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玄功铁臂拳,又称神功铁背拳,它是在首届中国 湖北武当文化武术节上,由大连陆军军事学院上校武术教 官张奇先生首次公开献出的一门拳种,该拳有32式,主以 两臂击人,有九种不同高妙打法,尤以徒手应付持棍棒之 敌,可将敌棒克飞打断据披露,武当玄功铁臂拳非常古老,原是武当道教的 护山拳法之一,至清朝,天津义和团一首领刘丰年大侠精此技,义和困失败后,刘丰年一把单刀走天下,杀过洋人, 烧过教堂后归隐于老家辽西闾山北镇县,晚年将所怀武 当绝技传与其孙刘荣廷刘荣廷是闾山扶犁山人,所承绝 技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单独秘传与张奇张奇自幼好武,先 后得到刘荣廷、刘焕军、刻理真、万籁声等多位名师真传, 不但学会不少少林功夫,且尤精武当门派的太极、形意、八 卦各种功夫,其武当剑法为丹派门中正传,是武当三丰自 然派第二十五代传人,近年带出弟子数百人,在各地传艺 讲学70余场,写出理论专著100多万宇,成为蜚声武坛的 一代俊彦,刘煥军与武当三丰自然派刘焕军先生公元1928年是辽宁省闾山北镇县人, 其家乡素有“关东武术圣地”之誉,是历史上武当内家武 技的繁衍之地,清末民初,著名的武当丹派剑术一代大师 宋唯一先生也世居于此,据刘焕军先生自述,他出身于一个武术世家,祖父刘 振邦即为宋唯一的入室弟子,且与自然门南北大侠杜 心武是叩头兄弟,刘振邦以武当飞剑闻名武林,曾被聘为 奉天“振远镖局”镖师,刘焕军自幼受祖父薰陶,6岁开始 又随其姑父张国政(时为冯玉祥部28师炮兵营营长)习拳, 9岁拜东北武术名家赵大海(字青山)习奇门天国神拳手八 翻,13岁拜张学良貼身保摄、人称“神拳手”的河北保定 人马庆溪学洪拳、翻子拳,从此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基本功,刘焕军在15岁时正式投师于闾山大朝阳观杨信山道 长,习练武当道门功夫,杨信山为武当三丰自然派第二十三代掌门人,原名杨明真上溯二十二代掌门人刘妙元, 二十一代掌门人(为武当龙门派)刘诚心,始祖为张三丰, 刘焕军得信山道长所传太极、形意、八卦,并道门丹术和 铁砂掌、铁臂功、混元一气排打功、微元连环掌、五行十 二形等秘传绝技,立为该馊第二十代掌门人,新中国成立刘焕军曾在河北唐山曲艺团从事曲艺 工作,后回归故里,方以拳艺示人,这些年来,刘焕军先 生广播挑李,并且走南闯北,积极从事武当武术的宣传交 流活动,被武术界喻为北方大侠近年来,他还整理出 版了一些武学著作,如《三丰八卦掌》(又名《三十二式飞 龙掌》)、《八卦连环掌》、《武当仙祖张三丰》(与张奇合 著)、《近代武侠风云录》等,井在近年武当山举办的数次 武当武术表演赛登场献技,博得同道的赞誉五通阴阳八卦掌据该掌法传承人陈绍昆介绍,五遁阴阳八卦掌源自武 当道家,属武当昆仑派,原在道教门中秘传,陈绍昆是湖 北远安县人,6岁时父母双亡,流落湖南长沙夜宿开怫寺 被寺中龚道人收留,从此授予此拳和一些治伤药方。

当时,龚道人共收有徒弟7个,陈最小,賜名“七星 子”,并在其颚部刺了七颗黑痣,陈从龚道人学艺七载,于 1949年解放前夕师徒分手,师父嘱曰此拳乃武当山道 教传出,由内玄、外玄结合而成,功夫不可轻易示人,更 不可轻易伤生,陈绍昆仅知师父为天水人,自分手后再未见面,陈回 到家乡暗中坚持习拳,八十年代初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进行挖整工作,陈遂将该拳公开献出,现传人頗多,此拳特点为内玄练气外玄练势,气为主体,势为 功法,内气运肘,外功发力,虚者带实,实中含虚以柔 克刚,点穴制人,以九宮八卦图为行拳走转方位,拳势轻 巧灵便,既快且活,动静相间,变化莫测。主练掌法、拳 法、指法、步法、肘功和腿功,以速指连掌和闪、锁、靠 为攻防技法,徒手套路计分8个掌门1.阴阳八卦掌,2.燕子脱泥 掌,3.金猴五指掌,4.醉仙双合掌,5.(失传),6.狮子 抱球掌,7.(失传),8.双肘金钩掌,每掌又分36掌天罡气五行举此拳于清末民初由武当道人黄公安传于湖北拳师张云 静(已故此拳强调调动内气,以气发力,以柔为主,以 柔制刚,此拳无固定套路,训练时先教单势,一势学好,再 授一势,功成后,各势能互相连贯,连绵不断八卦转九宜现居天津东丽区张贵庄的韩英魁先生(公元1912年 〜出身于山东一个武术大家族,他15岁那年,经私塾 先生介绍,请来一位原在北少林寺出家后来还俗,年过七 旬的高登华老先生专职传授武技,髙先生被请来后就住于 韩英魁家,衣食皆由韩的哥哥韩英华及舅家双方供奉,高 先生从此传授了韩英魁许多武技,其中秘传了一套“八卦 转九宫”,属八卦掌法,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八卦掌据高先生当年向韩介绍,这套“八卦转九宮”,乃元明之际武当丹士张三丰集道佛二家武技箱懺,又观旋风荡山、 石击湖波之奧,悟创而成,由太极而发挥,虽是八卦掌,却 也是太极拳、形意拳,又是养生丹功,此拳因其隐显英测, 可称龙形八卦因其转法灵活多变、不拘陈式,故又称活盘八卦古来仅在佛道二门秘传,称为内家上三 门”秘法,不传俗家弟子,高先生因见当时八卦掌流行较 广,但八卦转九宫从未面世,恐其绝嗣,方秘授于韩 英魁,韩英魁自1927年起,跟高师父学了  7年后,高 登华因年事已高,便告辞还家韩英魁得此技后,坚持习练不辍,后因战乱灾荒,举 家随袓父迁到天津居住,这以后,韩英魁又拜访许多太极、 八卦、形意名家求教,使自己掌握的内、外家武技更加丰 窗,视野更加宽阔,在广泛的对外交往中,也证实了 "八 卦转九宮”确为武当派稀有拳法,得到武当派名家们的一 致公认,前些年,韩英魁于天津飞鸪自行车厂退休后,不断兼职社会公益性义务工作,除此之外便广泛传播武术,井进 行整理工作,继1993年发表《武当犹龙派太极拳》(实为 武当龙形太极拳,原名为笔者所误)后,1994年又由笔者 协助整理发表了八卦转九宫。

浏览2,1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