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剑全书


一、以腰带剑,血畅肾壮|太极剑全书





这是太极剑运动对血液循环、内脏、消化系统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有“腰为主宰”、“丹田内转”、“两肾抽提”等技术要求。 太极剑运动也要求辗转攻防,皆以腰腿为主,意气为辅。剑如手臂 的延续,剑动则臂动,劲由腰发,贯穿以达剑尖。这在一定程度上 使腰的运动加强。在腰两侧有肾脏,肾被称为先天之本,对此的练 习能有效地促进肾脏运动,增精延年。对腹部的运动,有人称内 动,通过两肾抽提,丹田鼓荡,肌肉的有节律舒张,使下腔静脉回心 血加速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对肝脏、胃肠运动起推动作用,提高了 胃肠的蠕动、消化和吸收能力,改善体内代谢循环,增进食欲,提高 健康水平。



(2) 气贯剑身,通气理肺



这是太极剑运动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健身作用。



太极剑每走势运剑,都要求透三关,力达剑尖,即传统说法的 “气贯剑身”、“以姿势助呼吸”。太极剑运动的基本物质就在于,贵 慢柔而养气,慢柔形于外,养气蕴于内。太极剑的呼吸方式是以腹 式呼吸为主,用横隔膜的升降来带动呼吸。这一方面是为了不致 因胸廓起伏太大而使血气上涌,也不致使重心过于上升而有失下 盘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横隔肌的升降活动,促使肺部和腹部有 规律地收缩和舒张,逐渐形成内气鼓荡,从而对心肺产生了良好的 医疗保健作用。正象祖国医学中提到的“用心意集中于丹田内,先 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通,气血畅 通百病皆除”。



(3) 剑走旋翻,通经活络



这是太极剑运动对经络气血系统的保健作用。 -



太极剑具有极其丰富的剑法变化,特别是绞剑、挽剑、云剑、穿 剑等方法,都需要全身协调配合,手臂内外旋转,加上剑走弧行,讲 究运圈,这样加强了旋腰转脊、旋踝转腕、旋胯转膝的运动,使肌纤 维、韧带关节在连续反复的旋转运动中,促进了经络系统气血的运 行,使流转贯注于四肢,达到了固本荣枝的目的。太极剑运动健身 祛病的原理,可以说是通过外动与内动,使丹田之气受鼓荡,而推 动奇经中的任、督、冲、带四脉,进而调节人体十二正经的气血,使 人体内部增蓄精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祛病健身,抗老益寿”的功效。



(4) 剑走美式,陶情养性



这是太极剑运动对精神、情趣性情、修养方面的作用。



剑为百兵之君o自古就有“文人佩剑,武人佩刀”、“刀如猛虎, 剑似飞凤”之说。许多文人墨客对剑都情有独钟,李白“十五好剑 术,三十成文章”;王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杜甫平生以剑 为侣,“酒阑拔剑肝胆露”广拔剑或与蛟龙争”。他们不仅为」代文 豪诗圣,而且也是“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的剑术高手。这证明 了剑术不仅在技击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在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方 面也有特殊的感染力。 /



太极剑运动要求心静体松、圆活连贯、呼吸自然、剑法清晰,在 柔和缓慢中人剑合一,尽显典雅潇洒之美。长期练习太极剑可以 深刻体悟其中内涵,对修身养性产生积极影响,养成胸怀宽广、大 度谦让、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良好品格精神,促使形成 健康的心态。



4. 如何学练太极剑



(1) 先拳后剑,打好基础



太极剑是属于太极拳系中的器械,是太极拳徒手运动的延伸, 在拳法、拳理、拳技等许多方面都是一脉相承,所以,从技术角度来 看,练好太极拳术是学练太极剑的基础。



在太极剑中用到的身型、身法、步型、步法以及眼法,都与太极 拳相一致,而且,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体指挥近端肢体较远端肢 体容易,所以说练习太极拳器械(包括剑、刀、杆)都应以拳术作基 础,通过徒手拳术练习,掌握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连贯圆活、弧形 运动等有关太极拳要求,进而练习太极剑术,体现剑术中剑法的变 化,劲力的蓄发开合,以及将周身之力贯于剑峰,不断提高太极拳 剑水平。



