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门的器械和其他拳术门的器械体系一样,不仅有常规 的兵器,还有本门特有的兵器。但是八卦门的兵器,不论是常规 的还是特有的均有本门的特点:长、宽、重、小、巧、轻便或多刃、 多刺等。如八卦刀(转刀):4尺2寸长,3-4.2市斤重(还有9 斤以内的);套路练法刀:一般3尺6寸~3尺8寸长不等,3 市斤重;实战刀:3尺3寸长,2.5-3市斤重;双刀标准:3 尺6寸长,2.5~3市斤重。枪分长短,大枪9市尺,中枪6尺 5寸。小巧兵器有:鹿角楔、判官笔、怀杖等。多刺多刃兵器 有:鹿角勾、鹿角刀、八卦钺等。
八卦门的兵器虽然品种繁多,然而程廷华下传的兵器种类 有限,八卦刀和子午鸳鸯钺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兵器,还有大杆 子。八卦刀下传了八卦转刀势和转刀,套路有:滚手刀、群拦刀 等。转刀势和老八刀的刀法简明且实用,由于观赏性差,因而习 练者减少,以至于大部分人已不知道还有此刀法。转刀势和老八 刀是纯正的八卦刀术,其套路刀术是在其他门派刀术的基础上, 添加了转刀的刀术和八卦刀的风格特点形成的,这些刀路均是 八卦门所共有的套路。
柔掌体系没有剑法和套路,更没有枪法和套路,程廷华讲: “八卦刀、剑不分家。”刀法也是剑法,刀的套路也可以用剑练习。 只是在练习剑时,空手型是掌诀,不是剑诀。80年代以后,在比 赛场上看到的各种形式的八卦剑,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 种情况:其一是依滚手刀的套路为本;其二是在滚手刀的基础上 添加其他门派的剑法;其三是以其他门派的剑法和套路,运用八 卦门的风格特点演练;再或是独自创编。
现在的柔掌习练者,掌握有一趟枪,称其为“八面战身枪”, 是长拳门的枪法,为大枪刘德宽的拿手绝技,献给了柔掌第二代 传人。从此传播广泛,本门和其他门派很多人都学到此枪法,但 有人将其名称改为“八面战身枪”了。同时还下传了六路戟法(共 十二路,前六路朝着一个方向演练,后六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演 练,胡天祥只授给刘德宽前六路并且套路不全)。其后,柔掌传人 按八卦之数,创编出第七路、第八路戟法,称“方天画戟”,从而形
成八卦柔掌体系的技法。
时至今日,柔掌体系吸收了不少硬掌体系的掌法、兵器和套 路。硬掌的兵器体系比较繁杂。尹福原是河北冀县大枪秦凤仪 的掌门大弟子,投入八卦门后,仍将所学带入八卦门内,尤其是 兵器。此外,还将宫廷的兵器技术带出,如怀杖、十二连刀等。总 之,硬掌体系的兵器不但概括了八卦掌的兵器,还包括了少林 拳、弹腿门及宫廷内的兵器。八卦兵器有:八卦刀、八卦枪、八卦 剑、八卦杆、八卦棍、鹿角勾、判官笔、风火轮、鹿角棒、鹿角楔、八 卦钺、怀杖(两节棍)等。
八卦刀分单刀、双刀、鹿角刀和对刀。单刀技法套路有八卦转 刀和8个转刀势、滚手刀、走刀、五环刀、云片刀、指路刀等。双刀 和鹿角刀各仅有一个套路。对刀技术套路有十八截刀和对劈刀。
八卦枪分单头枪、双头枪。单头枪的技术套路有八卦转枪、 提炉枪和四十七大枪。双头枪只有一个套路。
八卦剑有3个技法套路:尹福改编的文剑、武剑和董公亲传 尹福、梁斋文、马贵三人的一百零八剑。
八卦杆分大杆(技术套路称瞎子杆)、七星杆、一百零八杆实 用杆(后有人将其改编成七个套路,共八路杆法)。
八卦棍只有一个转棍,技法与转枪技法相似。判官笔的技术 套路为转笔,后改编成表演套路。其他兵器如风火轮、鹿角棒、鹿 角楔、鹿角勾等没有转法单势。怀杖是宫廷巡更太监的随身兵 器,仅有单势技法和击法,没有技术套路。
浏览1,8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