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剁、铲、截割、撩腕。
按:
此谱为太极拳专家沈寿先生所编授,刀诀仍按万本及傅 谱,即谱一。十三字诀亦如同谱一。但动作着势已划分为九 路81式,所以亦称九路刀或81式太极刀。
总观该刀动作式名从预备势至41式"卞和携石”,除 了加了 “起势” “搂膝拗步”等式外,其余完全采用傅谱之 动作。而42式上步七星”至81式“收势”则分别采用炎 谱及李亦畲藏本十三势架?十三刀。这也可以从宁波永年太 极拳社之沈寿先生81式太极刀之录像带中获得佐证。
炎谱基本承袭杨健侯,而李亦畲藏本之十三势架?十三 刀,据顾留馨氏考证,认为该李谱:“乃杨露禅传之武禹襄 者。”而据沈寿先生推理,李亦畲藏本之十三势?十三刀 《李本》,原为武禹襄传递给李亦畲的。本谱恐为杨氏所 授,并经武禹襄在原有基础上,结合自身拳架的创新,而作 了若干修改。所以该李谱(本)是为老谱。所以我们说沈谱集 万本杨漕、傅谱、炎谱及李本之大成。系杨澄甫、杨健侯、 杨禄禅三套刀法之总汇,完整地继承了杨家系列历代刀法。 在从学过程中可以使大家看到杨式刀法之衍变过程。
谱五、十三势架-十三刀(太极十三刀老谱)
1. 按刀
2. 青龙出水
3. 风卷残花
4. 白云盖顶
5. 背刀
6. 迎坟鬼迷(一作“迎风滚避”)
7. 振脚提刀(振,一作“震”)
8. 拨云望日(日,一作“月”)
9. 避刀
10. 霸王举鼎(霸,一作“坝”)
11. 朝天一炷香
12. 拖刀败势
13. 手挥琵琶势
附《四刀法》
(一)里剪腕 (二)外剪腕 (三)挫腕(挫,一作
'坐IJ')(四)撩腕
按:
1. 以上十三刀谱录自清?李亦畲所辑《太极拳谱》,即 李本。李本原为武禹襄传递给李亦畲的。本谱恐为杨氏所 授,并经武在原有基础上,结合自身拳架的特点而创新。李 本原文末有:“以上刀法、枪法,务要身法不散,讲究跟 劲。”十三刀谱为郝(郝和藏本)所无。
2. 李本“四刀法"仅写“四刀”,而“四刀”郝本作
"刀法”,故连用为"四刀法” O “里剪腕” “郝本”有被 排作“裹剪腕”者,非原文之误。
“万本录有《四刀赞》为’斫剁、戋叭 截、撩腕。’与 本谱'四刀法'对照,从文字上看,仅'撩腕'二字相同; 而实质上'万本’和'李本’所记四刀法是一致的,仅说法 不同而已。谱一已注明。
浏览3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