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北派少林拳法
的起源与特点

第一节北派少林拳法的起源

少林拳因少林寺而得名,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西北 嵩山之中。中岳嵩山,分两条山脉,东脉名曰“太室山”, 西脉名曰“少室山”,中外闻名的佛门胜地——少林寺就坐 落在少室山北麓的密林深处。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95 年。少林寺以武闻名,而少林武术又为少林古寺增添了许多 神秘的色彩。“达摩创拳”的故事也随之沿传至今。达摩是 继佛教大师跋陀之后来到我国传播禅学(大乘教义)的高 僧。据史料记载,他是南天竺国人(即古印度人),约在公 元5世纪从海路来到我国广州,后北上沿路游历讲禅说法。 最后“隐于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宣佛讲经。达摩的禅学 主张“静虑修心”,“外息诸缘,明心见性”,以“观壁坐禅” 的方法使人心逐渐趋于安详、坚定,达到“无为、空净”的 状态,追求一种超脱于万物和现实的佛法境界。因此在当时 的佛教派别中影响较大,被尊为“禅宗初祖”。由于后来少

林寺内增制了达摩“一苇渡江”的石画像,以及达If洞、而 壁影像石、达摩造像、卓锡待泉、只履西归等遗迹,使达摩 变得更加神秘。直至明清时期,托名“达摩创拳”的神化故 事和传说愈来愈多。明代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天台紫 凝道人”借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之名编著的《易筋经》、《洗髓 经》两书的问世,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其实这两部书的内 容是讲述活动筋骨、血脉和健身养生功法的,与佛教禅学法 师达摩创少林武术并无关系。然而由于一些武林中人受历史 的局限和宗教的影响,借达摩禅师的特殊身份,为本派拳法 立名,并以佛教“隐语”的形式制造神秘氛围,使习武者陷 入扑朔迷离、高深莫测之中,以谋求和确立自身的社会地 位,巩固发展帮会和地方势力及本门派系的a传袭”。再一 方面,当时同属于少林派系范畴的拳种,为区别于其它门派 而独立存在,冠以达摩禅师的名义以示正宗。

少林拳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取了各朝 代民间和官兵军旅实战的武术攻防绝技。从马上、步下、拳 棒、长兵、短兵、双兵器、软兵器、暗器的使用,到各种技 法的练功手段,兼容并蓄,形成了以徒手、器械格斗技术为 主要内容和发展途径的主体形式。其中少林棍法的形成,是 在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当时抗击倭寇的著名将领俞 大猷,曾往嵩山少林寺,观看少林武僧习练的棍术,认为, “此棍已失古人真传”。僧众皆曰“愿受指教”,遂推举两名精 壮僧人宗擎和普从,随俞到军中学习。经过两三年的苦练和 战场实践,两人重回少林寺,将所学的实战棍法悉心传授大 家,僧人们又结合不断来寺的各地武林高手所亲传的棍法绝 技,反复演练切磋,棍艺大増,并为少林棍法著书立谱,由此

 

少林棍术驰名于世。 ‘

当时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常有倭寇侵扰,他们多为曰本 浪人、武士、散兵、海匪等,兵刃坚利,又善刀法#沿海军 K-在反击中常有死伤。此时抗倭主将戚继光亲率军民v改变 战术,以己之长破敌之短,运用竹尖枪、狼筅、镋钯、藤牌 刀等武器,屡克倭寇。同时朝廷下旨招募兵马,平寇安民a 少林寺三十余名武僧应招,在月空和天池和尚的带领下,•赴 上海、杭州一带抗击倭寇。由于这些武僧善用铁棍,常使敌 刀无法施威,敌“遇者即仆”,闻风丧胆,可见当时的少林 棍法已除去空架花招,确以实战见长。再如明代武将程冲 斗,曾多次游学于少林,博采精收,将其终生所学结合少、林 寺棍法,编著了《少林棍法阐宗》,为后世所推崇。书中所 列“大夜叉”、“小夜叉”、“阴手”、“排棍”、"穿梭”等棍 法,为传统少林派棍法。

由于名寺武显,前往少林寺的武林高手、仁人志士甚 多,这在促进民间武术的交流、提高少林寺拳法的武艺水平 和吸取民间武术精华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明代 武术家白玉峰,从山西慕名前往少林寺,并“皈依少林,剃 度为僧”,终日潜心研习武艺,将其终生所学与多年实践经 验结合起来,创编了一套内外兼修的北派名拳"五拳”(分 为龙、虎、豹、蛇、鹤五种拳法>。这一拳法的形成,对以 后少林寺拳法技术内容与实战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太 祖未称帝时,曾得少林真传,将其武艺整理成卷谱,即后世 所传“少林太祖长拳%

曾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少林寺,几度兴衰和几经 战火,其拳经、棍谱也随同百家之艺逐渐散失于民间。当时

