可以左手穿至对方左肘后,外拦或缠捋,随即用双手翻掌 前推。
己用搬拦捶时,对方不横推,而以顺手上挑,则顺其挑劲上搠,同时仍 以左手从下外方拦之,复用右手向其左肩推掷。己用搬拦捶时,对方不横推,也不上挑,而以顺手下按,己则撤回右拳, 立时冲击对方头部,迫对方推挑,然后再以前法推掷之。己用右拳前击时,对方若顺手擒己手腕,则即将右手向怀后撤,肘部贴 近肋部,同时以左手作拳,从对方腕下穿过,回扣其腕,成十字搭手式,随 即以右手外拧,左手内拧,迫对方手开指伸,整个手掌横抚己右乳部位。这 时己右手已然脱开,左手仍扣紧不释,左肘贴肋,身躯向左平转,摧折对方 手指。或更以右手执对方左肘,左手仍紧紧扣住,身躯向左平转,摧折之力 更大。倘若对方轻灵,撤脱左手,己则反掌向前推掷之。
(九)十字手式
十字手为衔接用法。若己以左手扣领对方右臂,以右掌击对方右鬓,当 对方左手内推时,己仍用左手由右向对方缠采其臂。同时右手向下平开,以 腕背击对方小腹。待对方负痛蹲身来防,则迅速并步(两足平立,名曰并步) 作双峰贯耳掌合击其两鬓。此式连续三着,皆易伤人,用者慎之。
(十)抱虎归山式
凡对方以右手直击己胸,则以右手搂截,同时以左掌贯击对方右耳。对 方若再以左手进击,己则用贯右耳之左掌下搂或截击来手,同时以右掌贯其 左耳。如系追击对方,则用斜行步;如系闪退,可用歙步。平时练功,以弓箭 步为主。
对方若在己右后方来击,则先以右手糊接其手,随即反手下按其裆中, 同时用左掌推击其胸或头部。
(十一)肘底看撞式
设己以右手击对方,被其以左手托住,同时出右拳来击。己即以左手截 按,旋用右臂扣压,抽出左手,作拳向上冲击对方下领。对方如以右手搬托 防范,则可连续以右手扣,左拳冲,稍撤即进,连环攻之。
对方若以右手来击,己则顺势引入,夹于左肋,同时出右手还击。对方 若用左手下按,则以左手擒其腕,向左外方反转,复以右拳冲击对方左肋。 对方若以左手来击,己则顺劲引入,夹于左肋,同时用右拳击其头。对方若 用右手来防,己则乘机擒其腕下捋,并速换左手擒扣,腾出右拳任意挥击。
假若对方用右手握己右腕,己则骤向右后方斜领,同时左手扣紧其腕背。 待对方手臂一伸直,迅即扣执其手,向外反转。待对方右斜,复进右拳冲击。 对方若以左手握己左腕,则随劲下扣外转,复以右手扣执其手。对方身若倾 斜,继以左拳进击,或变用手挥琵琶式掷之。
(十二)倒撵猴式
设对方用右捋手左扑面掌来击,己则以左手下搂其左手,同时撤回右手 向对方左肩推掷,左手向左后方采捋敌之左臂,以右脚挂其左脚后撤撑蹬。
若对乒逼近,己用前击及左右贯击均难以进,则撤手自后方转由头顶出 掌下盖,似乌龙盖顶之势扑击对方头部。对方若连续进逼,己则将直击之掌变为横贯打法与搂膝拗步打法相同, 步法则相反。
(十三)斜飞式
若己按对方之右手,以右手击之,对方如以左手来防,则用左手由下上 挑对方手腕并采缠之,腾出右手,击其头部。倘对方再以右手来防,即用左 手向外开缠,仍以右手击其头部。
己以左手采缠对方之左手,以右手提击对方头部时,对方以右手来防, 则可变右捋手捋之前倾,而用左掌自后击对方后脑,复释右手撩扑其面。
(十四)海底针式
若对方以右手来击,己则以左手托扣其肘,顺其劲引领于右后方,同时 右手运劲于指,点刺对方海底。
若己先用右手击对方,而被对方用左手握捋右腕,则顺其劲向地下沉,旋擦地后撤,如画立圈之路线,导致对手前仆而倒。
(十五)扇通背式
