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是习武之人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它属于中华 艮族传统道德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 容,但其主要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 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术界所共同认可0
诠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宣公十二 年》中说:武有七德”,即q禁暴、戢兵、保大、功定, 安民、和丰财”.这里讲的是对诸侯用兵的道德要求' 并含有对战争性质和战争目的的解释 即要禁绝横暴,平息 干戈,不误农'时夕论定功劳,安定百姓,交好鲁国,丰饶财根。, 《左传》中的*武德”海义同后来武林中所提倡的武德不样不宜混为一谈
武德随然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部分,那末它当然也 会打上历史窗烙印封建时代的武德包含有忠孝节义、重义 轻生、除暴崇良,锄强抹弱,忠君保主、尊师董道等内容. 一方面反映了封建道德观念在武术界的主辱地位,同时也反 映了武林人士对社会不平的反抗意识,它本身具有两重性, 这是由社会性质所决定的。今天的武德夕应当纳入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的范畴.
从武林中人的个性气质角度来讲,武德主要体现在以下 五个方面。
一)谦和忍让.
习武之人要做到谦和忍让并不容易,特别是对那些武技 小有成就的人就更难一些.习武本身就要不断与人比试较 量,其间难免要有胜负之分、拳脚之伤,双方往往为此结下 冤仇.习武者认为自己体魏强康;身怀武技,常常瞧不起一 般不会武术的人,有人借此欺凌弱小,横行一方・有些人武 技略有小成就自吹自擂,自以为A老子天下第一”厂忘记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最浅显的道理•中国人一向有 目光短浅、思想狭隘的毛病,爱争所谓《正宗”/喜欢贬低 别人,抢高自己,在武术界则突出反映为门户之见和门派之争
中国武术界门派之多,恐怕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它的数 目前太极拳、形意拳都是出现较晚的拳种,但近百年来除陈 氏太极外,『又演变出杨氏、吴氏、孙氏、武氏四种太极拳、 形意拳演变为河北、山西,河南三大流派・少林拳历史校 久九许多拳种都出自少林拳系「南拳拳系也十分丰富,仅广 东南拳就有洪,刘、蔡、李、莫等近二十种.据估计,中国武术 流派当育数百种之多。
:中国武术无论是哪种流派*哪个拳种?无不答有独到之 处”只要练到一定火候,自能立足于武林而无愧;很难说何 种流派最好,何种拳术最厉害。武林高手之称誉”从来是就 技艺功夫而言,并不论是何门何派。但武林界中门派之争纷 纭不沐,有的人硬说自己门派是什么“武林正宗〃,"天下第 一”,其他门派都是什么“邪门旁出”。各门派之间互相攻 诘,争吵不已有的甚至兴师动众,以"比武”为名,寻衅 闹事.有的拳师领着众弟子去"踢场子”,就是到别人的奉 场去打架,以显示自己门派的厉害,这是很愚蠢典行为。
武学即道,艺无止境。凡是武林高手一般都十分讲究道德 修养厂因为如果没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和谦和冲淡的气质,就 很难在内功上有所成就,而内功上没有高深造诣的人是不可 能成为武林高手的拳之至理乃是“中和二字,拳性刚柔 无偏,大的气质亦当以中和为上,这个道理只有那些武林高 手才能悟透•近代武术各家王子平先生在旧社会曾经屡次击 败洋人拳师名声远扬,武林同道来找他试手的不在少数, 但三子平先生从不向外人、包括他的徒弟说谁是他的',于下 败将“王子平先生是戳脚名家,但他并不认为戳脚是天下 第一的拳种。他总是告诫弟子们不要存门户之见,任何拳种 都有长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①。这才是一代宗师的风范.
在武术界中八一般地说,越是武艺高的人越待人谦租, 遍事越能忍让「凡是那些动不动就想打架的人,必定是一些 刚学了几手“三脚猫”功夫的无名之辈。老实说,这些人还 没有资格进入武术界。练武的人不应轻易与人交手,尤其不 能以武技欺侮不会武术的人。假若一旦同人发生纠纷,只耍 对方不是蕾意寻衅的歹徒就应以忍让为上,避免动手。不 到万不得已,就不要出手伤人。即便对方蓄意寻衅也只可示以曲惩,避免使用重手法或点其死穴。倘若对方是带有齿 器的亡命之徒那当然另曾别论
(二)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是中国的W统武德之一。古代的所谓《重义轻 生”,“路见不平'拔力轴助”,“锄强扶弱”等等,都悬 见义勇为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见义勇为是武林中入显示自 我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行为本身就包含着胜负意 识和自我表现的冲动,事后还往往留下自我欣赏的余函布木 虚此生的安慰。中国武术±所以在民商具有如此强K的吸弓I 力,除了它自身的健身自卫的特殊功能以外,与宽吏勇为的 传统武德有很大关系。
见义勇为必须应品格正直、嫉恶如仇为基础「而且在危 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同残害人民的种种坏人进 行斗争。见义勇为必须胆大心细。胆大才能神威四射,震慑 群敌?也才能发挥武艺水平「胜敌而不致反受其害;心细是 要动心计,察言观色/声东击西,不要误中坏人奸计。
