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太极拳精论集


十一、西山悬磬|中国当代太极拳精论集





磬(qmg ),玉石制成的钵,其体虚空。西者即西方,为祖 窍异名(见《性命圭旨?安神祖窍》)。在道家称为上丹田,即泥 丸也,为元神所守处。山者即脊背也。这就是说“西山悬磬” 说的是要身正安舒、脊竖、头虚悬之意。在太极拳中称为“顶 头悬”或“虚领顶劲” “神贯顶”。在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 说》中说:“虚领顶劲,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 意也。” “顶头悬者,譬如人蓄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于梁上 时,体亦悬空离地,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若单使头部俯仰 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虚领顶劲及顶头悬之意,亦若此而 已。须于练功架时,将头颈竖起,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然相遇到 顶焉



“神虚领”在我们这儿是非常重视的,作为入门的第一要领。 我们的要求是“神要领、气要沉”。就是说神要在泥丸百会处虚 领,气要沉到腹以下,心要收到与气相合,称为“心息相依气 如果做静坐的功夫,则要求气沉腹丹田。你如果在做静立的功 夫,则要求气沉到涌泉丹田。这是不二法门,但沉气不能意重,



意重就是力,要勿忘勿助,“用之不勤,绵绵若存”。



(五)虎吼猿鸣



“虎吼猿鸣”讲的是“坎离既济” “心肾相交” “龙虎交媾” 的修炼,也就是说的是“神气相合,以神炼气”的内容了。 “虎”,道家修炼学问中指的是金虎,或有水虎、白虎之称,多为 隐语。有虎必有龙。黄元吉的《乐育堂语录?卷四》中说:“虎 者,猛物也,坎中空阳之气,此气纯阳,阳则易动,有如虎之难 防。此气最刚,刚则性烈,有如虎之难制,惟有龙之下降,可以 伏虎也。”所以喻之以虎吼。猿者,心也。有心猿之说。《悟真 篇》讲:“心猿方寸机,三千功夫与天齐,自然有鼎烹龙虎。” 可见心猿也与龙虎相比喻,猿鸣指心气活跃,心气之活跃与肾阳 之活跃,正是内炼的好时机。心者在卦为离,在五行属火,在身 属心。可见火中有空阳之神,在道家又称为龙。惟能于大静之 后,真阴真阳方能兆象,此兆象不正是指此时“虎吼猿鸣”吗? 所以此时以离宫之元神下照水府之元阳而鼓荡。此之鼓荡正是静 极而动,是太极之动也。



在《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又说:“当太极静而生动时, 阳产于西南之坤,此时,腹中如烈风之吼,如震雷之气,即复卦 天根现也。”又在《炼丹秘诀》中说:“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 一声震动天,龙又叫,虎又欢……”张伯端的《悟真篇》中提示 抽坎填离的概念:“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从此变 成乾健体……”这些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可知这种修炼是何等重 要啊。再说得清楚些,这就是“后天返先天”的修炼概念。



吴老(图南)在修炼时也有同感,其在《宗气论》一文中 说:“当太极拳初炼气功时,并无若何感觉,只觉练习后,身体 略感轻快耳,炼至相当之时日,则腹内肠胃略有肠鸣,渐至龙吟 虎啸之势……”上面这些都说明太极静而生动时要以神火助之,



中国当代太极拳精论集



达到火逼金行,逆上过尾闾,撞三关,直达泥丸。此时在泥丸要 凝神片刻。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卷五》中说:“世之修士, 多有知下田凝神之法,而泥丸一所,能知凝神片晌者少矣。”



(六) 泉清河静



太极动而生静,静至“泉清河静”,心泉净而清,身体静而 虚。这样由阳而阴,于是化成神水甘露。在《吕祖百字碑》中说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白云指清刚之气上顶,顶即头上之 泥丸。甘露为神水,洒须弥指神水洒至通身遍体。神水亦称泉 水,为生命之母。泉水通常指津、唾、血、汗、涕、精。练功者 口中所生之津液,俗称口水,口水愈多,身体愈健康。陈攫宁在 诠释《黄庭》其文时说:“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 本就下,而泉上能至水顶者,何也?地下之水气循土脉透石隙而 上蒸也。水气何以上蒸,则以地中含热力使然。”所以“泉清” 就是指人的“泉水清澈”。《黄庭经讲义》中说:“入静以后, 口中将产生一种甘津,如’泉水之清澈’,清凉爽淡,是因身中 团聚之热力,蒸发下焦之水气,循经路而上升至口中,遂为津 液。此津液由炼气而生,吞入腹中,大有补益,再吞再化气,循 环不休,即为古人所称的’玉液还丹'。” “河静”指的是“河海 静默”。在《周易参同契发微》中说:“当其寂然不动,万虑俱 泯之时,’河海静默’,出岳藏烟,日月停景,璇巩不行,八脉 归源,呼吸俱无,既深入窃冥之中……”所以太极动而生静,静 则“泉清河静”。由此可知,太极动而生静,静则“泉清河静” 神水落口,甘露洒须弥。又如长生酒,所以要珍惜这种练功状



0



(七) 翻江搅海



“翻江搅海”说的是元气流动。“翻江”指练功时在大静之



中国当代太极拳精论集



后要进行养气和沉气的修炼,这是“气宜直养而无害”,气满则 沉,沉则一沉到底。在静站和行拳时,沉则沉到脚底涌泉,此 时之气又将会如泉水之涌,源源不断而取之不尽,却像翻江一 样沉下去又翻上来。翻江是喻气翻上顶又降下而通小周天,也 即是说气从涌泉走足三阳而过背之督脉翻上去,称“进阳火”, 到泥丸后,再从身前任脉沉下去,称“退阴符”。“搅海”指元 气流动如簸海之鼓荡。“翻江搅海”使人身之大小周天全部导 通了。



在太极拳的修炼中,还要使身内大小周天和身体外界的虚空 环境相和谐,就可以逐步完成“天人合一”通入身内,也可通入 身左右或身后。与人推手时,由大周天上翻经督脉和手三阴而出 到身前空间,也可出到对方身上,此即拳论说的“气贴背”。如 果由身前人而通过手三阴及任脉下到涌泉丹田或入地空间,也可 由任脉内散到身的左右或后方,此即拳论说的“引进落空”。这 样经过相当时日的修炼后,就能达到彻内彻外、无内无外、内外 一如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达到很纯的无形无象和全身透空状态。 当然正如吴老所说的在“当你本人准备和别人摇手之前,你自己 的五脏六腑却在那里翻江倒海”。也就是说元气流动,周天通畅, 应用自如了。





浏览29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