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学


一、第二节大成奉发展简史|大成拳学





大成拳是王罗斋先生在长期从事武术研习及 与社会各派拳学接触中,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 大成拳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就是王苓斋先生及其门 人的人生历程。王茅斋自少年时期从形意拳大师 郭云深先生学练形意拳,刻苦研习,勤于究理, 且聪颖忠厚,深得郭老器重,数年内得郭云深先 生形意拳之精髓,弱冠之年便名扬乡里,数载之 内就成为当时形意拳名家。郭云深先生谢世后, 青年的F爹斋先生为研求更高层拳学真谛,实地 印证,开阔眼界,走遍中国大江南北,遍访武林 名师和拳界高手,为振兴国运、弘扬拳学而离家 出访。



1907年,壬罗斋先生离开河北深县老家,从 此在更为广泛的领域里为探索和研习中国拳学开 启了新的里程。王罗斋先生到北京(当时称北 平),得与吴淑琴女士结为伉俪,吴夫人为大家闺 秀,诗、书、歌、赋俱长,且谙习武术。而王萝 斋先生是武中豪杰,二人志同道合,吴夫人在王 罗斋先生此后的拳学成就上助益颇深,王茅斋先 生之长女土玉贞,次女王玉芳,长子王道庄均为 吴夫人所生.次子王道南、三女王玉白为钱笑佛 夫人所生。在此期间,王多斋有更多的机会得见 京城武界名流,在相互交往和参研之中进益匪浅。



191!年,王茗斋先生赴天津,与天津武师薛 颠相会,薛颠为李洛能嫡孙李振邦的得意弟子, 在津门甚有名气,功夫了得。当下二人交手只一 照面,薛颠便被王芸斋先生双手扑放倒地。初至 天津王萝斋先生便以精深的武技享誉津门。



1913年初,袁世凯令陆军部长靳云鹏在北京 成立武技教练所,王弩斋先生被聘为教官,主管 教务工作o 1913年夏,王萝斋先生应邀去袁世凯 总统府,得见河北名拳师太极星锤创始人李瑞东 先生。当时李瑞东先生是武界名人,欲在袁世凯 面前显露自己武艺,因此在众人面前与王罗斋先 生当场较技。王茅斋先生胸有成竹,侧身缓步相 迎,李瑞东迅猛相扑,眼看二人相近,众人在盼 顾之间,还未看清二人如何动手,李瑞东便被王 茅斋先生击倒坐地。至此李瑞东回老家武清,避 门不出,不介入武事。



1914年,精通多门武功的山东武师周子炎先 生,由临清县老家来北京找王芸斋先生挑战。周 子炎先生对武术尤重爱好,家资殷富,聘请过多 位武师执教,在与王萝斋先生比武之前,从未遇 敌手,皆制胜而归,在山东大有名声。周子炎先 生与王芸斋先生三次比武三次败北,甘败下风, 自此从王罗斋先生习武,成为王萝斋先生的大弟 子。后来,周子炎先生为大成拳第二代名师,徒 众颇多,其后代周海朋、周海明先生也练大成拳。



| DA CHENG QUAN XUE]



1916年,王萝斋先生在“武技教练所”主持 教务工作,任教务长之职。武技教练所名家汇集, 人才济济,当时孙禄堂先生、尚云祥先生,还有 中国式摔跤名家马玉清先生等人均被聘为教练所 教官。尚云祥先生功夫深厚,力道刚猛。一天, 饭后无事,尚云祥提出与王芸斋先生同门切磋, 尚云祥猛进步以形意拳劈拳直击王茅斋前胸,王 茅斋先生手臂自下向上斜身相迎,只一触之间, 尚云祥便觉力道不妥,手臂已无法回撤。王茅斋 先生半抖半挂,周身一发力,尚云祥便被摔扔出 去。自此尚云祥方知王萝斋先生功力深厚,对王 茅斋先生更为敬重,互相参学,二人情义更进了 ~层°



