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站桩与求物-于永年著


六、站桩的近代发展|大成拳站桩与求物-于永年著





1. 躯干:人体除了头部,四肢所余下的部分叫躯干。



2. 四肢:指人体的两上肢和两下肢,也指某些动物的四条腿。



3. 独立不改:《老子》二十五章 毋先物动:《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损之又损:《老子》四十八章 圣人抱一:《老子》二十二章 肌肉若一:《黄帝内经》感而后应:《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物至则应:《管子》卷十三心术上3. 独立不改:《老子》二十五章 毋先物动:《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损之又损:《老子》四十八章 圣人抱一:《老子》二十二章 肌肉若一:《黄帝内经》感而后应:《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物至则应:《管子》卷十三心术上以观其妙:《老子》一章 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章 以至无为:《老子》四十八章 独立守神:《黄帝内经》 其中有物:《老子》二十一章 非所设也:《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过则舍矣:《管子》卷十三心术上以观其妙:《老子》一章 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章 以至无为:《老子》四十八章 独立守神:《黄帝内经》 其中有物:《老子》二十一章 非所设也:《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过则舍矣:《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3. 独立不改:《老子》二十五章 毋先物动:《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损之又损:《老子》四十八章 圣人抱一:《老子》二十二章 肌肉若一:《黄帝内经》



感而后应:《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物至则应:《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3. 独立不改:《老子》二十五章 毋先物动:《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损之又损:《老子》四十八章 圣人抱一:《老子》二十二章 肌肉若一:《黄帝内经》



感而后应:《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物至则应:《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以观其妙:《老子》一章 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章 以至无为:《老子》四十八章 独立守神:《黄帝内经》 其中有物:《老子》二十一章 非所设也:《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过则舍矣:《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以观其妙:《老子》一章 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章 以至无为:《老子》四十八章 独立守神:《黄帝内经》 其中有物:《老子》二十一章 非所设也:《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过则舍矣:《管子》卷十三心术上



万历年间(约1600—1680),卒于清代康熙初年,享年80岁,是 心意拳的创始人,为第一代拳法。据文献记载,姬际可居少林寺 10年,见雄鸡相斗,遂悟其理,而兴此拳。“心意把”在少林寺为 秘传绝技,外人很难见到。



又据黄新铭著《心意六合拳各代拳法初探》(原载《武林》 1985年第4期)载有:第二代拳法,河南心意拳与山西心意拳, 此拳分为南北二支,马学礼一支称“河南派”,戴龙帮一支称“山 西派”。



第三代拳法是形意拳。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一 支,它既非始于岳飞,又非始于姬龙峰,而是始于李洛能。李氏 约在1840年一1850年间到山西祁县戴家学拳,此时距戴龙帮 在洛阳马学礼书室作拳谱序时约晚一百年,李洛能不可能直接 从戴龙帮学艺,祁县人说他是跟戴龙帮之子戴文勋的表弟郭维 汉学的拳。李氏将“心意”改为“形意”,形意之名由此始。李洛能 弟子车毅斋、宋世荣一支称形意拳山西派,郭云深、刘奇兰一支 称形意拳河北派。



另一说法为山西口音,“心”字与“形”字发音相同,河北深



国木丛书



炒 *,t 心 *



县人李洛能误认为“心”字为“形”字,因此,回故乡后称为“形意 拳”,实系“心”字之误,流传至今。



第四代拳法是意拳。意拳为郭云深弟子王茅斋所创,此为 最年轻一代拳法,意拳又名大成拳。



意拳是王茅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教授拳学时所 使用的名称。



大成拳是王罗斋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北京教授拳学时 所使用的名称。



意拳、大成拳都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试力、摩擦步、发力、试 声、推手、实战等七种锻炼方法。站桩、试力为大成拳的基本功, 大成拳主张: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 懂、由实战而知变化,这是大成拳的基本特点。



大成拳的另一特点是将医疗保健、养生强身、技击实战融为 一体,以站桩不动为其基本训练手段,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种 桩法进行锻炼,没有固定不移的套路和招法训练。站桩以求 “物”为目的,以“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离 开己身,无物可求,执著己身,永无是处”为大成学说。它与《管 子》的“毋代马走,毋代鸟飞,毋先物动”的三毋学说及《老子》的 "独立不改”和《黄帝内经》的"独立守神”等学说是相吻合的。



20世纪50年代日本人泽井健一在东京开始传艺时称之为 “太气拳”,他在1976年出版了《中国实战拳法——太气拳》,书 中详述了 20世纪40年代他在北京与王罗斋先生试手失败后向 王先生学习大成拳的经过,并对中国拳学有了新的认识。从学 者除日本人士外尚有不远千里漂洋过海前往学习的西方人士。 泽井健一 (1903—1989)是日本的武术名家,创太气拳,被誉为日 本的拳圣和太气至诚拳法宗师。



于永年于1953年在北京采用养生桩的一部分姿势,治疗中



大成秦姑桩与未物



",m/,:aw:,,方:,汐/ 〃u



西医药无效的各种慢性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称之为 “站桩疗法”。



郭贵志于1980年、1981年先后代表山西省和火车头体协 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表演了大成拳,动作娴熟,技艺高 超,两次都被大会评为优秀奖,获得金质奖章。迄今为止,他是 第一个代表大成拳参加全国比赛的获奖者。1981年6月11日 《人民铁道报》以“由重病号到金牌获得者”为标题报道了郭贵志 学习大成拳桩功的详细经过。1982年1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在体育节目中转播了这篇文章的全文。1985年经大同市体 委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大成拳研究会,郭贵志任会长,教授大 成拳并指导患者练习站桩功,治疗各种医药无效的慢性病,收到 一定疗效。



1984年经北京市武术协会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北京意 拳研究会,姚宗勋任会长,培养了一大批意拳高手门生,对意拳 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林锦全1985年开始在英国伦敦教授用站桩疗法治疗各种 慢性疾病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部分英国人喜爱的医疗保健、 养生强体的方法之一,他称之为“站桩气功”,并集资巨款用英 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出版了《能量之路——站桩气功》一书 广为宣传。此书出版发行后引起了一些参加健康俱乐部锻炼人 士的注意,纷纷学习。他们在练习太极拳或其他运动之前都要 摆好一个站桩练功姿势静静地站立3分钟~ 5分钟,以体认身 体内部的变化情况,名之曰“站桩气功”,定为例行的必修课。



1994年7月英国伦敦第四电视台摄制组一行5人专程前 来北京在恭王府花园录像采访,请于永年讲解站桩功,并去河南 嵩山、香港等地拍摄外景配合站桩练功制成10辑《站桩气功》录 像带公开发行,于1995年1月在伦敦第四电视台播出后,受到



,签国术丛书



好评。现正筹备拍摄续集。



香港于1988年成立了霍震寰为会长的香港意拳学会,定期 发行香港意拳学会通讯,并多次邀请大陆有关人士到香港进行 观摩表演和学术交流,在海内外影响甚大。由于近年来关于意 拳大成拳的著作逐年增多,不仅在大陆各省练习者甚多,而且在 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法国、美国、东南亚等世界各地都有练习 者。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站桩 本身的正确理论与特殊疗效,可以预计将来定会有更大的发 展。





浏览48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