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 咏春拳”与“永春拳”是有一些区别的,因为后者里面有更 多的南少林拳的成份。根据叶问老宗师的手迹得知,是当年少林 . 寺的一场大火才最终造就了昧春拳的创立,尽管“火烧少林寺” 之说在时间上存在着争议(一说是清康熙年间,一说是在雍正年 间;还有种分歧是认为到底是火烧北少林还是南少林,因为传说 中此两间少林寺都被烧过),但在“北少林”与“南少林”的分歧 上应该是当时火烧的为南少林才对。因为不可能两座少林寺同时 被烧,其次是后来的昧春拳在风格上应与南少林更为接近。在这 场大火中,有五位“长老”(拳术顶尖高手)杀出了重围得以逃 生。他们是五枚、至善、白眉、冯道德及苗显,这就是后来历史 上有名的“少林五老二而清廷之所以要围剿与火烧少林寺,是 因为清廷满族向来信奉佛教,故而对僧侣监管得比较松,渐渐地 少林寺已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反清复明基地,当然也是由于叛徒告 密才引来了这场浩劫。
“少林五老”全因为功夫超卓才得以在数千清兵的层层围攻 下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逃出后为了躲避清兵的追杀,便只好 四散隐居逃生。据说至善禅师由福建避于广东红船当了一名伙 夫,苗显则躲到了苗寨(云南),至于五枚则来到了遥远的川滇 边境(即四川省与云南省的接壤处)之大凉山。其中五枚虽是女 性,却同样精通各门少林武艺,尤其精于福建白鹤拳(广东亦有
一种白鹤拳,据说乃由西藏传来。福建的白鹤拳由于发源自福建 永春县,所以又叫永春白鹤拳),据说五枚在皈依佛门之前便是 一名拳术高手,所以当时虽被追杀,却始终未放弃拳艺的修习, 这一时期由于她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再不能用过去的硬朗的格 斗技术与风格去与敌进行搏击了,所以便下决心对现有的拳艺进 行改革,并由于自己是女性,因此要打败强敌,必须靠精湛的“技 巧”去取胜。一次,她偶然看到了一场特殊的打斗:一只鹤与一 条大蛇在相斗,当时她参悟到了鹤的“啄”击之“中线攻击”与 蛇的“刁钻、灵动”,当然在她所创立的新武术体系中虽并没有 采用蛇或鹤的象形技巧,却是利用了它们的格斗原理与灵性。在 这里先不说五枚到底有没有看到“蛇鹤斗”以及有没有从蛇鹤斗 中吸取什么原理,但她武功超人及拳术简捷、实用则似乎是不容 置疑的,因为她还教出了严昧春这个好徒弟。
有人说五枚所创出的这种拳法实际上仍是南派少林拳,但事 实上,她的新武术体系已与原有的南少林拳风格有所不同。例如 原有南派少林拳大多采用“长桥大马”之势,招势沉雄刚劲。而 她的新体系则采用的是“短桥窄马”,注重以巧力胜强敌,因为 作为女性的五枚不可能拉开大马步同人去搏斗。所以说经五枚革 新后的新武术体系,已与原有的南派少林拳法中的某些体系大有 不同,而且也似乎更适合女性练习。
话说当时清廷火烧少林寺后,并没有停止对那些逃生者的追 杀及对一些俗家弟子的清剿,其中有一个叫严二的俗家弟子同样 为了躲避追杀也来到了大凉山脚下,由于这个严二能做一手好豆 腐,因此便同女儿严逾春开了一家豆腐档维持生计。五枚师祖经 常下山买他们的豆腐,因此慢慢地便熟悉了起来,但这时五枚还 没有教严珠春武功的念头。只是到了有一天,当地的一位年过半 百的土豪看中了年轻漂亮的严咏春而欲强纳她做小妾时,五枚才 偷偷地把泳春带走了。因为早些时候她们通过交谈,五枚已得知
泳春自幼由父母做主已许给了一个闽籍商人梁博僖,但这时五枚 为了避免暴露身份又不敢公然出手相助,只好把自己的武艺传给 了严诛春,因为她知道“送人一鱼”,不如“授人捕鱼之技二而 且直到五枚认为昧春足以对付那个土豪时,才让她下山回家。严 咏春的再次出现又乐坏了那个土豪,但昧春却提出了一个好象正 中他下怀的条件:“除非能将她打败,否则什么也别想疽’由于这 个土豪自幼年时家里就给他请了个护院武师教他武功,所以几十 年下来倒也练就了一身好拳脚功夫,因此便爽快地答应了咏春的 条件,在他看来几个壮汉一起上都不是自己的对手,击败一个弱 小女子又有何难?对此为防止咏春反悔还决定进行公开比武。但 令这个土豪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比武时严斌春只一个“摊手冲 拳”便将自己打得满面血花,接下来再攻又被泳春连续击倒在地 数次,不得已,只好俯首称臣。这个土豪说话还是算数的,从此 以后再也没有来骚扰过泳春,后来诛春也曾再次到五枚那里去深 造这门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小制大”的精妙武技,但五 枚却并没有告诉她这门斗艺叫什么拳法,只是告诫她勿轻易将秘 技外传。
