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宜谱
劈
刺(扎)
撩
扫
截
挑
磕
挂
砍剁推
点
抹
陈龙骤谱
劈
刺
撩
扫
截
挑
磕
挂
斫剁崩
点
抹
由上表可见李之传人亦有不同之处。
本谱十三刀是指以上十三刀法,而不是指着势, 故虽有十四势,但若不列入“龙行步(势)”,则亦为 十三势。
谱三、太极十三刀名称歌[炎(陈炎林)谱七言十六句]
太极刀决
太极刀十六 势谱(十六势*)
太极刀动作分解 (三十二式)
1.七星跨虎意气扬(1)(2)
1 .七星跨虎
1-(1)起势
(2) 上步七星
(3) 左转七星
2.白鹤涛:翅暗腿藏(4)
2.白鹤涛:翅
2.(4)白鹤涛:翅
3.风卷荷花隐叶底(5)
3.风卷荷花
3.(5)转身藏刀
4 .推商里月偏身长
4.推窗望月
4.(6)斜推刀
5.左顾右盼两分张(3)
5.左顾右盼
5 .(7)左撩
续表
太极刀诀
太极刀十六 势谱(十六势)
太极刀动作分解 (三十二式)
6.玉女穿梭应八方 (6)
6.玉女穿梭
6.(8)右撩
(9) 正推刀
(10) 玉女穿梭
7.狮子盘球向前滚
7.狮子盘球
7.(11)平拉
(12)斜推刀
7.开山巨蟒转身行
7.开山巨蟒△
7.(13)转身盘头藏刀
9 .左右高低蝶恋花
9.蝶恋花
9.(14)左刮
(15) 右揖
(16) 正推刀
12.转身招撩如风车
12.转身指撩△
10.(17)转身藏刀
(18) 撩刀
(19) 招刀
(20) 撩刀
12.二起腿来打虎势 (8)
12.二起打虎
11.(21)二起脚
(22)撤步打虎势
12.鸳鸯腿发半身斜 (9)
12.鸳鸯腿
12.(23)鸳鸯脚
(24)转身盘头藏刀
13.顺水推舟鞭作篙 (12)
13 .顺水推舟
13.(25)顺水推舟
14.翻身分手龙门跳 (12)
14.龙门跳
14.(26)转身藏刀
(27)上步撩刀
(27)跳步剁刀
15.力劈华山抱刀势
15.力劈华山△
15.(29)力劈华山
(30)抱刀势
16.卞和携石凤回巢(13)
16.凤回巢
16.(31)翻身换步砍
(32)收刀势
注1.炎本(陈炎林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1943年 上海国光书局出版)
卷八太极刀歌诀,计七言十六句。文中句虽称所 记乃为“昔日杨家著名拳术器械之一”,“太极刀正 宗”。但考其谱与谱一万本杨谱及杨家传人傅谱、曾 谱、雅谱、崔谱均出入较大。其中文字相同者仅有 “左顾右盼两分张”、“顺水推舟鞭作篙”和“卞和 携石凤还巢”三句。两者文字大同小异的句子虽多, 但实质内容差异很大。此外,推窗望月、狮子盘球、 巨蟒转身、转身招撩、力劈华山等句则与谱一大相径 庭。而杨公澄甫其他弟子,如傅公钟文,李公雅轩, 曾公昭然,崔公毅士其刀谱和实质内容基本采用谱 一,可见陈公炎林有异。据沈寿先生考,陈公学承健 侯,该谱当为健侯所传。与杨公澄甫晚年定型之刀谱 着势有异也就不足为怪。炎谱歌诀“招”字读如吕, 系术语字,即拉划刀也。零类一些内容上与谱一不相 同的太极刀,如李亦畲藏本十三势架?十三刀,由按 刀、青龙出水、风卷残荷、白云盖顶、背刀、迎风滚 避(一作“迎坟鬼迷”)、震脚提刀、拨云望日(一作
“拨云望月”)、霸王举鼎、朝天一炷香、拖刀败势 等十三势组成的太极刀。
注2.刀诀句末序号可与谱一各式名称对照,缺谱一 7,新增句4、7、8、9、11. 15,文字相同者仅句5、 13、16,其他差异文字多有变化。
注3.炎谱太极刀将其刀诀十六势分解为三十二个动 作,三十二式名前非括号内序数系原歌诀序号,以便对照。
太极刀十三字诀
陈炎林谱
砍
剁
却
截I刮
撩
扎
招
劈
缠
拦
滑
浏览3,1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