设己用海底针戎击对方,若对方以左手握持己之右腕,则反腕上提,同 时以左掌推击之。此或着法吃外时,应扣住对方右腿;吃里时,则应将m之 左腿进插对方其间,以助其势。
(十六)撇身捶式
对方若以右手握持己之右庵,并用左步扣已右步,同时以左手扑面来击, 则应上搠对方右臂,即瞥身屈曲向右前方压迫其身,同时潜移右步于对方左 步外以拌之,随即发劲。
若己以右手击对方,而被对方左手握住右腕,则即以左手扣紧其腕,用 右肘抢压其臂,同时向左后方骤撤,成肋下交叉手式,致对方仆倒。随之右 手以反背锤击其面,再继以右捋手左扑面掌,重创对方。
(十七)云手式
与对方初接手时,右手作云手,左手作搂膝手,两环护身,运行不绝。 下用活步,随对方进退。
凡对方进击,均可以顺手向外运开而击之,此为吃里之着。如吃外,则 以拗手运化,更进则挂其肘后横连。若对方以他手来防,则继之以拗手作下 缠手,挑挂其肘后横运之,乘势进击。
(十八)高探马式
设己以右手捋对方右腕,用左扑面掌击对方,若对方左手来防,则以左 手捋其左腕,变右扑面掌击之。或以右掌向左前方推掷其左肩,同时左脚扣 其右脚,作钩腿盘旋步。
设以右捋手左扑面掌击对方,对方用左手执己左腕,即随其劲向下搬扣, 变搬拦捶击之。
倘若己用右捋手左扑面掌时被对方以拗手执握左右腕,则迅疾蹲身以左 肘夹对方右臂,向左研肘,同时释右手作拳进击。
设对方以右手握己右腕,则即以左手扣紧其腕背,抬步向右后方撮之, 致对方不得不前倾而右臂直伸,即双手扣执其腕,抬左步向左前方拗其腕。
(十九)分脚式
如对方以右手击来,己即以右手向右分掷其臂,起右脚踢之,或以左手 向外分掷其臂,起左脚踢之。追击对手,距离为手所不能及时,起分脚踢之;对方突然来击,不及施 防范时,稍卸后步,起分脚踢之。
分脚踢之,必与下缠手并用,方能防对方之手。脚步要求起落轻灵,收 放敏捷。
(二十)转身踱脚式
若对方由身后袭击,己即转身避过,并乘势用脚前蹬,两手随向左右分 开,以防对手搂腿。
(二十一)落步搂膝拗步式
用腿、用脚之后,再继以搂膝拗步:意在防范对方乘虚而入。一般采用 左右两次搂打。
(二十二)进步栽撞式
如用搂膝拗步式,以右掌击对方,对方若用左手横推己右臂,则即顺劲 向左平撤,同时移后步于前步之右,两足相合,成并步式,造成对方力空, 更以左手搂其左臂,开步以右拳探击其头,随变拳栽击其腹。
如对方以右手来击,己即用左手向外搂开,随举右拳于右鬓上方,作欲 探击其头状,引诱对方全力注意上防,己则突变拳着向下栽击其腹。
(二十三)二起脚式
如对方用左拳当胸击来,己则以左手进握其腕,以右手扑击其面,同时 起左腿踢之。若对方退避或用手下格己足,则迅速跃起换右腿踢之。
若己用右捋手左扑面掌,对方如以左掌横贯,己则左步跃退,乘势起右 腿踢对方左肘。
(二十四)打虎势式
对方用双手竭全力直扑己身,则含胸后卸,以一手搬扣对方手臂,另一 手作拳击其头。如以右手搬扣对方之左臂,以左拳冲击其头部时,对方若用右手扣按, 己则顺其劲扣其左臂,复以右拳向上冲击其颊。
(二十五)披身躅脚式
对方以左手当胸来击,己则披身(即左足后撤半步)用手搦对方之臂, 复以右手向外挑击,同时起右脚踢对方胸肋。
如己攻击时,凡遇对手猛力冲进,则随时可卸步披身,分手格拒踢之。
对方若后退,则跟进左步,起右脚踢之,或由右腿后倒叉左步(即偷 步),起右脚踢之。
(二十六)双风贯耳式
若对方以拳当胸击来,己则用双手分格,,乘势进击其双耳。