 

掌握少林武功绝技的僧人和俗家弟子,在逃避官府缉拿、 捕杀中纷纷北上南下逃往他乡,少林拳法也随之以各种形式 “北扩南移”传于各地。其中有些拳法经过民间的交流和与 当地的传统拳术相结合,进而形成了不同区域、宗属、派系 和特点的地方拳种。属于少林拳术范畴的拳种,尽t每一种 都有特殊内容和中心结构,但其拳理和锻炼手段、特点、技 术要求,仍然围绕和遵循着少林拳术传统的技法规律和实战 原则。

第二节少林拳法的分类

近代流传的少林拳术,其分类及组合形式是相当复杂 的。少林拳术在传播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师承和 区域的不同、流传时间的长短不一,以及锻炼者的本人爱 好、性格、气质、习惯等的不同,使原有技术形式、内容部 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近代各种各样的类型, 如蛾嵋少林、福建少林、广东少林、东北少林、河南少林 等。这是按不同区域划分的;而韦陀门、达摩门、罗汉门、 金刚门、秘宗门、自然门等是以宗教门派划分的;梅花 拳、炮拳、朝阳拳、大圣拳、七星拳、龙拳、虎拳、豹拳、 蛇拳、鹤拳等拳术,则是以物取意,重意而不重形的独特种 类。

北派少林拳就其内容而言,均不外拳械、实战、功法三 部分。从锻炼程序上又分为单练、对练、实战(包括按套路 程序练习和自由实战搏斗);功法上包括练意(以各1种“盘 坐”、“桩功”为基础的意念练习)、练气(配合拳法动作和桩功所逬行的气功功法锻炼)、练力(以实战动作为基础所 进行的力量和速度练习)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功与法的训练。

第三节少林拳术的基本形式

少林拳术的表现形式有“有形”和“无形”两种。

“有形”是以武术的套路形式为主。在长期的实践中, 人們将少林拳法中所采用的踢、打、摔、拿等各种单式技法 和战术动作,按照实战常规、经验和假设战机的技术规律有 机地结合起来,组成实战动作系列,形成不易忘铯的套略形 式,便于每日复习和演练。这些程序化的技术动作,每个细 节(即手、眼、身、法、步)都有严格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规 范。到了实战中,就要根据战机打破原有的套路形式,隨机 应变,利用灵活突变的战术手段,进行“随意搏斗,这 就是练拳有形、用拳无形的意思。

而“无形”的练习形式则以单式战术动作和技法组合为 主,没有编排好的套路练习程序。常以隨意性的假设实战练 习为主要内容,进行攻防单势和散招相互配合的练习。在实 战中,这种训练方法所形成的战术手段和威力是十分有效

北派少林拳的内容特点和实战风格,基;i上是统一的。 少林拳法的发展一直沿着以实战为本的原则进行,素以迅 猛、凌厉的实战风格著称于世。讲究“招招有势,势势有 法,法法有用”的套路形式与实战运用的完整统一。这也是 区别少林拳之真伪的一个典型标志9 '

 

第四节腿法的优势与作用

善以腿法取胜是北派少林拳又一明显特点。在众多的少 林北派拳法中,“腿法”的相机运用,在拳法实战中所占的优 势是t分明显的。高、中、低腿交替使用坪与各种拳法的协 调配合,能全面发挥北派少林拳的特殊威力。拳谚讲:“手 #两扇门,全靠脚打人”,“拳法如霹雳,腿法似狂风远 之拳足,近之膝肘•,靠之以摔,相机以換”。凌厉、迅疾、 猛重的少林腿法,在搏斗实战中堪称重武器。北派少林拳的 腿法特点,集中体现在“硬”、“疾”、“变”三个方面。

“硬”是强调腿法的功力。讲究“重如铁、点如钉、扫 如斧、踢山崩%其中“重如铁”形容腿部力量的强大、沉 重迅猛,遇之则伤。“点如钉”形容在运用点、戳、弹、蹬 等腿法时,要有钢钉一样的穿透力。“扫如斧”则形容各种 扫、撩、抽、摆等腿法,在实战中犹如利斧一般凶狠泼辣。

“踢山崩”顾名思义,凡用踢、弹、踹、截、踩等腿法击中 对方时,应有力如断铁、踢得山崩的气势,形容攻击程度的 猛烈9

“疾”是少林腿法的另一特点,以快取胜,疾如秋风扫 落叶,不给对方嗤息之机,在敌方尚未察觉我的攻击意图 时,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急速多变的凌厉腿法将对手 击倒。

“变”指常用的各种腿击方法要能做到“随机应变”。、 腿法攻击的成功秘诀,在于各种手段的利用与战机因素的合 成•在正确的判断和综合手法、步法、身法、眼法、方法、

 