1918年,王萝斋先生又出游河南,到嵩山少 林寺会见少林高僧衡林法师。王芸斋与衡林法师 一见如故,衡林自幼习武,是文武兼通的高僧。 王爹斋与衡林切磋武功互相交流。在少林寺期间 王芸斋又得衡林之师本空法师的指点,得少林拳 立禅功心法。(大成拳养生桩中的胸肩位撑抱桩即 以少林拳立禅功为主,参以形意拳的三体式,太 极拳的无极桩而成。所以后人有称大成拳为“五 形少林”之说。)王芸斋先生在少林寺住了约两个 月,对江北诸家武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与诸武林高手的接触参究体认中,使得王芸斋 先生尽融江北武林诸家之精髓。



1918年,王芸斋先生在遍访北方武林名家之 后,毅然到中国南方地区远游,以武会友,先后 到湖南、湖北、江苏、福建诸省。



1919年,王罗斋先生抵达福建,得遇人称 “江南第一妙手”的解铁夫先生。解先生为当时南 派拳家第一高手。解铁夫年长王罗斋,王茅斋先 生欲以晚辈见之。解先生对王罗斋先生早有耳闻, 以客礼相待。武界高人相会,两人各尽客礼之情, 随后还是以武会友为重。王萝斋先生知道解铁夫 武功高超,非等闲之辈,交手时多加了几分小心。 二人一为北方武林名家,一为南方拳界泰斗,一 位快捷迅猛狠辣,一位笃实浑厚潇洒灵腾。较量 时各显身手,鹤翔猿跃,鹰擒虎扑,互相难分上 To这次相较是王芸斋先生出道以来所遇少有的 高手相搏,后二人又以器械相搏,还是难分高低。 王萝斋与解铁夫惺惺相惜,着实在一起聚会一段 时日,彼此之间的了解更进了一层。此番相会, 王琴斋先生从南派的拳法中吸取了不少拳学中的 精华。事后,当时武界传扬“南有解铁夫,北有 王茅斋”之说。



1920年前后,王琴斋先生对本人所教武术即 用“意拳”之名称,实为王萝斋先生对该拳的自 我命名。“意拳”之名本源于形意拳、心意拳、心 意把之源流,根据神意在拳法之中的重要作用引 申而来。后来,王萝斋先生在北京太庙(现劳动 人民文化宫)成立意拳研究会,在香港出版《意 拳正轨》等均沿用意拳之名。



1922年,王琴斋先生又到南方,在福建南少 林寺,又与方恰庄先生相会。方恰庄先生为南派 少林鹤拳高手,其拳飘逸中有冷脆,若闲云之缓 静,含骤雨之狂捷,且善技击实战,有独具武林 的另一种特色。王萝斋先生与之多次切磋,两人 都获益不少。



1924年,王罗斋先生抵达淮南,又得遇黄慕 樵先生。黄慕樵为形意拳门人,其功力笃实,武 术基础功夫极佳,对拳学理论有独到的见解。王 琴斋在与黄慕樵先生的交往中得到不少武术功法 的深层技艺,从拳学理论上领悟到更深一层的内 涵和哲理。黄慕樵先生也在与王罗斋先生的交流 切磋中,对武术的静功内涵和实战经验上得到不 少启发。



1926年,王芸斋先生应邀在天津青年会教 拳,当时从学者有赵道新、张恩桐、卜恩富、赵 作尧、马其昌、苗春雨、裘稚和、郑志松、张宇 慧等人,号称“津门十一英杰”,后均为中国武界 名师。



1928年,正值中国在杭州举办全国武术比赛 大会,王罗斋任武会裁判。大会期间王芸斋应众 武界同仁之邀,当场演练了健舞功法和武术中的 声力并发功法,其健舞功如龙游空宇,翻江倒海, 蛇惊电闪,荡草浮攀,浪挥江海,惊涛拍岸,鹤 翔云际,冷脆圆浑。观此技艺,在场武林名流无 不为之惊叹。