后来严氏一家等风声过后又回到了故里,而严谏春亦顺理成 章地嫁给了同样是武术高手的梁博俸,不过据说这位梁氏高手也 并非娇妻的对手,所以珠春便又将这套秘拳教给了自己的丈夫。 由于现在梁博俸“二艺合一”而拳艺高超,无人能敌,人们便问 他练的是什么名拳,梁博俸也不知叫什么拳,便随口答曰“昧春 拳”(当然人们也并不一定知道他妻子叫严诛春)。为了不使这套 极为厉害的拳法失传,梁博俸便将这套泳春拳教给了一位族亲梁 兰桂,这是一位以医治跌打为生的武林高手,由于他也是带艺投 师,所以进步极快,很快亦成为当地一代名师。咏春拳同中国其 它传统武术门派一样强调“传内不传外”,由于梁兰桂无子,因 此他便将这套绝艺传给了一位近亲黄宝华,这个黄宝华后来成为
戏班中的出色武生,他则将速春拳教给了戏班中的另一位武术好 手梁二娣,至此诛春拳总算没有出梁氏门第。这位梁二娣可不简 单,他不但继承了梁兰桂的衣钵,而且同时又是“少林五老”中 至善禅师的入室弟子,由于至善禅师从“少林大劫”逃出后化装 进入戏班红船,并成了一名伙夫,所以已无人能认出他。由于所 从事的工作注定了他不能经常上岸去活动,因此闲来无事便舞棍 自娱。他原在寺中之时便以棍术最为拿手,加上这些年的潜修苦 练,因此棍法已达化境。当然那梁二娣也是识物之人,一看就知 道遇到了绝世高人,便下决心拜至善为师。因为红船中人大多为 反清志士,所以至善破例教梁二娣武功亦并不难理解。还有一种 说法是至善同梁二娣来了个“互换拳艺”,亦即“拳棍互换”,不 过此说法好像疑点颇多,因为正常情况下至善与严咏春的师父五 枚是一个辈份,他不可能与一后辈互换拳艺。当然至善擅长“少 林六点半棍”则是真的,只是梁二娣在学了他的棍法后又渗入了 自己的昧春原理而已。但不管怎么说,从梁二娣开始昧春拳中多 了一套“六点半棍”则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至善禅师传下来的武功体系后来被人 们称为“永春拳”,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永春拳”与“昧春 拳”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原来据说五枚原为永春白鹤拳的高 手,而永春白鹤拳的创始人亦为一位女性,叫方七娘,所以此两 派拳术在技击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却非同一拳术,五枚与 方七娘也非同一人(已有部分武术界人士误认为此两人是同一 人)。至少五枚的i永春拳已在永春拳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
梁二娣告老还乡后又收了一位儒医高足梁赞,在昧春拳的历 史上,梁赞绝对是个关键人物,因为是他使得咏春拳名振粤闽。 这位颇有绅士风度的名医出身于书香门弟,不仅医术高超,且能 写一手好书法,在当时的南粤经济重镇佛山可称得上是一绝。不 过这却是一个外柔内刚之人,因为他的“佛山拳王”威名是完全
第一童 博春拳源渣崔1第一童 博春拳源渣崔1靠实力打出来的,而不是像有的武师那样是靠“宣传”出名的, 是他将诛春拳由“地下”转入“地上”的,他的连番征战逐步确 立了咏春拳的成名。由于他从无败迹,因此人们又尊称他为“佛 山赞先生”,这时梁赞虽名振一方,却未曾有设馆授徒的想法,只 是在闲来教教几个子侄以自娱。
第一童 博春拳源渣崔1
第一童 博春拳源渣崔1
佛山向有“武术之乡”之称,习武者甚众,要想以拳勇出名, 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今梁赞实至名归,以豚春绝艺名振一时, 自然有很多人想投入其门下。当时有个来自广东顺德叫“找钱华” 的武术狂热追求者便一心想拜梁赞为师,这个以找续碎银为生的 汉子真名叫陈华顺,自幼生得高大结实,且从小痴迷武术,可当 时诙春拳的规矩是“传内不传外”,只有梁氏子侄或梁氏族人才 可择人而授,而有机会学到此门被外间传至神乎其神的拳艺。所 以就凭陈华顺软缠硬磨,梁赞就是不答应,因为梁赞家资丰厚而 无需以教拳谋生。