距离、角度、时间差、劲力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果断出击, 或单用腿法进攻,或用多种技术组合连续进攻,只要运用得 法,都能取得较好的战果。特别是多种腿法的技术合成,所 釆取的多方位组合进攻,往往能收到速战速决的效果;同 时,根据对手的不同特点,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技术薄弱环 节,选择和制造战机,适时运用高、中、低腿法,分别击向 对手的头颈、腹腔、侧肋、腰部和裆、膝、小腿胫骨等目 标,不仅可以发挥远距离攻击的优势,而且可以与各种手法 相结合,多方位地攻击对手,使对手连遭突袭,难以防范。

北派少林拳将腿法列为“重武器%奠定了腿法在整个 拳法结构、战术组合、功法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第五节少林拳的主攻意识

北派少林拳不同于其它拳种实战方式的明显特点之一 是,在实战搏斗中,采取主动攻击的方式,破坏对方的攻击 与防守的基本姿势和战术动作,即使在对手抢先出手时,仍 采取主动迎击的方式。也就是说,“敌进我进,敌退我也进”, 把对方牢牢控制在有效的攻击范围内。当确认对方实战经验 不足或进攻的速度、力量、心理素质处于劣势时,可采取凌 厉有效的攻势〔而不摸对方底细时则往往采取“指上打下, 声东击西”的“单势,及“小型组合”来试探对方的反应和 防卫能力,一旦探清虚实,随即采取疾风暴雨般的打法,使 对方遭到突然的连续猛击,减弱以至丧失攻击和防守能力。 这种直接破坏对方心理平衡和战术准备的以突发、迅疾、强 烈的多手段、多方位的猛烈进攻,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战术的主动权.但要注意,这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对于那些反应快、防范能力强的对手则要慎用,如果盲目进 攻则容易被对方反击。因此,在主动进攻的原则下,要有正 确的判断,利用多变的战术发现对手的企图,做到“知己知 彼%心中有数,在捕捉和制造战机的同时,“避实就虚,后 发先至;

第六节拳禅一体

在北派少林拳法中十分注重“拳禅一体”。拳与禅本无 直接的联系,但在少林拳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武以 寺名,寺以武显”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下,形成了相互制约的 传统“拳禅”体系。“拳”指拳法,可健体魄、增力量、强胆 识、自卫防身;“禅”指佛教禅学,在佛门中又称“禅宗”, 通过持经修法达到“外息诸缘、内心无揣,心如墙壁,万念 皆空、明心见性”的一神超凡的思想境界。“禅修”是佛门 弟子每日练功、修持的方法,通过修持追求“佛”的意境, 遵循“佛”的主张去寻求做人的道理。

那么a禅”和“拳”是怎样结合的呢?对于习武者来 讲,就是“禅修”和“拳修”结合的方法。烤统少林拳一般 以“观壁坐禅功”为主要的内功练习(即以“盘坐”的形 式,练习人体精、气、神的方法),通过集中神思(意守丹 田)、排除杂念,进行调心、调息、调身的练习,逐步达到 认识自我、虚怀若谷的思想境界;通过对佛学教义和佛门教 规(少林十大戒规)的研究、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武 德’;同时为学练少林拳打下坚实的内功基础。通过修心养性、培补元气、修炼武德,达到“智、仁、勇”,拳禅合一 的境界。I

“智”就是通过禅修、拳修的锻炼,启发习武者的智慧 和灵性。学习拳技法度,要明拳意,知拳理,正确感知自己 的功力和潜能并使之得到适当的发挥。同时不断提高对拳艺 和思想境界的追求。

“仁"指道德蓚养的程度〇通过对拳、禅的不断理解和 修炼,可以培养爱国情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规范a

“勇”指临危不惧,见义勇为。

第七节内外合一

“内”指对气血、内气、脉络、精神的修炼而言;“外” 指对皮肉、筋骨、劲力的锻炼而言。内外合一是北派少林拳 刻意追求的武功境界。功法中的“马步粧功”、“眼功”、“易 筋经'“气功”等主练意、气,属于内功的修炼方法;而 “排打功”、“沙袋功”、“粧靶功”、“铁臂功”则主练筋骨、皮 肉和劲力,属于外功修炼的方法。

在少林拳法中,内功与外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 作用、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没有深厚的内功基础,不会 运用意念、呼吸和内劲在拳法中发挥作用,单凭肢体的肌肉 力量,很难发挥出拳技应有的威力。因此少林拳法中十分注 重“神聚则气聚,气聚则力发”内外相合的拳法原则。通过 内外功相结合的锻炼方法,使习武者达到“外有强健筋骨,

内有坚实脏腑”的健康状态。

多年来的实践诋明,通过内功的锻炼,可使习武者经络

 