1928年秋,王琴斋先生在上海牛庄路成立了 “意拳社”传授意拳。正值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英



DA CHENG QUAN XUE]



格(匈牙利人)在沪,其人对中国武术的实战能 力提出疑问,认为西洋拳击更具实战威力,随即 通过上海方面武界联系,与王茅斋约期当众比武, 并言明徒手搏斗不用护具。英格与王萝斋对面而 立,王罗斋面带笑容,从容静立,两臂略伸于身 前。英格拳击步法快捷,瞬间而进,同时左手直 拳猛力击出。王多斋先生缓式以右臂前迎,一触 间,英格拳臂如触电,接点瞬间便被王萝斋先生 内力弹飞,倒地摔伤。英格方才领略到中国拳术 的威力,拜服不已。英格回国后于英国《泰晤士 报》上载文,盛赞王芸斋先生及中国武术之神威。 此段事当时在中国传扬,大长了中国人的民族志 气。



1929年,王琴斋先生在上海期间,与钱砚堂 先生相会。钱先生是郭云深早期弟子,对自己是 否有这样小的师弟有怀疑,想看看王萝斋先生的 武功究竟怎样。钱砚堂先生以形意拳崩拳进击王 芸斋先生,王罗斋先生只以双手臂于身前略抱间 架,以浑圆桩之式相迎,拳臂一触,便把钱砚堂 先生弹放在身后的坐椅上。钱砚堂先生甚为高兴, 流泪说:“没想到三十年后还能见到老师的风采。” 他深为形意拳界能出王芸斋先生如此高功者而自 豪。王罗斋先生在上海传授意拳,很多武林各派 高手均慕名而来。张长信、高振东、韩星樵、朱 国禄、朱国桢、张长义、韩星桓、赵道新、马建 超、宁大椿、王致和等许多人参加学习。1928 年,香港拳术研究社出版《内外功拳术秘诀》一 书,首次刊载了介绍王罗斋先生所著《意拳正 轨1929年,后李英昂先生根据王罗斋先生 1911年前后的总结记录整理在香港出版了《意拳 正轨》。



1935年,经朋友介绍,王琴斋先生与北京武 师金启亮先生(金启亮善长弹腿、通臂拳和戳脚 翻子。)相识。一日,金启亮先生到王琴斋先生家 作客,金自觉硬功了得,意与王茅斋先生一试硬 功,当即单掌击砖,砖应手而碎,并说道:“我拳 掌击人不死即伤。”王芸斋先生站立院中,微笑着 叫金以拳或掌猛击自己的胸、腹,金连击数次均 被王岁斋先生用身体弹出数尺,最后一次,竟被 弹飞倒地,金先生大为敬服。金启亮先生随在自 己原练功法中,加练王萝斋先生的站桩静功。他 从中参悟到武术中的动静、松紧等内功心法,体 认到王多■斋先生被重击时反能把人弹出的根由所 在,功夫大有长进。



1937年,王芸斋先生在北京“四存学会”体 育班传授拳学功法,弘扬意拳。一日北京名拳师 洪连顺先生带学生姚宗勋、李永宗等造访王萝流 先生。洪连顺身高力大,会弹腿和形意拳,武界 人称“大力洪”。洪连顺力大势猛,与王萝斋先生 比武时力图先下手为强,抢先以形意劈拳猛击。 两人双臂接触,不见王琴斋先生移动,洪连顺便 被弹放倒地。洪连顺再次进击,而连连败北。后 王萝斋先生令洪连顺用拳猛击自己腹部,一触间 又被王萝斋先生用腹部将其弹放倒地。洪连顺方 才彻底服输,带自己的学生一起拜在王萝斋先生 门下学艺。姚宗勋先生习武具有天赋,练功得法, 三年后在意拳界后来居上,成为王芸斋先生的得 意弟子,他继承王萝斋先生的遗志,大力弘扬意 拳,为意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40~1947 年,姚宗勋先生多次代王萝斋先生与国内外武界 名人比武,均以胜利告终,被人称为“无敌手”、 “年轻武术家”,在中国武林界举足轻重。姚宗勋 先生去世后,其子姚承光、姚承荣、其弟子白金 甲、薄家骤、崔瑞彬等均在为意拳发展继续做出 贡献。