但陈华顺虽外表生得憨厚老实,却也颇有心计, 不愧是个精明的小商人,他便采取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天晚 上乘梁赞教学生时从其铺头的门缝中去偷学,因为梁赞当时都是 晚上收工后将铺门关上而在店铺中授艺,而当时的店铺又全都是 用木板门挡着,故而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缝隙。不过有一天这个“秘 密”还是被梁赞发现了,因为一次梁赞外出后,陈华顺竟在他人 鼓动下与梁赞的儿子梁春进行了一次友谊性的交手,结果竟胜了 对方,自然也就露出了昧春拳的招式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梁赞很快知道了陈华顺“偷拳”之事,便把他招至店铺问个究竟, 同时也看了一下他的身手,他发觉陈华顺只是学了泳春拳的一些 皮毛功夫,他之能胜过自己的儿了,是因为他平时用功练习,及 身高体壮的缘故,陈华顺近两米的身高加上干的又是体力活,自 然没那么容易落败。
但如今生米已做成熟粥,陈华顺已经学了一部分咏春拳,如 果以后出去同人较技落败的话,自然会影响到泳春拳的声誉,因
此在陈华顺的苦苦哀求下,梁赞最终还是答应收他为徒,真是“功 夫不负有心人”,陈华顺终于以诚心打动了佛山拳王梁赞。当然 梁赞也发现陈华顺是个学武的好材料,加以调教后必成大器。在 陈华顺当时的师兄弟中,功夫高卓的有恩师的两个儿子梁春、梁 壁,还有“猎肉贵”卢贵等人,不过据说其中是以陈华顺的武功 为最高,究其原因:一是拳艺得来不易故而倍>1珍惜,而下苦功 勤习;二是实践得多,因为他经常代师应战;三是身高体壮,正 所谓“身大力不亏”。
陈华顺后来以从师门中学来的医术为生,不过却同师父梁赞 一样没有公开设馆授徒,只是私下带着几名弟子进行修习,他一 生中的授武生涯长达近40年,但前后却只教过16名弟子,这一 点他继承了师父梁赞“重质不重量”的特点。古时候人们把门派 与声誉看得至关重要,他们绝不会因为某一位门徒之优劣而去影 响到整个门派,所以要么不教,要么就把他培养成顶尖高手。陈 华顺收徒之严格与苛刻与其师父相比是犹过之而无不及,他最出 色的弟子有吴仲素、陈汝棉(陈华顺儿子)、雷汝济、吴小鲁、阮 奇山等几人,至于他的最后一位弟子叶问则是在其70岁以后才收 下的。
叶问亦出身于佛山望族,据说自小就有三大爱好:“打功 夫,玩枪(后来当过一段时间的侦缉队长),玩雀二由于他格外 聪慧,故深得师父的喜爱,但好景不长,陈华顺在仅仅教了他三 年拳艺后便与世长辞了,不过在他临终前亦叮嘱早已代师授艺的 吴仲素要照顾好这位关门小师弟。后来叶问要离开佛山到香港读 书,因为家里人希望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叶问在香港他又碰到了师公梁赞的儿子梁壁 位正宗汰春 拳艺的拥有者,自然他不会错过这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这样直 到他24岁数时才回到佛山。当时,叶问在香港读书时并未放弃练 功,后来听同学讲有一位武师的功夫相当厉害,便想去见识一下, 结果不打不相识,他生平中第一次在讲手中输给了对方,当然也 是唯一的一次,原来这位中年武师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师叔梁 璧。叶问在跟梁壁学艺几年后才回佛山,但这时他已可称得上是 真正的昧春高手了。重要的是,他亦继承了开门师父陈华顺的秉 性,即“以事实说话”,他坚信功夫是“打”出来的,并且在他的 一系列“讲手”中从未遇到过对手,泳春拳的实战技击能在他的 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叶问宗师虽生得清瘦,但却拳风如电而相 当泼辣凌厉,更曾于1分钟内以“连环冲拳”击倒当地精武体育 会的一位北派武术名师。
叶问在佛山时亦收过一些弟子,其中最出名的有周光裕、郭 富、伦佳、陈志新等人,另外别的昧春流派的彭南师傅也曾得到 过叶问的指点。二战爆发后,叶公便毅然辞去了在警局的职务而 来到了香港,并一直到1949年才开始教授拳艺,此时叶问已56 岁,但仍拳技精湛。他在香港的早期弟子有梁湘、骆耀、黄淳梁、 徐尚田等人。叶问宗师据说生前有“五不喜”:一、不喜穿西装; 二、不喜直指人日自三、不喜随便教脚;四、不喜收女弟子;五、 不喜照相。另外,据说还有“四不教”:一、无钱的不教,因为他 学不起;二、有钱的不教,因为他可能不会用心学;三、聪明的 不教,因为他可能学得太快而不扎实;四、愚笨的不教,因为怕 他学不好。不管以上说法是真是假,都足以说明叶问宗师都是一 个很有个性的武林长者。
