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拳第1部


七、红拳拳谱——红拳文化的载体|中国红拳第1部





红拳拳谱不但是红拳人代代相传的真实记录,而且是红拳文化的载体,其本身
就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红拳文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 人论及红拳拳谱就是红拳文化的历史,颇为有识之见,谱中书记文字客观地反映了 红拳文化领域内,既有纳异为养不断进取的思想,又有明清中国演义小说中历史人 物名字和记忆的假借,还有套路口诀不同句式选择和修辞夸张的形象比喻;既有清 代民族志士被追杀西逃传“陆合枪”的揭秘,又有少林寺寺僧西传通背拳于关中的 因由,还有三赴甘肃终得有西棍白眉之誉、十六母子单头棍技法的名称,这些都刻 记着红拳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拳谱分为正散优下,很大程度上受到师承高下、 文化底蕴、学识阔束、个人悟性潜质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局限,而体系科学完整、体 例完善全面、内容丰富而有价值的拳谱寥若晨星、弥足珍贵,拳谱代表了在不同时 期彼时、彼地、彼人所作的努力和水准的真实记录,是研究红拳和红拳武术史不可 或缺的文字凭证,况且拳谱之为用本以传世为首务,如何布列见其事,本无定规,各 随己意。如:乾隆四十五年行意拳翼臣氏谱有序论、法像可称名谱,而民间武艺流 派承传之谱,文字、口诀雅俗不韵,多有局限,亦谱之常。书记成册,已属不易,正不 必斤斤计较而惊怪也。



从拳谱的本身可以看出,拳谱大体上有如下内容,即作谱人的姓名、籍贯;谱的 堂号;编写此谱的时间、年代、规格、行文体例、方言用语及历史背景;拳技、师承、拳 法渊源、拳技交流及拳缘关系;拳法打手要言,拳械套路名称、动作名称等。



从拳谱中还可看出,作者的文化底蕴、书法、书体造诣,彼时拳派发展状况、贡 献及该拳技的内容特点。所有这些也表明了拳谱的作用。



何谓之谱,《说文》解释为“谱,籍录也。”《释言》曰:“谱者,布列见其事也。”倘 用之于武艺拳谱者,以次类推,该拳谱内容、体例均布列于其中,只能就事论事以谱 谈谱,述其大略而已。下边仅就红拳名谱乾隆年间神枪赵武嫡传弟子屈逢江《生玉 堂》(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物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 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此堂号的命名则是采用屈逢江本人的字号为形式的拳谱堂 号)本拳谱为例,进行探讨。该拳谱可分为三部分,即封面、谱中、封底,共五本,毛 笔竖写,拳谱封面右边书写此谱的年限时日——大清光绪十九年九月九日大吉,封 面正中竖写“生玉堂”三字或写谱拳的屈记或写“得正人之拳谱”形式不一。第二,



拳谱谱中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红拳九拳套路口诀,又有拳械,颇具纲领的八字八法; 既有不知保养身体强用拙力、缺乏科学练习方法遭致疾病的后果,对此进行养生告 诫,又有习练手掌功力的铁沙掌洗手药方;既有徒手对练的十路端打的名目,又有 陆合枪方的对扎片子;既有“人投三师武艺高”的博记广学胸怀,又有“无义之人不 可交”的武德教育;既有拳序而知艺从何来,又有外出访教江湖口歌。第三,拳谱封
底。写有拳谱传抄人姓名和籍贯即“咸邑屈逢江”,其中“咸邑”即指陕西咸阳县, 并无必要再记出屈逢江的详址。






而属于民间拳师自己总结写就的散谱类型的套路、动作、名称、口诀和打手要 言多有传存。乾隆年间一代宗师神手“师宝龙拳法”最具典型,实乃集明清红拳之 大成者,被后世尊奉为红拳拳经,指导着后世的红拳承传。清嘉庆、道光年间,关中 出现了三位开派宗师,即黑虎邢三、饿虎苏三、鸥子高三,其中苏三尽管以功深力雄 称誉武林,然武而不文,难能书谱于世,只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教;而鹦子高 三虽技艺超群,名满天下,终因密谋反清、行藏诡秘,唯恐稍有不慎而招致杀身之祸 而无暇顾及,亦无谱而传。是以,拳谱本为武林秘传之物,向不轻示于人,即使同门 弟子,亦难得一见,唯有经长期考验的入室门人方能获传。



拳谱是一种具有隐秘、寓意的特殊性质的文化,故称其为特质文化,有如中医 的秘方,秘而不宣。拳谱就是以隐秘之方式绵绵传承。隐秘的方式可分为隐字、隐 技、隐事。第一,隐字。就是采用把不同字意的同音字记之谱中,非经点破,不知其 真意。如以清代中期红拳拳谱中记载的“撑斩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奇”和“撑斩 为母,勾挂为能,化身齐安”为例,从字面上看,“化身为奇”者,系指手法之奇,奇 ——奇在经与实战交手身法变化多端超乎寻常家数的制胜之道。但还有一解,认 为“化身为奇”系指化身为奇的“奇”字当为“挤”字,即“化身为挤”,就是两人交手 在化解对方进攻手法之后随即采用“挤”的手法,防守反击。此乃“隐字”之法。而 “化身齐安”与文字文意似乎不通,如上同解,就其实质而言,是“化身挤按”,实战 交手,接手采用化解对方之来手后,迅即使用“挤按”手法,制人于倏忽。所以,同音 字有很大的迷惑作用,虽同为同音字,却另有寓意。第二,隐技。隐技亦是采用同 音字隐寓形式,但其内容和含意却另有延伸和扩展。红拳拳师常说:“年拳月棍久 练枪,单鞭只练一后晌。”从字面看,似乎明确无误地说,习练单鞭“达标”的时日要 较之拳、枪、棍来得容易和暂短,就鞭法而言,红拳家另有一种延伸的解释是“单鞭 只练’以后上’”。具体地讲,短鞭对长器械来说,有其自身的“短处”,即难以接近 对方。只有调整灵活多变的步法,伺机“反击”,这就是“短对长,脚下忙,以后上” 的扩展与延伸的解释。另外,隐技,还用于传教弟子时,“绝技分传”。第三,隐事。 即隐秘隐事之意。20世纪80年代,行将毁灭而被抢救出来的红拳拳谱《生玉堂》 本之枪谱序中,明确无误地记有关中陆合枪的隐事。当今流行于关中地区咸阳、兴 平、周至、户县、西安的“陆合大枪”,其渊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多民间传说,有 人说来自明朝关中的沙家竿子;咸阳渭城李万福说,来自山东白眉王所传;兴平杨 善山说,来自甘肃平凉蛇崛山蛇崛道人;周至杜绍堂说,来自兴平板桥候平西……
清乾隆初年,把真名隐去自名“伍三”之人为报答救命恩人遂将“陆合大枪”教于赵 某人。此隐事,后经多方考证其枪谱的序、论、法才知就是咸阳马泉镇大泉村神枪 赵武,终于破解了“陆合枪”西传的谜团。另外,还隐藏着一些我国清代武艺西流的 “谜”中之“谜”,如:天水秦安壳子棍是少林寺和尚何人西传? “天启棍”到底从何 地传于临夏?甘肃“八门拳”山东何人西传?陕西地区流传的“翻拳”是否是从河 南西传?等等,有待破解。








浏览9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