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与少林拳


三、初祖庵大殿|少林寺与少林拳





该殿创建于宋宣和七年(公元025年)深广各三间虽经历代修补但主要构件仍是宋代原物是河南省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建筑。全殿施八角石柱十六根金柱上有高浮雕武士飞天游龙舞凤檐柱上雕刻莲、菊、卷草、飞天、佛、莲花化生、凤戏牡丹孔雀穿花和群鹤闹莲等等。殿基石护脚浮雕佛、武士、孩童、骑鹿、麒麟、水兽、龙、马、羊、鱼、龟等等。神台须弥座束腰处浮雕连续相向的卷草和追逐斗持的猛狮前两角雕刻甲胄武士后壁雕刻山水、人物等画幅。



殿前有六祖手植柏一株相传为禅宗六祖慧能于唐初从广东带回后植于此。殿周围有大小碑刻四十余件其中有宋黄庭坚和蔡卞的题字明成化二年(1466年)刻制的梵文碑和达磨画象等石刻题字。



庵后五乳峰的中峰上部有一孔自然石洞约深五米宽三米余即达摩面壁九年(或十年)处通称达摩洞。洞外有明万历甲辰年(1604年)修造的双柱单孔石坊一座。






太室少室总称嵩山因各有石室而得名。据戴延之西征记云其山东谓之太室,西谓之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总名也。其下各有室焉故谓之室



少室一名李室见山海经注『又名负黍山古负黍城在其南故名见郡国志又名嵩少韩退之诗有句云三月嵩少步跳躅红千层舆地志以金宣宗曾屯兵其上称此山为御皆、元和志少室山高十六里周三十里凡三十六峰唐人有少室若莲之句至今远近称少室为九顶莲花。五乳峰为三十六峰外之别峰。明许完有登五乳峰诗描写此峰形胜读之颇令人神往。诗云



少室山前五乳峰振衣千仞许谁从。



黄河淼淼舒晴练洛邑微微见蚁封。



足缩羊肠回俗驾眼空鳌极荡尘胸。



乾坤胜地钟灵异云雨时时起蛰龙



五乳峰得名之由因其形态所致。明王世燃游高山少林寺记云五乳峰形如凤展两翅又王士性嵩山游记云五乳峰盖山形为飞凤又若五乳然者



少林寺即建于五乳峰之麓。此寺地势曾经明朝两位文学家在其游记中描写过。周叙游嵩阳记云寺在五乳峰麓。少室当其南隐若屏列。文翔凤嵩高游记云寺当少室之阴三十六峰之外有峰曰五乳自少室拖一臂而北抱寺



少林寺之创建



少林寺是后魏孝文帝为天竺沙门跋陀所建。此寺创建历史魏书释老志、裴灌碑、景德传灯录、太平寰宇记均载之。



魏书释老志云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



唐裴灌少林寺碑云少林寺后魏孝文之所立也。又云沙门跋陀者天竺人也。空心玄粹慧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缅自西域



来游国都。孝文屈黄屋之尊、申缁林之敬。太和中诏有司建此寺处之



景德传灯录云跋陀天竺人一称佛陀学务静摄博通经法。孝文帝一见敬礼。随迁定都伊洛敕设静院居之。陀性爱幽栖林谷是托。屡住嵩岳拟谢人世。未几帝敕就少室山为之造寺。今之少林是也



太平寰宇记云缴氏县少林寺后魏孝文太和十九年立。西域沙门号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敬信。制于少室山隈立少林寺以居之公给衣食



唐诗中之少林寺



少林寺在唐代不但为帝王幸临之所且为文人游赏之地。明都穆游嵩山记云相传蟾岭口至少林寺间两山对峙有一崎岖石道长约八里为唐高宗幸少林时所凿旧唐书高宗本纪亦云丁巳帝如少室山。我人一读居易、沈侄期、戴叔伦、韦应物等所作诗可想见当时少林寺的地位。



白居易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诗云山屐田衣六七贤拳芳踏翠弄潺援。九龙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风飘管



弦。强健且宜游胜地清凉不觉过炎天。始知鹤驾乘云外,别有逍遥地上仙



沈俭期游少林寺诗云长歌游宝地徙倚封珠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缗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又幸少林应制诗云维宇横天空(疑是高字-—编者)回銮指帝休。曙阴迎日尽春气抱岩流。空乐繁行漏香烟薄彩游。玉膏从此泛仙驭接浮丘



戴叔伦游少林寺诗云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龛苍彝积香径白云深。双树含秋色弧峰起夕阴。屐廊行欲遍回首一长吟



韦应物经少林精舍寄都邑诸亲友诗云息驾依裙岭高阁一攀缘。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出峨(6音演大小成两截的山)听万籁入林濯幽泉。鸣钟生道心暮鹤空云烟。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浏览43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