顺通、气血不滞,对保障人体内部的健康十分有益。练拳需 要用力、用意、用气、用神,消耗体能。如果不知用内功锻 炼的方法“储能”,不注重“以功养拳”、“以内养外”的传 统内养功夫,长期消耗下去,身体就会受到损伤。有些习武 者只知刻苦练功,而不知养气、养血、养神,不但功力不见 増长,而且还会长时间地感到精力不佳、底气不足,拳脚无 力。因此,习武者要特别重视内功与外场的结合修炼,不可 偏废。只有内功练得扎实,自感精力充沛,才能做到“意至 则气至,气至则力充”,达到意念、呼吸、劲力和谐统一的 拳法境界。

内功的锻炼还有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功效,尤其“易 筋经”、“少林气功”等功法,可有效地提高生理机能,改善 体内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増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 经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由于有意识地锻炼 了呼吸机能,可使胸腔、腹部肌肉逐渐有力,扩张与收缩能 力加强,这对于増强腹腔的内应力、抵御外力的打击、减少 内脏的震动与伤害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少林拳谚中 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 身”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拳法套路和外功练习达到一定程度 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内功的修炼,使拳艺、功法水平在原有 基础上稳步提高#

第八节怎样学习传统少林拳

学习传统少林拳要经过一个细致的理解和长期的锻炼过 程,由于初学者的年齡、身体、环境、条件不同,因此在学

 

习少林拳时,要根据拳种特点进行选择,以适应自己的具体 情况和需要。初学者学习少林拳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自学 渐进、持之以恒、下得真功、端正学风9

._、自学渐进

一般爱好者在缺少老师的情况下,可以看书自学。看书 自学时,要从简单、易学、容易理解的拳术入手,可预先 将书从头至尾通读一遍,对整个篇章和每个阶段的内容 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自B的兴趣、爱好和可行 程度进行选择。在自学过程中,有人往往只看图不看文字讲 解,忽视技术要领和提示说明,因而容易出现偏差。初学者 一定要仔细理解文字说明,搞清楚拳术动作的运动轨迹,将 图中所标的运动路线(实线、虚线箭头)对照文字细心领 会,将拳脚运行的方向、起止点、定型姿态、力点、身体的 位移、重心的变化等细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分清单个动 作与连续动作的界限,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这一过程应 依如下的顺序进行:参照书中的图像动作,结合文字说明, 依次从上到下(即手眼身步)将方向、手型、手位的变化路 线,眼神的配合,身体形态与角度,力点和重心,步型、步 法或腿法的所在位置,逐一模仿和体会,并将其协调地组合 起来,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待完全掌握这一个动作后,再 学习、分析下一个动作。其间要特别注意组合动作的协调、 动作的定型与巩固。同时还可对照书中插图照着镜子进行练 习,用自测的方法随时纠正错误动作。这样从单个动作—— 组合动作——分段动作——全套动作,不仅能学会拳术的结 构和动作的方法,而且还可以逐渐理解拳术的规律、技术要

 

点和有关知识。

在看书自学时,最好隨时标出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以 便在练习中有所侧重。如遇疑难,可求助于有实践经验的人 进行解答和指导,然后在练习中加以验证。对于劲力、速 度、节奏、动作幅度、布局风格,以及运动量的调节等具体 问题,可通过观摩武术表演来借鉴别人的处理方法,并根据 自己的年龄、体质、练功目的做恰到妤处的处理。

无论是自学或从师学习传统少林拳,都要重视基本功的 练习,把基础打好,才能稳步提高技术水平。传统少林拳对 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也较全面。没有相应的速度、力量、 灵敏、柔韧、酎力等素质为基础,就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套路 动作和实战技术。

练习少林拳,要将基本功和身体素质锻炼放在首位,并 且贯穿始终,专项基本功的训练是不能忽视的,诸如手型 (拳、掌、爪、指)、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丁步、四 六步、跟步、仆步、歇步、插步)、桩功(四平马步桩、技 击桩)、手法(冲拳、撞拳、横擂拳、崩拳、撩拳、抽拳、砸拳、钻 拳)、肘法(顶肘、撩肘、横击肘、挑肘、压肘)、腿法(弹 腿、蹬腿、踹腿、铲腿、扫腿、里合腿、外摆腿、截腿、踩 腿、丁腿、顶膝),以及各种平衡、跳跃、滚翻、拧转动作, 都是少林拳基本功的重要内容,务求正确、规范,细心体会 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劲力感觉,使每一动作过程都 能按照技术要领,达到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在基本功练 到一定水平后,才可开始进行拳术套路学习。

在拳术套路的练习有了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才能过渡到 实战拳、法相结合的阶段。此后还要经过实战专项技术素质的刻苦训练,才能适应实战的需要,増强技击实力,传统少林拳的练习过程,是沿着一条基本素质训练—— 专项技术素质训练——拳术套路训练一实战专项技术素质 训练——实战拳、法相结合的途径而循序渐进的。