在叶问的弟子中数黄淳梁最注重实战且打遍全港无敌手,被 誉为“讲手王气李小龙则是于1954年由叶问宗师的另一个高足 张卓庆介绍而拜入门下的,李小龙虽在馆中学了几天觉得“很闷” 而退了出来,但在接下来的一场打斗中,于下意识的情况下使出 了珠春拳的一记“?日字冲拳”并反败为胜后,便又再次回到了叶 弗门下,不过是由“主战派”的黄淳梁师兄负责去代师授艺。这 一下更是使得李小龙如鱼得水,因为授业师兄不仅拳技超众,且
在诛春的理论上有极高的见地,所以在黄淳梁的悉心指导下,李 小龙迅速成长起来。由于李小龙同黄淳梁一样注重实践,所以他 们两人很投缘,并很快成为昧春“实战派”的代表人物。由于他 们是以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每日所学,所以最终练出来的效果可能 与其他师兄弟略有不同。况且李小龙学习武术的目的纯粹就是为 了实战与格斗,而泳春拳又刚好符合他的口味与性格,因此他对 诙春拳的学习也确实到了 “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的 地步,为了多得到师兄的个人指点;他甚至常在师兄家门口对别 的来学艺的同门师兄弟说“师兄不在二然后他就可以独自一个 人去享受师兄的单独指导了。
黄淳梁对李小龙的尽心讲授与指导,为李小龙后来成为一代 功夫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说,如果没有靠昧春拳打下 深厚的基础就没有后来截拳道的凌厉攻击力,因为截拳道的大部 分技战术手段与训练模式都直接来自于诛春拳中,例如它的核心 理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便演变自咏春拳中的“无 招胜有招”,其中截拳道的中间骨干拳法“直冲拳”便原原本本 的源自于像春拳之“日字冲拳”;而李小龙另一成名绝技“寸劲 拳”也是由袱春拳中的“寸劲”发展而来的。
李小龙的昧春门大师兄梁湘亦这样说过:“李小龙虽自立门 户成为一代宗师,但不容否认的是,他的绝大部分功夫仍是以 咏春为根本的丁李小龙自己也承认,截拳道与昧春拳的基本理 念相同,只是演绎不同罢了,他更在给授业师兄黄淳梁的信中这 样说道:“很感谢你和师父在港时多多指导我速春门径,特别是 多得您的指导与教诲而使我走上现实路。”李小龙虽创立了世界 上最先进的武术系统,他始终承认像春拳对他创立新武学所起了 巨大的作用,他亦常常对学生们说起师父的故事及像春拳的传奇。
李小龙虽于1967年创立了别树一帜的截拳道,但在1967年 以前他的教学内容还是以改良后的诛春拳为主的。即使在今天,
很多世界一流截拳道名家如英国的拉乌尔?戴维斯,美国的盖瑞? 迪尔、杰瑞?比斯利等等,就连李小龙宗师的首位入室弟子木村 武之,虽开了 40余年的“振藩国术俱乐部”,但所教的仍是以昧 春拳格斗技术为主体的“振藩功夫”(木村大师于200奔11 月底首次到香港开设为期两天的“振藩功夫特训班”)。李小龙的 第二位入室弟子严镜海,生平最拿手的也是咏春拳,可见球春拳 与截拳道的共同存在并不矛盾,而笔者个人的建议则是:“不管 你曾修习过任何拳术,咏春拳都可大大提升你的攻击之威力。”当 然,只要是存在着的东西就是合理的:泳春拳不但没有被社会的 进步与武坛的进化而淘汰,相反,它却更加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 力。
李小龙在世界武坛上的辉煌成功亦直接带旺了谏春拳,因为 人们在研究李小龙的超人武功与成功之道的同时不禁会问,李小 龙的截拳道的技术核心是什么?李小龙到底练过什么拳法?噢, 原来他练的是速春拳!正因为如此,泳春拳以比任何拳道都快的 发展速度迅速风靡全球,成为中华武术在海外最庞大的单项武术 组织。谈到泳春拳今日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李小龙功不可没。 当然李小龙胞楮拳技术系统已减少了许多花俏与不实际的动作, 而处处针对于实战与技击,以满足外国人讲求实用的要求。改良 后的昧春拳由于减少了很多多余的动作与技巧,因此也就缩短与 减少了练习时间,进而增强了练习效果。这很符合现代化社会的 快节奏,因此很容易被现代社会所接受。
浏览5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