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式预备式
动作与三体式预备式相同(图1)。
第二式起式
孙式形意小病46
图5 图6 图7图5 图6 图7第四编 孙式形意拳十二形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第四编 孙式形意拳十二形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4747
图5 图6 图7
图5 图6 图7
第四编 孙式形意拳十二形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
第四编 孙式形意拳十二形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
47
47
动作二:同三体式动作二(图3)。
动作三:同三体式动作三(图4)。
第三式龙形左式
动作一:(接上动)左手下落变拳至小腹气海穴处(脐下一寸五左右), 右手同时变拳,两拳翻为拳心向上;两前臂抱于腹部两侧(图5)。
动作二:(动作不停)左拳贴腹部向上钻,至颌下时外旋向面前钻出,钻 至手虎口朝下,小指在上,拳高与鼻平;眼看左拳(图6)。
动作三:(上动不停)右拳拳心向上,贴腹胸上钻,至颌下时外旋向前向 上钻出,至面前口鼻高度时再内旋(逆时针)变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 坐腕向前向下劈,劈至右手掌高与心口平;同时左拳内旋变掌(顺时针),掌 心向下,从右手背下回拉,至左胯根处,塌腕,掌指向前;在右掌下劈,左 掌回拉的同时,左脚微抬,脚尖外摆约45度,身体左转下坐,右脚脚跟欠起 以脚掌为轴向外扭,扭至右足正对前方,臀部靠近后足跟,上体微前伏;左 腿随之盘曲紧挨右腿,左脚外侧脚际着地,内侧脚心斜向前,微离地面;前 手距地面尺余,眼看右手食指尖(图7)。
要点:此式有降龙之形,有龙下潜之意。两手的动作同于劈拳,只是左 手回拉至左胯根;身体下坐时有螺旋向下之意,虽身体下蹲,但仍要注意头 领,塌腰,松肩,肩根回抽;后脚脚掌着地,脚跟欠起,前脚脚际外侧贴地, 脚心一侧微欠起。左脚外摆落地和身体下坐、右拳下劈、左拳回拉要同时进 行,整齐一致。此式完成后,待身体稳定再换下式。
第四式龙形右式
动作一:(接上式)右手握拳下落回拉至小腹处,左手同时握拳,两拳翻
为拳心向上(图8)。
动作二:(动作不停)右拳贴腹部向上钻,至颌下时外旋(逆时针),向 面前钻出,钻至手虎口朝下,小指在上,拳高与鼻平;同时两脚用力蹬地, 身体腾起,在身体腾起的瞬间,两脚在空中前后互换,变为右脚在前,左脚 在后,眼看前手(图9)。
孙式形意上制48孙式形意上制48
孙式形意上制48
孙式形意上制48
图8 图9 图10
要点:右拳钻出与身体腾起要同步,身体腾起有飞龙升天之意,上体仍 要注意保持身法的各项要求,不可在腾起中变形。
动作三:(动作不停)左拳贴胸上钻经颌下向前向上钻出,至面前口鼻高 度时变掌向前向下劈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前,掌高与心口平;同时右拳即 速内旋(逆时针)变掌下按回拉至右胯尖;身体同时下落,落地后成下坐姿 势,右脚在前成盘曲步,脚尖外摆,脚际外侧着地,脚心一侧微离地面;左 脚调直,脚跟欠起,脚掌着地,臀部靠近左脚跟,身体略前伏,左手距地面 尺余。眼看左手食指(图10)。
要点:左拳下劈与身体下落同步;动作转换过程对身体的协调性、灵活 性、柔韧性要求较高,两腿在空中互换动作要快,两手要与两腿同起同落, 整齐如一。落地后姿势耳左式相反,身法要领相同。动作完成后,待身体稳 定再换下式。
第五式龙形左式
动作一:(接上式)左手握拳下落回拉至小腹处,右手同时变拳,两拳翻 为拳心向上(图11)。
动作二:(动作不停)左拳贴腹部向上钻,至颌下时外旋(顺时针),向 面前钻出,钻至手虎口朝下,小指在上,拳高于鼻平;同时两脚用力蹬地, 身体腾起,在身体腾起的瞬间,两脚在空中前后互换,变为左脚在前,右脚
在后;眼看前手(图12)。
龙形须在左式时(右手和左脚在前)收式。龙形须在左式时(右手和左脚在前)收式。图14图14图15图15第四编孙式形意拳十二形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第四编孙式形意拳十二形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
龙形须在左式时(右手和左脚在前)收式。
龙形须在左式时(右手和左脚在前)收式。
图14
图14
图15
图15
第四编孙式形意拳十二形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
第四编孙式形意拳十二形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
动作三:(上动不停)右拳贴胸上钻经颌下向前向上钻出,至面前口鼻高 度时变掌向前向下劈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前,掌高与心口平;同时左拳即 速内旋(逆时针)变掌下按回拉至左胯尖;身体同时下落,落地后成下坐姿 势,左脚在前,脚尖外摆,左腿成盘曲步,紧靠右腿;右脚调直,脚跟欠起, 脚掌着地,臀部靠近右脚跟,身体略前伏,右手距地面尺余。眼看右手食指 (图 13) o
要点:龙形左右式手足动作相反,动作要领相同。
龙形为左右式循环练习,练习次数不限。
浏览5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