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初级课程教学训练研究


一、 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的形成与发展|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初级课程教学训练研究





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遇到来不及或不能使用警械、武器的情形时通过依法实施踢、打、摔、拿等技法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强制性手段也是警察与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的必备技能。



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程原名为警察擒拿格斗它是在中国武术的基础上结合公安工作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对敌斗争实践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人类为生存而同大自然进行抗争以及人类相互之间进行战斗时出现了用拳击打、用头顶撞等动作这便是武术的雏形。从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部落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的战争频繁促进了搏斗技术的发展。在历代的战争中除持兵器厮杀外还有徒手进行的搏斗方式如拳打、脚踢、抱摔等。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利用手、脚等部位的力量使对方身体某些关节部位的屈伸超过活动的极限或向相反方向扭转造成关节脱臼疼痛从而失去还击能力的擒拿术。



1898年6月9日湖南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应运而生。1902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派其亲信赵秉钧仿效欧美和日本的警察法拟定警务章程并在保定和天津分别创办警务学堂、巡警学堂。1903年两所学堂合并成立北洋巡警学堂专门培养警官。其间武术成为培养学员格斗技能的主要课程。



1914年何健在长沙组建湖南军事训练处开设军事、技术等科目。此外还设有技术研究班高级组以武术为主兼顾摔跤、拳击、体操、劈刺等科目教师有张玉崎、林树深、常东声等人。同年济南戍司令部马良创办山东军事比武练习所其目标是培养军队教官主要训练内容为武术、摔跤。



1918年河北省保定军官学校在课程中增设武术教员有毛维翰、朱滑元等人目标是培养军官。



1926年国民党统治区改武术为国术。1927年钮永建、蔡元培、何应钦等26人倡议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张之江任馆长。中央国术馆内少林门



由王子平任门长武当门由高振东任门长。少林门主要学习少林拳、查拳、弹腿、八极拳、八封拳等武当门主要学习太极、八卦等。



统治阶级利用知名武术家酷爱武术的心情发展他们开设官办的武术馆推行反动政策。例如蒋介石在围剿苏区革命根据地时就曾令各省反动当局在训练反革命武装时将国术一项列为主要术科并要求设立国术训练机关培养大批军统特务以此对革命党人进行绑架、暗杀等恐怖活动。



中国无产阶级的保卫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就已经开展起来了。在保卫党的中央机关安全、保卫红色政权和红军安全的过程中广泛地运用了擒拿格斗技术。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中央特科中央特科是在当时的中央特委主持人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的下设四个科第一科叫总务科第二科叫情报科第三科叫行动科第四科叫交通科。其中第三科由陈廉负责,主要职责是打击特务、镇压叛徒、营救被捕的中央负责同志、保卫党的领导人及党的机关、保障中央召开的各种会议安全进行。行动科的人精干、隐蔽、纪律严格不仅枪打得准还具备一套精湛的格斗技术。在执行任务时为隐蔽、不暴露目标要求他们尽可能不开枪射击大多情况下运用格斗技术来完成任务。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随即通过了内务部的暂时组织纲要。省、县两级内务部设行政科由行政科管理民警厅和刑事侦探局其任务是管理民警、训练和教育民警、监督和指导民警维持市面的治安、管理刑事侦探、训练刑事侦探人员和逮捕各种刑事犯。民警厅和刑事侦探局的民警除了平时的射击、战术课目训练外还操练枪刀、棍棒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捆绑技术和简单的擒拿动作为做好当时的治安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38年5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第一支人民警察队伍——延安市警察队。延安市警察队着统一的制服初建时队伍只有30多人(从边区保安处抽调组成)以后增至10。多人。由于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们的训练内容也随之转变即由战场上的火力冲突技术逐步转入擒拿技能方面的课目擒拿格斗技术被列入训练内容。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大力提倡武术。川、



陕军区曾号召各地建立练武场进行武术练习和竞赛延安中央党校学员开展的体育项目中出现了太极拳有的学校还把武术中的小洪拳花枪等列为体育学习内容。



此外各地在运动会中也多有武术表演。例如1940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在延安举行的妇女运动会上百余名女自卫队员身背大刀肩扛红缨枪集体表演了三套大刀舞。再如1941年在晋东南各县举行的春节体育比赛和1942年在延安举行的九一扩大运动会上均有武术表演其中包括挥舞丈八大竿、舞刀和摔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当作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提高党团结了广大武术拳师改造了武术界存在的封建迷信、宗派门户等旧的思想作风和陋俗培养了一大批武术教练员、运动员、教师、科学研究人员等。在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方面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系统的经验,并先后出版了大量的武术书籍和教材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多年来忽视了武术的攻防特点和技击意义不少套路过多强调表演性和舞台艺术性。但总的来说武术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足之处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改进了。



由于对敌斗争的需要公安机关在长期对敌斗争中以擒拿术为基础通过逐步修改、补充形成了一种专业技术即擒敌技术。1959年武警部队司令部颁发了第一本擒敌技术训练教材取名格斗。1963年武汉公安部队干部学校在全国专职擒敌教员集训期间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擒敌技术教材。粉碎四人帮以后公安部武装民警局根据部队执行任务的需要和广大干警的迫切要求为尽快恢复擒敌技术训练于1978年在济南组织了全国擒敌技术骨干集训并重新编写了擒敌技术教材。公安院校大多都沿用了此教材并普遍开设了擒敌技术课。之后出版的相关书籍还有军事体育教程(北京群众出版社1990)、军事体育(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警察体育(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擒拿格斗技能(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等。



课程名称代表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擒拿格斗是针对人体各关节、穴位和要害综合运用踢、打、摔、拿等各种技法使对方无法活动和反抗的攻防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官往往偏重纯技能的教授



而忽视了提升受训对象在纷繁复杂的执法环境中依法、合理、有效使用各种技法的综合应用能力。事实证明如果课程内容过多强调技术方法便容易走入教学误区。因此擒拿格斗这一课程名称显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之后公安相关部门根据公安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求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和准则围绕警察执法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吸取武术、散打、泰拳、拳击、柔道、摔跤等竞技体育项目和军事体育项目的技术精华借鉴国外警察的一些通行做法形成融法律、技能、战术、体能为一体的全新课程即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



第二节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实战
应用的依据及原则





浏览1,0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