二、持之以恒

练好传统少林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过长时期 的刻苦锻炼。拳谙讲:“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功成千 曰始上身”。练功、学拳不能仅凭个人的兴趣,更不可贪大 求多,好高骛远。很多有成就的武术家,一生只舎苦钻研一 种拳术,行、立、坐、卧都在思考拳技,如此刻意逭求,到晚 年还认为自己所学仍未达高深境界,所以真正练好一种拳术 实属不易。

拳谙讲“拳无百日之功”,学拳就要有恒心,有毅力, 长年坚持,不,能一曝十寒9要想较快地学会少林拳,就必须 从基础开始,步步扎实地去练,不可急于求成。从初学开始 就要养成自我检查和监督的习惯,提高练功的自觉性。即使 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完成规定的运动 量,并将每次练习的重点和老师的提示与自我体会,及时地做 好记录和总结,做到心中有数,不易忘记。只有这样对自己 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日复一日,才能逐步养成习武习惯。同 时,练拳不仅要有兴趣、求知欲和信心,而且对于环境、时间 的选择也十分重要。练功的地点宜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幽 骓、安静的地方,时间宜选择在清晨和晚上。对时间和环境 的有意识选择,可以激发浓厚的锻炼兴趣,会使人感到如置 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怡然陶然,觉得练功习拳是一种

 

乐趣和享受,这样对保持和提高练功情绪,长年坚持锻炼, 具有很好的心理辅助作用。

初学阶段,在练拳时容易出现一些困难与挫折,练习方 法不当甚至会受伤不要误认为这是练功的后果。遇到练 功、习拳中的问题要认真分折,找出原因,必要时请教有实 践经验的人和专家,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解决。只 要练拳的方法、手段正确,练习时间、环境安排得合理,一 般问题都会在持之以恒的练功实践中得到解决。

三、下得真功

练习传统少林拳要有吃苦的精神,所谓“一日练一日功, —日不练十曰空%来不得半点含糊。练拳既不能操之过急, 拔苗助长,也不可放松要求,马虎松懈。少林拳的锻炼是思 维和肢体高度协调的综合性训练,需要经过一段真切甚至是 痛苦的磨练过程。基本功的练习既祜燥又耗时费力,练后还 会腰酸腿疼。像“正压腿”,传统的锻炼过程为顶、磕、吻、 拂四步练法,它体现了练功过程中的具体要求顶”是在压腿 过程中,尽童使头顶逐渐接触被压腿的脚尖,体现了练功的 初步深度;“磕”是在“顶”的基础上使前额逐步触及脚尖, “吻”是在“磕”的基础上,使嘴唇接近脚尖;“拂”是在 “吻”的基础上,使下颏“拂”到脚尖,并能长时间地合 住。这种经过长期刻苦训练、逐步加强的腿部柔軔性,将会 为拳法的灵活和腿法的运用打下牢固的基础。传统少林拳的 套路、实战方法和功法内容十分丰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 握,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则需要的时间更长。练拳路上没有捷 径可走,只有付出汗水和时间。夏天不能因怕热而少练或不

 

练,冬天不能因怕冷而减功或停功。所谓“夏练三伏,冬练 三九”,就是强调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其次,在专习一种拳术的同时,可以通过观摩、学习其 他的拳术技法、节奏风格的运用,并细心揣摩/吸收探索别 人的经验,用以丰富和充实自己,将诸家之长集于一身,拳 技必会有更大的提高。

四、端正学风

练习传统少林拳要有诚实的态度,下真功夫,学真本 领。努力将所学的每一个功架、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身法、眼法、平衡、腿法、跳跃等动作,都做得规范、准 确,真实、完整地继承传统拳术的结构、风格和实战技术。 有些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总想先了解动作的实战含意,而 一旦知道用法后,便不再刻苦用功练习了,这样在实际格斗中 很难使用得上,偶而得手时还会因手上没有分寸而导致伤害 事故。还有一些初学者不经过基本功、专项基本技术的练习, 一开始就进行难度较大的拳法练习,结果往往不得要领,愈 练*感困难,直至半途而废。这种急功近利的学风是绝难练 出真功的。所以拳谚中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 武者要引以为戒。

另外,初学者不宜随意改动套路内容,更不能将其它拳 种的技巧和非武术动作硬塞进套路之中,片面追求所谓的表 演效果和演练技巧。要集中精力,在拳术的功$、方法和功 力上多下功夫,体现传统少林拳术“招招有势r势势有法,

法法有用”的实战特点,与其固有的格局和风貌,通过刻苦 的锻炼,使套路的技击、健身与艺术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第二章少林拳中的手、眼、