1940年,王罗斋先生所创意拳无论是拳理、 功法、养生效果、技击实战均为国内武术界敬重, 其拳学理论和功法内容已形成全面、系统的体系, 影响日深。同年4月2日,国内报刊北平《实报》 登载了张璧先生文章“大成拳的命名” 一文,为 北京四存学会体育班的演说会讲词,推崇王萝斋 先生所创拳术,赠名为“大成拳”。自此,社会多 以“大成拳”之名称之。王萝斋先生当时不好推 却,遂定名为“大成拳”,并以大成拳之名在国内 报刊上发表拳学文章。后来王罗斋先生虽有将自 己的拳法改回“意拳”之名,但由于大成之名在 社会传开,收回已经不易。由此可见,“意拳”之 名是王罗斋先生对自己所传拳法的命名,而“大 成拳”之名是当时社会推崇所赠。“意拳”之定名 早于“大成拳”命名约20年。“意拳”和“大成



| DA CHENG QUAN XUE|



拳”都是王萝斋先生所传拳法。



1940年,王茅斋先生在北京接受《实报》记 者采访,申明拳学要义,发表个人对武术的见解, 公开声明,为印证拳术,愿与武林诸家研讨技击 实作,公开较量交流拳技,不分国籍,接待各界 挑战。



1940年,邵泽斌先生由河北来京亲自拜访王 罗斋先生。邵先生为太极拳名家,善太极推手, 力巧功深,变化灵捷,多次以推手功夫战胜武林 高手。邵泽斌直言要与王芸斋先生以推手印证武 功高低,王萝斋先生欣然同意。二人同至院中空 地上,两人一搭手,邵先生顿感王茅斋先生点柔 如水,力道浑沉。邵以柔化点,变换方位,只瞬 间在王罗斋先生含笑轻抖之际,邵已被弹倒于地。 邵先生由服至敬,由敬求学,将与王萝斋先生的 切磋中学到的拳学接手之妙,参与其功法中,使 其太极推手功大有进境。



1940年,王芸斋先生发表文章,载“东洋柔 道,西洋拳击,虽有独到之处,但非整体之力, ……”使日本人大为不服。日本拳师泽井健一 (柔道五段、剑道三段)以东洋武士自居,当即登 门造访,见王罗斋身材不高,态度谦和,心中便 有相轻之意,并提出与王芸斋较量。泽井自以为 日本剑道功深,便首选比剑。泽井双手握剑撞身, 自上而下直劈王芸斋头顶,王芸斋先生剑手微抬, 两剑只一触,泽井便感不好,想抽剑已来不及, 双剑相交,泽井连人带剑被王萝斋先生弹放数尺 之外,仰倒于地。起身后泽井又要求比拳脚,徒 手搏斗王罗斋先生也连将泽井放摔倒地。自此, 泽井在京改从王萝斋先生学拳。征得王萝斋先生 同意,泽井回日本后根据王萝斋先生所传,在日 本开创“太气拳”。如今太气拳在日本武界名声显 赫O



日本柔道名家八田一郎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 国际摔跤比赛,得知王罗斋先生拳艺名声后,也 来北京亲访王芸斋先生,言“以武会友”,当面较 技。八田一郎身高力大,与王芸斋一照面,就用 柔道抓拿之术,直抢王萝斋手臂与衣袖。八田一 郎之手刚碰到王罗斋小臂上,王多斋听点的本能 反应极快,斜进右身,向上前方一迎,便把八田 一郎撞翻在地。八田一郎不知是怎么回事,就糊 里糊涂地倒下了。八田一郎不服,起身扑向王芸 斋先生面门,用抱拌之术取之。不料王茅斋先生 反应更快,只在两只手臂相接之间,左臂一紧, 右臂一松,身转左后方,一带一挂,八田一郎就 被斜摔飞起倒地,当即服输。自此日本武士不敢 小看中华拳学,中华民族正气为之一振,国人无 不扬眉吐气为之自豪。



