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砖或红砖五至六块重叠在一起,平置于地面,或一平台上, 高度适宜。

马步蹲立于砖前,吸气,以意领气于右掌,屈臂收提至右肩前,

掌指向下,掌心向里;吸足一口气的刹那间,右掌以掌棱向重叠的砖 面中部劈下。以砖断裂的块数而测定功力的深浅。(图3-27)

顾汝章先生在示范拍掌时,手掌到处,重叠的12块砖立刻碎裂。 (图 3-28)

图片55

以顾先生并不粗壮的筋肌,并不大开大合的发力姿势,轻松开砖 十几块,犹如我们平常随意一拍,如此可见,其掌功内力已达化境, 不愧为开门立派的铁砂掌一代宗师!

第八节顾派铁砂掌寸劲秘要

所谓寸劲,是指距离攻击目标很近,或者动作即将完成的瞬间, 突然加速收缩肌肉,发出的短促、刚脆的爆发力量。寸,即比喻发劲 距离之短。

发好寸劲的关键,在于把握动作加速度的时机,这个时机应在掌 指放松出击至粘贴对方皮肤(衣服)时,才突然加速爆发最大劲力,

俗称沾衣发力。寸劲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通过内外兼修,使意念力、 呼吸力、运动力集中的一种武术劲力的表现方式,看似简单平淡的一 击,却足以产生致命的杀伤力。

寸劲的运用是,由足而膝而腰而肩而肘的连贯动作,催动产生的 内外能量传递。当这种能量传递到腕、掌部位时,腕、掌扭转紧张的 配合发力动作,是实现寸劲爆发的最后和决定性环节。

腕关节、腕骨关节两个部分,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能使手作屈 伸、内收外展和环绕动作。所以,传统武术将腕关节视为“夺门之 节”,认为腕关节最能体现内劲并使之透达于手。在发力上,传统武 术讲究发短劲(如寸劲、冷弹劲、抖擞劲等),在距离很近或动作结 束的瞬间,“猝然一抖,内劲出矣”。其劲如鞭打般冷脆齐整,一触 即发,一抖即收,出其不意,沾衣发劲。这个“猝然一抖”,即包含 了腕关节弹抖扭转紧张的刹那运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加大出手瞬间整 体加速度,实现螺旋劲力,体现瞬间最大爆发力。

在手臂的出击过程中,腕掌必需放松,直到接触对方身体瞬间扭 转发力时才能骤然紧张。这样才能发挥肌肉瞬间张弛差,体现寸劲的 瞬间最大爆发力。

以击木板发寸劲为例(其他掌法寸劲读者请自参)。

令助手两手持住木板两端,弓步站立,两臂向前伸用力,肘 部略屈;我正对木板,左掌在前,掌心向右,指尖接近木板约一寸之 距离,右掌屈腕放松,指尖向下,掌心向左,以虎口侧对木板,距离 木板约3寸,吸气蓄力,目视木板。(图3-29)

左掌猛然握拳向腰间一收,右掌竖指立腕,用掌根抖击木板^ (图3-30)

图片56 图片57

上述动作反复练习,直至一发力,掌着木板时,助手应声后退, 甚至坐跌于地,此时掌上硬功与寸劲皆具。

常练铁砂掌功夫,当具备了刚硬的掌力之后,进一步就要学习铁 掌技击术。因为一旦临敌,搏斗时的双方都在不停的运动着,面对忽 东忽西、捉摸不定的对手,如果一双铁掌仅能开砖断石,只会打些固 定的物体,可能连敌衣襟都沾不到;或能勉强打上那么一掌,敌身体 一吞吐、手臂一招架,又可能把打到的掌劲卸化无几。许多铁砂掌练 者,常有此之误。所以功夫与技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练至 “铁砂掌下敌如泥,一旦出掌必杀伤”,方为全功!