身、法、步

北派少林拳法素以近身搏击见长,注重从实际出发,要 求习武者“眼前无敌似有敌,平时练功莫放逸,一旦进入疆 场后,少流血汗多杀敌”。在这种注重实战的思想指导下, 前人积累和总结了一整套锻炼的程序和方法。同时对于拳法 动作要领,也要求得更加严格。其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 力功”,就是少林拳术中长拳与短打的功法精华。可以说, “手眼身法步”是拳法外在形态的要求,而“精神气力功”则 是拳法内在功法的体现。下面仅就手、眼、身、法、步时技 术内容,分别扼要介绍。

第一节手型、手法

少林拳术的手型、手法根据实战中不同技法的要求,随 攻防招式的变化而各有其用。拳谚中讲拳家一伸手,便知 有没有”,这说明手型、手法在实战中运用的正确与否,直 接影响着战术的效果。在北派少林拳法中,以拳(四平拳)、 掌(柳叶掌、八字掌)、勾(鹤嘴手)、爪(虎爪)、指(金翦 指、三阴指)为主要手型。另外,还有单凤眼拳、双凤眼拳.鹰手拳、蛇形掌、龙爪掌、鹰爪、龙爪、鹤爪、凤眼 勾、金刚指、金铲指等特有手型。这些手型在拳术中的运用* 突出体现了手型、手法在攻防实战中的不同特点和技法风格。拳型手掌伸直后,四指并拢用力向内卷屈,指端顶住掌 心,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图1)。

图片1

 

要点:拳握紧后做到拳面平、拳腕平、拳眼平、拳位平。

拳法:各种拳型在实战中的相机运用称为拳法。在格斗 中,拳与对方身体相接触的位置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拳 峰”。由于“拳峰〃的变换,而使攻防过程的技术方法和攻 击目标起相应的变化,进而形成不同的拳法类别。例如以拳 面为拳峰的技法有冲拳、撞拳、横擂拳等,其中冲拳又分为 俯拳、立拳、仰拳、斜拳、下栽拳、反臂冲拳等用法;以拳 背为拳峰的技法有前崩拳、上崩拳、横崩拳、贯拳、反臂下 砸拳等》以拳轮(小拇指一侧肌肉较厚的部位)为拳峰的技法翁反撩拳.劈拳、扫拳、油拳、抛拳等;以拳眼为拳峰的 技法f3‘撩、挑、扣、托等。

掌型

柳叶掌:四指挺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图2)

 

八字掌:四指挺直略分开,拇指与食指尽量撑展,呈八 字形,掌心微内含(图3)。

图片3 图片2

 

荽点,成柳叶掌时,掌、指都要用力挺直屈腕时,以小搢 一侧朝前为力点;八字掌掌心朝前时,以掌心或攀根为力 点,同时指端要有略内扣之意。 _

掌法

柳叶掌:在技法中有以指端为攻击手段的穿掌、 戳掌、插掌、钻掌;以掌心、掌背为攻击手段的扇掌、 拍掌、压掌、挑掌;以掌外缘为攻击手段的削掌、砍 掌、扫掌、撩掌、搂掌、截掌、格掌、挂掌等。八字攀在技 法中的运用常以撞掌、扑面掌、反击掌、托掌、推掌、按 掌、抽掌、劈掌见长。在具体运用某种掌法时,必须与拳衣 技法相配合,做到出掌迅疾,收掌快速,顺势灵变,虚实并用* 勾型

鹤嘴手*五指指端并拢成尖,手心内含,腕部屈曲(图4)

图片4

要点:四指用力并拢,指关节不可伸直,做抖腕啄击或属腕巧庐时,,腕部要用力。

勾法勾手在北派少林拳中,有以勾尖为主要技法的 戳、捏、啄;有以勾指为主要技法的刁、拿、镇、扣I还有 以“勾顶'“腌背”为主要技法的撩、撞、弹、崩、压、砸 等。勾法的使用讲究连续性,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求拿 中有打,锁中有压,刁中弹崩,十分迅猛、灵巧。

爪型

虎爪:五指尽量张开,指端内扣撑圆,掌心外挺(图5)。

图片5

 

要点:爪形饱满,掌指间均勻分开,指端用力内扣。 爪法:虎爪以形取意,借以现虎形之技法。具体用法包 栝以指端为主的抓、挂、拿、戳、拒和掌、指互用的撞、 推、搬、托、掮、扑等主要技击方法。

指法

金翦指:食指与中指挺直并垅,无名指与小指屈握于掌 内,拇指内扣,屈压于无名指与小指第二骨节上(图6)。

三阴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挺直并拢,拇指内扣屈压 于小指的第一骨节上(图7)。

图片6 图片7

 

要点:指端用力前挺,力达指端,腕与掌背平直。

指法:多用于点、戳、截、挑、钻、探、弹、按等技法 中,与拳法相配合,常以突变、迅疾、冷脆、准确的特点, 给对手以猝不及防的打击。但指的运用要特别慎重,同时要 加强手指的力量性训练,避免指端和骨节受伤。