若己两腕皆被对方顺手擒握,则顶劲向外力分,对方必用力内合,遂随 其回劲,以右拳击对方右腕,左拳击对方左腕,两手自开,同时迅即双拳合 贯对方双耳。
(二十七)进步蹬脚式
假如己用左手击对方,对方以右手自下托己肘时,则即蹲身,向外下缠对方两手,起左足前蹬对方肋部。若以左手击对方,对方以左手来格,己则用右手向外分挑其手,起左脚蹬其胸肋。
(二十八)野马分鬃式
若对方直击己胸,则以拗手进按对方手腕,同时顺步至对方腿后弯,伸 顺臂自其腋下斜上挑击。
如对方以右手来击,己则用左手下按其腕,同时进右步以右手击其右鬓。 对方若以左手上防,己即进左步,扣其右腿,展左臂自对方左腋下,斜上 挑击。
(二十九)玉女穿梭式
假如对方以右手来击,己则以左手搂扣其手,右步在前,以右手击其右 鬓。对方若用左手横推己臂,则进左步扣其右腿,以左臂向左斜上方捆其臂, 复以右手击对方胸肋或推掷之。
对方若猛冲猛打,己则双搦其臂后撤。对方若回撤,即顺劲搠其臂,同 时以拗手击掷之。
(三十)下势式
与对方交手,至无地后退时,则振其臂,下势压迫。对方如后撤,即随 之起身向前击其脚背。
(三十一)金鸡独立式
倘如己以拳掌进击对方胸部,对方以手格拦,己则以手向上挑开其手, 以后腿之膝冲其小腹,同时以前手进击。
若己下势压迫对方,对方回撤,己则顺势起身,以前手托撑对方之下须, 后手格拦对方之来手,同时提膝冲其小腹,一发之后,换腿再提,而落下步 时,随机践踏对方脚背。若对方以拳来,己即提膝自下托之,同时以顺手拳击其腕。
(三十二)十字攫莲腿式
对方若由后边袭击,己则转身以手格拦,乘势以足侧踢之。此式右踢左 打,腿脚并用。
(三十三)搂膝指裆式
对方若以左右手连击己下部,则以左右手格拦来手,乘势进击对方之 下部。
己若握对方左腕,或己左腕为对方拗手所握,则向左上方斜挂以化其劲, 同时用右拳击其档。对方若向下搂按,则变下提手式,击其鼻颊。
(三十四)上步七星式及退步跨虎式
上步七星式是进击之法,接下势而来,己压对方手臂而下势,对方后撤, 即上步以左臂搠其右臂。或搬扣,或外拦,随进步以拳上冲其头部、下须、 咽喉、胸部。如对手太高,则以左手挑开,右拳以反背捶击其面。
跨虎式是退击之法。对方若横推己前式反背拳之肘臂,则用采手向左斜 上方引领,同时以右掌拍击对方小腹。此两式着法紧密配合,不可离用。
(三十五)转身摆莲式
如对方与己双手相搭,则即用双手振其左臂,使之身躯前倾。随之向右 转身,起右腿摆踢之。
若对方两手替换进击,己则用两手连续按截,等对方左手再来,即双手 向左侧后方掘之,向右转身,起右腿摆踢。
(三十六)弯弓射虎式
若对方以左手握己右腕,则出顺劲外转,同时左手反扣其腕。待对方被 迫手开后,即换右手捌之,反腕而执握其腕,左手托其肘,以折其腕。若对方从右搭己右臂下按,己则随其动作划半圆以柔化其力,并乘对方 手开以拳击之。
太极拳之散手,无异于其他拳法。只是力求它顺自然之能力以渐进。先致力于一势之用,一招之熟,渐至于势势能用,招招能熟。如练攻人之某招, 除对方来手尽自然之能力防范外,相机以拳势招法而攻击。如专练防人之某招,则以某招之方法防人,有机会即尽自然之能力攻击。久之,则拳法中所具应用之招,与己自身天赋合而致用。所谓我即拳法,拳法即我,无意皆意,不法皆法。散手之术,至此大成。
浏览1,1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