但是,见义勇为说到底也不过是个人对个人的行为,疮 庞大的社合不可能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在任何社会制度下, 这种行为^不姿也不可砥触动茬会的根基。中国武林电顿传 着许多见义勇为的事;而且中国自俄国以来就盛行渡展风,所渭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就是指游侠羹恃 要艺而违犯建统洽阶或的法律。直到清朝末年/游侠之风 依然尔衰”社会的不平并没存因为众多侠客的出现而有炉 缓解。由。七可见厂见义勇为于社会区有小补,而无大效。容社会主义的今天,提倡见义勇为有利于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 全,有助于稳定社会正常秩序,协助公安部门打击犯罪行为 和邪恶势力。对于武林中人来说,见义勇为是义不容辞的责 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也往往为 冯或者糙供子锻炼拳脚、衡量技艺的难得的实战机会。
(三)立身正直。
辛身正直指品格高洁,胸怀坦荡,行事光明磊落,不为 权黯所屈不为利禄所动,不为美色所惑h不为奸邪所用。 不少武林高手常令人感到有一股凛然不M侵犯的堂堂正 气九这就是武孽由“神”的外在表现,也是“道”与a艺” 的^合外现。武林高手是历来统治阶级网罗拉拢的对象之 一,冬不少武林前辈宁可隐居深山,或飘泊四方,甘心过着 十分看苦的星活'而不愿意被宫廷官府或豪门大户收买夕去 充当他石的鹰犬。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八武林中人不少都程度不 向地具有这种蔑视世俗富贵荣禄的傲骨。他们不屑为人所 用,不盾低三下血地去逢迎巴结那些达官贵人,更不屑听任 别人娜指气使。,同一般人相比,他们显然具有较为强烈的独 立看说不愿受人驱使,同时也不爱驱使他人。他们行率独 来施,焚如天马行空,不太愿意同常人麦往。如果犯T什 么承,他们啬愿自己承担后果,而不愿去攀扯别人
:林市一而戒盗戒淫,不准见钱起意,见色动心。武林 中把』色万*作是最大的魔喻认为贪色是练功的大忌,它 便人却0不悔,精力耗损,功夫减退,神智萎糜。所以习 功之入不仅耍症湮,而宜要少行篇事,以随时保持较佳的竞技状态。
(四)尊师重道:
尊师指尊敝师父长辈,虚心求教。“道”的含义有两层,“ 首先是道德修养,其次是练武的规律。习武的人要把道德修 养的提高放在首位2在这个前提下认真探索练武的规律,循 序渐进。
武术界历来师门规矩甚严,过去弟子拜见师父要行叩头 礼,拜见师门长辈也要行叩头礼,见同辈长者亦须行礼。弟 子不得违物师父长辈之言,不得槽越班辈,无礼犯上。弟子 拜师之时,必须立誓恪守本门种种戒律信条。以后若有违 犯,师父有权责罚,直至将该弟子逐出门墙,这叫做“清理 门户”。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渐进夕各门派 的礼数已渐渐宽松,不复如旧时之森产,但尊师重道仍为各派所共同遵奉。
(五)武林义气。
'旧时代的小说家们常常把“为朋友两肋插刀”当作武林 义气或江湖义气来歌颂,其实那多是艺术渲染,带君理想件 的色彩。“义气” 一词含义很宽泛,它包括有同心同德、同 舟共济「生死与共、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乃至吃喝不分力沆 澎L气等诸多含义,很难用一个明晰的概念来界定它。武林 中人一向把义气视作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一般用在朋友之 间。
武林中人讲义气,首先用在本门同辈之间其次才扩展, 到本门派以外志同道合的人。武林中人一般多重视联络同 道,注重友情他们把名望看得极重,为了显示自己的任侠 好客,他们对同道往往着意结纳,有时甚至为一个“义”字 而挥金如土(当然,要做到这些必须首先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水浒传》中的宋江被称为“及时雨”,就是因为他 村落膜的江湖同道一律接纳款待,分别前还每每赠送盘费。 所以武林中的义气”二,词,既含稼道德品格上的内容' 也木俳斥隹财酒肉等实惠因素。
在今天的社会中,一些品行不端的人大谈什么哥们义 气”,但他们多是无知少德之徒'也未必会什么武艺。他们 所讲的“义气” /是以钱财酒肉诸种实惠为基础/而抽去了 见义勇为、济危扶困等积极因素。这种人往往作恶有余,行 善不足。他们在照义气”的幌子下结成团伙;遇事一拥而 上,拳脚交加。他们依仗人多势众,惹是生非,欺辱善良, 巳成为人入切齿的“公害”,是黑社会的潜在基础。不过, 倘若一旦犯了事,他们便大多会不顾什么“义气”,只求开 脱自己,不惜把责任推给昔日的哥们儿”。他们之间也常 常因为钱财美色而翻脸火并,反目为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武术界中的某些帮派活动巳具有 汨社会的秘密会党和黑社会性质,少数习武者打着练武和 讲义气”的旗号,歆血为盟7结成团伙,危害社会治安。据 报载,辽宁某县有一(五义帮”自定帮规,提出“杀富济 贫” 口号,以绑票、劫路等手法连续作案”后被公安机关破 获「原来是一个老拳师纠集四个徒弟而成。据说,目前全国 已有五百多个武术帮会组织,其中势力莪强的是济南的“十 .星帮?、东北的“真龙帮”、上海的“震中帮”、江西的 “卧龙帮"、腹东的"海泉帮”、河北的“改目会”等,某 成员多'为习武的青年人。①更有甚者,南方某市有五个青年
①见刘一达《武术的忧思》,载1989年9月24日《中国体育报》。
奉师成立了一个“生活保险有限公司”,其业务收费标准 为:为人索回被抢财产,2000元5为人痛打仇人一次,500 元「使仇人致残5060元3使仇人丧命,50000元。他们曾 以30000元的要价,为某个体户割去了其竞争对手的脑袋。 当然,,遗家充当杀手的地下“保险公司”最后终于被破获' 这几条“好汉"全部落入法网,但他们竟然面不改色地说,
“为良解忧,杀头也是乐事。
由此可见,随着岁月的流逝,“义气”一词已失去了昔日的 若干积极意义,而沦落为如今若干社会团伙进行不座活动的 精神维系,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虚伪性,应为武术界所摒弃。
浏览2,6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