以上各种手型、手法的运用,必须严格按照少林拳特有 的风格进行。在劲力的运用上,要“发于腰、传于肩、催于 肘、达于手”。在拳术练习和实战过程中,要达到手法突变、 攻势凌厉和协同互用,就必须做到腰胯灵活,肩背顺展,手臂 有力,运转自如,手型相机而变,迅疾突发。同时,要达到 防护得法、攻之有效的目的,还必须加强“外功法”的练 习,进行各种手型的“功力”锻炼。少林拳术在拳法实战中要求

 

求以刚劲为主,但同时又要体现“刚柔相济”的技法原则, 在战术上讲究“逢刚柔化,逢柔刚进%

第二节眼法

在少林拳术中,眼法是体现神态、捕捉战机和实施战术的 关键。“手似箭、眼似电,手眼相跟,随身变”。拳术练习中 的眼神变化,是随着动作的主动手和攻防方向相应变化的, —招一势都需要与眼神相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拳术形神 兼备,气势饱满,而且可以使拳法协调一致,给人以充实、 清晰、威严、慄悍的感受。在实战中,要目测距离,判断对 方招法、技法的变化,即所谓“其机在目,预晓敌变”,对 采取有效的进攻和防御手段,将起到直接的作用,有利于战 术上的“先发制人,后发先至%拳谚用“拳法之神,眼为 先”、“拳无神气,空耗其力”、“眼为心之舍,眼到手到方为 妙”和“拳似流星,眼似电”来描述眼法在实战和训练中的 重要作用。注重眼法在拳术中的相机配合,不仅从演练的角 度上可使形体动作、灵动气势、风格神韵得以完整统一,而 且威武、凌厉、多变的眼神还会使对手望而生畏,为获得主动 权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节身法

少林拳术的身法是以腰部为中心的躯干和拳术动作相配 合,并与攻防意识密切协调而后变化的方法。少林拳术的身 法主要有闪、展、腾、挪、起、顿、吞、吐八法。这八法的应

 

用,都是以腰为运动中心的攻防技术在#法中的体现。拳谚 讲“掌、腕、肘和肩,腰、背、胯、膝、脚,上下九节劲,1 节节腰中发”,“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起于足跟,强 于腰间,发于手足”,这些都说明腰在拳法中的重要作用, 要想使身法闪展灵活,进退得法,吞吐自如,就必须在曰常 的武术基本功训练中,加强腰部及胸、背、腹胯的柔韧性和 力量的训练,使之有效地协调人体以腰部为中心的形态变 化,为技击方法的实施做好铺垫。例如传统功法中的“涮 腰”、“拋腰”、“翻腰”等,对培养灵活有力的身法有着很好 的辅助作用。腰功练习要准确、协调地配合手、足具体 的攻防动作,反复练习与感觉,对照和模仿老师的技术示 范,严格把握动作细节,使技法达到正确、纯熟的程度,所 谓“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躯干部位灵 活自如,与手、足动作协调一致,才能形成动势多变、刚柔 并举,迅蓄疾发、劲力顺达的拳法。

第四节方法

在少林拳术中,踢、打、摔、拿等主要技法的实施过程 即方法。在少林拳法的套路形式中,强调“拳打一条线”, 即每一动势的形成,都要使其手位、脚位、头位(鼻端)垂 直一线,使拳法动势疾中求平稳,动中求端正。

“远之拳足,近之膝肘,靠之以摔,相机以擒'在方 法的应用上,要根据不同的实战距离、时机及对手的不同特 点,采取相应的动作。在具体打法上又讲究“避实击虚,快 攻猛进,声东击西,晃上击下,攻防并施,刚柔并举。在

 

踢法、打法、摔法、拿法局部技法中,有其固有的一套方 法6例如腿法中有弹、蹬、截、踹、踢、闯、铲、点、打、 摆、跺、撩、戳等技法;打法中有冲、撞、劈、挂、崩、 扫、撩、顶、拍、点、掏,砸、挑、贯、扣、截、按、削、 砍、抓、戳、推、掐、弹等技法,摔法中有缠,别、抱、 压、背、绊、踢、靠、穿、耙.拧、推等技法;拿法中有缠、 拿、压、刁、锁、扣、裹、拧、托等利用力学原理控剌对方 关节的方法。在少林拳中,仅拿法就有七十二种之多。这些 技击方法在3常练习中,应逐渐做到因势利导,适时适势地 制造战机,淋漓尽致地发挥各种技法的技击效果。

第五节步型步法

北派少林拳术的步型,步法,属于两种不同的形式,步 型指静态定型,步法属动态形式。无论是由动态转换为静 态,还是由静态转换为动态,都十分讲究“进步迅疾、轻灵 稳实,进退有法,落步有根”。拳谚中讲:“练拳容易,走步 难”,“总有千变万化,步为拳法之根”,“步为一身之根,劲 力之源,运之枢纽,变化之机”。步型、步法在实战中的正 确运用,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下面介绍步型。