由于太极拳流派众多,风格各异,所以相应的不同流派的太极 剑也各有特点,因此,在练习太极剑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 兴趣爱好等,选择一式太极拳拳术和相应功法练习。比如想学习 杨式太极剑,可以先学练杨式太极拳基础套路和相应功法,以后可 以利用技能迁移规律,加深对杨式太极剑的理解与领悟,从而更好 地练好杨式太极剑。



(2) 循序渐进,力求准确



初学太极剑,一招一势务要力求准确。手、步、身、眼和剑法都 要概念清楚,符合规范,切不可贪多求速,不求甚解,以免形成错误 定型,造成“学拳容易改拳难”的局面。因此学习太极剑应先求正 确,后求进度,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老一辈武术家在太极剑教学 中常常坚持先练内勇、次练外功、后练剑法的步骤。内勇指精神、 意志、品德等方面的修养。外功指身体素质和武术基本功的训练, 打好体力、体能和武术专项素质的基础才利于深造。在精神上、物 质上做好准备,最后才着重剑术练习。而在进行剑术练习时,又按 照剑法基本功、单势练习、基础组合动作练习、套路练习、对剑练习 的程序循序渐进。实践证明,这种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是培养 高水平技艺和人才的必由之路。



(3) 先形后意,形意统一



太极剑是以意气主导的剑术,但在刚开始练剑时,还应该首先 重视动作外形(主要是剑法的规格),比如劈剑与点剑的区别,撩剑 的运行路线等。正确的外形规格是用意的必备条件,当然形与意 不可分,正确的用意又能促进正确外形的形成,这只是剑术练习的 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已,最终还是要用意导剑,形意统一,进而 达到“神明”阶段,动作高度自动化,形、意、神、剑合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一切事物运动的规律,机械地、片面 地强调形体和意气的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 段,某一方面可能是主要矛盾,成为训练中的关键环节,但不等于 可以忽视另一方面的存在。实际上意念的引导,气力的结合,正是 为了保证剑法的准确和神韵,促进姿势、动作的协调自然,以及劲 力的完整顺达。例如只是定势时有意识地沉气、呼气,才能使桩步 稳定、气势饱满、劲力充实;在蓄劲发力和平衡、转折时,主动地吸 气、提气甚至屏气,才能使动作轻灵和顺,蓄力充盈,发力完整。这 样既保证了剑法的准确发挥,又促进了剑术的圆活流畅,耐久自 然。



(4) 图文并重,勤学苦练



面对一本书能不能学好太极剑,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要有科 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首先不要急于按图学练,应该先将 全书通读一遍,明确注意事项,练习步骤,然后再开始学练。学练 时也不能图快,只看图示照猫画虎,机械地模仿动作,不读文字说 明。由于图是死的,有时动作过程、细节很难一一表示出来,所以, 必须图文并重,配合起来学练。一切有志于探索太极剑真谛的人 都要坚持勤思苦练的学习精神。勤思就是善于动脑,善于学习,不



断提高悟性,及时地总结经验,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探索和把 握太极剑的规律。苦练就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具有活到老、学 到老、练到老,不断进取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切不可满足于己取得 的成绩,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



(5)先立后破,求实发展



学练太极剑还要有点先立后破的精神。一方面,我们首先应 该继承传统的太极剑精华;另一方面,也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及健 身的需要对有些太极剑动作进行改进。比如说,有些太极剑动作 对腿部柔韧性要求很高,有的还有跳跃动作,对于这些动作,根据 自身条件完全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删简一些动作,一切以能促进身 心健康为准。进一步还可以根据时代的要求、健身的需要,依据传 统剑理,自己改编甚至创编太极剑套路,不必一味拘于古法,事事 都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提高太极剑内容和技术水 平。.'





浏览47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