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心意拳,应该知道心意拳有哪些劲道?
心意拳含有五劲,即踩、扑、裹、束、绝。在练功过程中 总体上来说有刚劲、柔劲、化劲三步;在实战搏击中若细分 之,则有寸劲、整劲、斩截劲、吞吐劲、抖弹劲等等。
这些劲法如何区分?
踩、扑、裹、束、绝,这五劲是指心意拳的身法而言。刚 劲、柔劲、化劲等是心意拳练功的具体三步练法和技法上的发 劲。练法的劲与打法的用劲是不同的。如踩劲,踩只是控制敌 方不能进退,而寸劲正好是敌人进退不得的时候,我击敌时再 发出的劲,它可以将敌人打倒,又脆不快。又如裹束劲,这只 是心意拳进攻前的蓄劲;蓄而后发,才是打。又如绝劲,它是 心意拳绝断的劲法,斩劲、截劲就是绝断劲,斩截也是战术上 的阻止和截击击打敌人的劲力。
再说说刚劲、柔劲、化劲的表现形式。
刚劲是心意拳的整劲。人的手、脚等直接发出的较硬的劲 就是刚(整)劲,这种刚(整)劲在主动打击敌人时必须要用 到。可以这样说:“武术中没有刚(整)劲就无法打击敌人。” 但刚(整)劲必须以身体最坚硬的部位去攻击敌方身体的最薄 弱的部位,用以打击敌方,制服敌方。
柔劲,人体所发出的较软的劲就是柔劲。这种柔劲,从表 面是看不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当敌人向我进攻,我首先要对 敌人的攻法进行观察或者试探。当敌人用刚劲向我击打过来 时,我不能以刚对刚,而是以柔克刚。怎么克?这要等敌人向 我击打的攻劲已过,我乘机反击的时候,再发我的刚(整) 劲,击打敌人,以克敌制胜,这是一种。还有,当敌方向我击 打过来时,我并不主动闪开,而是顺其手或者脚的来势,以柔 而粘、粘而化之;当敌方攻劲已过时,我乘机再击打敌方,这 也是以柔制刚,这是其二。第三,当敌方向我打来时,我干脆 接而不打,让敌方的攻击力就像子弹打在棉花上,使敌方的攻 击不能发生效力,使敌方自己消耗自己的功力。中国的各类武 术拳种中,其劲道差不多都是刚柔相济的,这两种劲一般是结 合在一起的,心意拳强调“刚柔相济”也正是这个原因。
所谓化劲,就是敌人攻来,我不顶、不抗、不丢,而是顺 其来势,粘住敌人攻来的手或者脚,对来劲进行化解。这种化 劲,基本上也是不显露的。
练习心意拳怎样找劲?
心意拳的找劲、发劲看似简单,其实也很深奥,如果有明 师指点,找劲、发劲就很快,若无明师指点,光靠自己摸索, 虽也能找到一二,但这样耗时间太长、太久,出劲太慢,耽误 人的光阴。心意拳的劲道,其中融有阴阳学说、人体生理学 说、人体骨骼、肌肉、神经学说以及几何学、力学等在内,这 些学说综合起来兼而有之。从我们说心意拳的内外兼修、上下 一体来说,心意拳的外形要合,内里才顺。因此,不管心意拳 的内外均是技击术的母体,而技击术又是心意拳的体用。因 此,心意拳的宗旨是心欲动而周身无有不动的,意一发而周身 劲力无有不发的。故《六合心意拳谱》中说:“心一动全身无
KkS i 泰驾 要KkS i 泰驾 要有不动。”因此,在心意拳的练劲、找劲过程中,仍要从心意 拳的形体合顺、心意合一、周身齐动上去练习,去寻找。
K
kS i 泰
驾 要
K
kS i 泰
驾 要
当然,任何武术都有上、中、下三乘之分,由低级逐步到 中级直至高级这样一个过程,心意拳也是这样。找劲、发劲只 是心意拳实战搏击技术的初步技能,练习者由找劲到再发劲, 反复不断地练习,一定要配合呼吸,于是由神到灵,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心意拳的上乘境界。
心意拳的灵劲是什么?
灵劲是心意拳的上乘劲道。灵劲是心意拳的高级劲法。心 意拳要想练到上乘,必须要练出灵劲才行。正如歌诀言:“练 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难躲,遇敌好似 弓断弦。”
这首歌诀是心意拳六世买壮图大师传给他的徒弟丁兆祥 的,然后由丁兆祥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的。歌诀的意思是说:要 想练习心意拳很容易,但是,要得到心意拳的真正上乘境界可 就难了;也就是说,要练好心意拳的“形”容易;但要知道它 的真谛不容易,练出心意拳的灵劲就更不容易。心意拳由练形 到找劲,这有一个过程,而心意拳的劲道、灵劲是最上乘的。 心意拳的根本是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要做到这六合相 聚,也就是心意拳的心意合一,身心合一,就会产生灵劲。用 心意拳的灵劲去对敌,打击敌人,敌人是难逃的。
心意拳是以模仿动物生活习性以及在捕食过程中所用的搏 击技巧作为拳术的基本动作的,是取这些动物的某些兽性来弥 补人的野性的不足。心意拳主要模仿了龙、虎、鹰、费、熊、 鸡、马、燕、蛇、猴十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作为人类搏击手段。 心意拳中的动物大多具有凶猛、精悍、快速、毒辣等兽性,所 以,心意拳则具有凶狠、快速、威猛的特性。但人毕竟是人, 而心意拳又是人创造的,所以,练心意拳的人似乎具有某种兽 性,但其内心深处仍有着强烈的人性。人创造的心意拳,其中 有比动物更高级的智慧在内。心意拳要求有灵性,它包括了刚 柔相济、智勇结合的东西,因此,更讲战术、方法、机巧和灵 活。这就是我们将学习动物的灵性用在拳术上叫做“十大灵 法”的原因。也是在这十种动物的真性的基础上加以观察、分 析、总结、提高以后得出的经验和技巧。
心意拳的先贤们在观察模仿动物的行为时,也是从动物的 本性——凶、狠、猛、毒出发,然后再提高自己的灵性——在 心意拳技法上也就是灵法。这种灵性表现在踩、扑、裹、束、 绝五劲的有机结合,就组成了心意拳的灵劲。可以这样说:如 果心意拳光有外形而无内劲,就会形体蠢笨而呆板不灵,就难 以具备心意拳攻防变化的功能。但心意拳光有内劲而无六合一 体,其攻防作用对于拳术也会因内劲无着落而散乱,也无以形 成拳术攻守变化之功用。《岳武穆心意拳九要论》中说:“总 之,机关在眼,变通在心;活与不活,固在于步,灵与不灵, 亦在于步。”这话基本道出了心意拳灵劲的关键和根本。如我 们所练的轻步站。轻步站,是心意拳的守势,就是动物们在捕 食前的准备。熊出洞,就是搏击已经开始;鸡步就是悄悄地接 近敌人;《六合心意拳谱》在谈“鸡踩步”时说:“踩步走动如 窃物然。”这就要求踩步要轻,要轻轻地、悄悄地接近敌人, 才能够打到敌人。《六合心意拳谱》告诉我们:“要想打得远, 必须脸对脸;要想打得美,必须嘴对嘴。”这就将心意拳定为 短打类拳术,也是心意拳应敌斗敌所总结的灵法之一。心意拳 讲究进退、攻防、反侧、顾打,就像老虎在追击猎物时不断用 前爪去拨转、拦截猎物一样。心意拳是不断地转换左右偏门、 侧身击敌、翻身顾前后,从而成为心意拳的十大灵法之由来。
浏览6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