一、9步(又称弓箭步两腿前后站立,中间距离约为 本人脚长的3—4倍;两脚间的横向距离相当于本人的脚长; 前腿屈膝半蹲至大腿接近水平,膝前垂直线与脚尖相对,脚 尖猷内扣;后膝挺直,前脚掌向内扣I两脚全脚掌着地,身 体重心略偏于前脚。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图8),右脚在前为右弓步

图片8

要点立腰沉胯,身体朝弓步方向,两脚脚趾抓地,保 持重心平稳。

二> 马步(又称騎马蹲裆式):两脚平行分开,中间距 离约为本人脚长的3倍,两脚尖朝前,两腿屈膝半蹲,两大 腿接近水平,膝前垂直线与脚尖相对,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 间(图9)。

图片9

 

要点:身正腰直,臀部内敛,两膝外撑成圆裆,脚趾抓 地/保持身体重心平稳。

三、仆步:两脚左、右分开,一腿屈膝全蹲,膝关节略 外展,脚尖外摆;另一腿伸直平仆接近地面,脚尖用力内 扣,膝关节挺直,两脚全脚掌着地,身体重心偏于屈曲腿。 左腿平仆为左仆步(见图10),右腿平仆为右仆步。上体略转 朝仆腿方向。

图片10

 

要点:髋关节尽量松开下沉,平仆腿要向外蹬劲,脚 跟、脚外缘不得掀起,塌腰敛臀,沉胯扣脚,重心平稳。

四、 虚步:两脚前后站立,中间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2 倍,后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脚尖外展;前脚尖点 地,脚面绷直正对前方,身体重心落于后腿。左脚在前为左 虚步(图11),右脚在前为右虚步。

要点t胯正腰直,臀部内敛,虚实分清,重心平稳。

五、 歇步》两腿交叉全蹲。前脚脚尖外展,全脚掌着 地;后脚前脚掌着地,脚跟抬起,臀部坐在后腿脚跟上,身 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右腿在前为右歌步(图12),左颺在前为左歇步

要点:前脚成横向脚位撑地,两大腿贴紧I立腰沉 胯,转动灵活,端正安稳。

六、跟步:两脚前后站立,两腿屈膝半蹲。前脚脚尖略 内扣,膝前垂直线与脚尖相对I后脚脚跟拾起,脚尖朝前, 前脚掌着地,大腿与地面成垂直。前后两脚间的距离约为本 人脚长的两倍,左右横向距离约等于本人的脚长。右腿在后 称右跟步(图13),左腿在后称左跟步。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

图片11 图片12

要点,上体略前倾,沉胯合裆,前脚趾抓地,后脚向后 蹬地,臀部内敛,保持重心平稳。

七、四六步(又称三才步)*两脚前后站立,中间距离 约为本人脚长的3倍,前脚尖朝前,略内扣约5度;后脚尖 外展约45度,两腿均屈膝半蹲,身体重心若以十分计,则为 前四分、后六分(图14)。

 

要点:身正腰直,臀部内敛,后膝前垂直线与脚尖相 对,前膝端不超过脚尖;两腿含内合力!脚趾抓地,保持身 体端正、重心平稳。

八、丁步:两脚左右站立,两腿屈膝半蹲,支撑脚脚尖 朝前,全脚着地,另一脚脚尖点地,脚面绷直成丁字形,身 体重心落于支撑腿。右脚尖点地为右丁步,左脚尖点地为左 丁步(图15)。

要点:臀部内敛,立腰沉胯,虚实分明,重心稳固。

 

九、插步:两腿交叉,两脚间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3—4 倍。前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乎,脚尖外展,全脚着地; 后腿伸直,脚前拿着地,脚跟抬起。上体向前屈腿的外侧拧 转,重心移向屈蹲腿。右腿后插为右插步,左腿后插为左插 步(图16)

图片13 图片14

要点:屈膝腿的脚位要扎实平稳,伸直腿的脚要向后蹬 劲。

少林拳术的步法包栝:上步、退步、弧形步、跨步、纵 跳步、闪展步、扣步等。步法运用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动 作的协调、战术的配合及效果。

在日常练习中,首先要加强步型的专门练习,使姿势规 范,变化迅疾,定势稳固。其次要加强步法的转换变化能 力,同时还要加强速度的练习。在动作中要做到各种不同的 步型相互衔接得法,步法运用自如,并根据战机和战术的变 化做到灵活稳实,上下一劲,“步到、身到、拳到,完整一

气,突变迅疾”。另外,还要加强步法与拳法的具体配合, 从实战攻防意识出发,使左右闪展、进退都符合“防中有 击,击中寓防”的原则,手法、眼法、身法、方法、步法融 贯一体,神形合一。

浏览4,03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