第一节基本手形及用法

一、立拿

(一)手形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紧扣于虎
口处,手背与小臂略成直角,着力
点在掌外沿一侧。(图4-1)

图片58

(二)用法


  1. 劈砍面部


以掌外棱由上向下劈砍敌面部一侧,主要是鼻、眼睛、面颊、太 阳穴、耳门等。(图4-2)

  1. 斜砍颈部


用右掌外棱由左向右下斜砍敌颈部一侧,主要是颈动脉。(图4 -3)

图片59

  1. 推击肋部


设敌用拳来攻时,
我右手成横掌,双腿一
蹲,右掌外棱推击敌右
肋部,主要以软肋为
准。(图4-4)

图片60

  1. 切砍肘关节


在格斗中,先抓住敌一手腕,另一掌迅速用掌外棱切砍其肘关 节。(图4-5)

图片61

劈砍膝关节

在格斗中,一旦以左手臂截抱住敌左小腿时,右掌迅速由上向下 劈砍其膝关节前侧。(图4-6)

图片62

二、推拿

(一)手形

五指自然张开,微屈指,手背与小臂略成直角,着力点在掌根。 (图 4-7)

(二)用法

主要用于推击、顶击、撩击(手心向前,指尖向下)。

推击下领:右手五指张开,手背与小臂略成直角成推掌,用掌根 后下方向前上方推击敌下领部,主要部位是下颌及面部下三角区。 (图 4 _ 8)图片63

  1. 抓击面部


右手五指自然分开略弯曲成抓掌,用五指尖抓击敌面部,主要是 眼睛、鼻等部位。(图4-10)

  1. 抓撩裆部


右臂下伸,右手五指分开略弯曲成抓掌,由后向前抓(撩)敌 裆部。(图4-11)

图片64

手形

四指并拢、伸直、夹紧,拇指紧扣于
虎口处,手腕绷紧,着力点在四指指尖。
(图 4-12)

(二)用法

  1. 剌插咽喉


右手成插掌,手腕绷直,手心向下,用指尖由后向前戳刺敌咽喉 部,主要部位以喉结为准。(图4-13)

  1. 戳插胸口


右手成插掌,直戳敌胸口部,主要部位以膻中穴和鸠尾穴(鸠 尾骨)为准。(图4-14)

图片65

又拿

(一) 手形

四指伸直并拢,虎口张开,拇指与食指成直角,手腕绷直,着力 点在虎口中间部位。(图4-15)

(二) 用法

推卡喉部:右手五指伸直,四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为直角,成八 字掌,用虎口推卡敌喉部,主要部位为咽喉及颈动脉。(图4-16)图片66 图片67

仰拿

(_)手形

中指、无名指、小指成梯形微扣,拇指与食指成直角(或拇指 微扣),掌心向上,手腕绷直,着力点在掌前部。(图4-17)

(二)用法

仰掌托肘:在与敌格斗中,左手抓握住敌右手腕并翻拧,右手成 仰掌,用掌心由下向上托击敌肘关节。(图4-18)

图片68

龙指 (_)手形

无名指、小指屈扣于掌心,拇指屈扣将此二指压紧,食中二指前 伸,略弯曲,并分开,着力点在食指、中指的指尖部位。(图4-19)

(二)用法

指刺双眼:在格斗中,一旦格开敌之攻击手,在其露出面部的瞬 间,右手二龙指直戳敌双目,名为二龙抢珠。(图4-20)图片69

横拿

(_)手形

四指伸直并拢,梅指紧扣于虎口处,掌心向下,手腕内扣,掌外 棱向前,力点在掌外沿一侧。(图4-21)

(二)用法

由外向上经头项向内侧画弧,然后向斜下方横劈敌面部、耳、

喉、肋骨及臂部等部位。(图4-22)

图片70

钓手

(―)手形

五指指尖撮在一起,手腕内钩,成钩状,着力点在五指一■撮的顶 端 (图 4-23)

(二)用法

五指捏拢,仿佛捏物一般,指尖并齐,手腕弯曲,在格斗中,乘 机点击敌眼睛,或由侧方攻入,点啄敌耳门或太阳穴等要害部位。 (图4-24)图片71

浏览5,32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