1945年,王罗斋先生在太庙课徒传艺。王先 生每早必提前到达站桩练功°有一天还未及练功, 一白发老人走来便直接提出领教王茅斋拳艺,自 言也姓王。此人便是早年鹰爪拳名家王星,其弟 子多年前败于王罗斋弟子后,心中不服,来京找 王茅斋先生比武,验证王茅斋先生是否真是像传 扬的那样是武林高人。王星当即脱去手上的羊皮 手套,王萝斋先生见其掌指粗厚,十指指甲状如 鹰爪之钩,目露光芒,显示其是内功高手。王星 以双手迅疾交替的倒手由上向王罗斋先生面门拘 抓而来,其势刚而速度极快,王罗斋还以两臂向 前上缓接。王星之指爪抓触到王茅斋先生手臂, 王星心中一喜,猛一加力,就在这闪电般的瞬间, 王星顿觉不好,其两手象抓到钢管之上,如触电 击,当即被王多斋先生弹抖飞起坐于四五尺外的 地上。王星起身后再战,被王芸斋先生侧身用掌 将其削飞撞在柏树上。王星起身泪下,此人一生 未遇敌手,今日方知人外有人。自此鹰爪拳在国 内习人渐少。通过与王星会手,王萝斋先生便在 大成拳功法中增加了单掬手、双倒手两个功法的 练用内容。日后王罗斋先生对此一搏深有感触, 多次与弟子谈及,没有机会向王星解释,认为王 星功夫很高,由此不出,十分可惜。告诫弟子今 后与客方比拳一定要手下留情,适可而止。



1947年,王茅斋先生在北平太庙(今北京劳 动人民文化宫)八角亭成立“中国拳学研究会”, 弟子中王少兰、胡耀贞、陈海亭、李见宇、于永 年等先生参加开办武术班,传养生、技击功法。 王琴斋先生不在时,由姚宗勋先生负责,王琴斋 先生次女王玉芳女士也参加传授功法。



1949年,北京解放后,太庙的“中国拳学研 究会”因故停办。王茅斋先生带弟子改在北京中



| DA CHENG QUAN XUE〔



山公园塘花坞前授拳c



1950年,壬芸斋先生任全国体总筹备委员会 武术组组长:为新中国武术的发展尽心尽力,同 时在京传功讲学。



1951年,匈牙利拳击冠军诺尔瓦茨访华,在 友好运动会后,表演较技。诺尔瓦茨要请中国人 与之交手,当时王芸斋先生在场°王萝斋先生见 其态度有轻视中国拳术之意,遂与诺尔瓦茨当场 较量。双方只一接触便把诺尔瓦茨摔放倒地。当 时的中华体育总会会长廖承志先牛对王罗斋先生 大加赞许C



解放前,王多斋先生由中南海迁于北京琉璃 厂。王选杰先生于1954年去北京琉璃厂,跟王茅 斋先生学拳。当时常志朗先生在琉璃厂住,从王 罗斋先生学拳王选杰之父与王芸斋先生早年相 识,王选杰之兄王选良与姚宗勋同在北京围棋社 学弈『当时姚宗勋先生在京协助王琴斋教拳(代 师传艺)o 1956年,王琴斋先生到兴隆胡同姚宗 勋先生家住之后,亦由姚宗勋先生传授技艺,王 选杰对姚宗勋先生以师事之。壬选杰与常志郎先 生、白金甲先生同期学拳.王罗斋先生去世后, 王选杰先生与姚宗勋先生发生芥缔,又继续师从 杨德茂先生、李永宗先生学拳。王选杰先生之艺 得于王罗斋先生、姚宗勋先生、杨德茂先生、李 永宗先生5 1957年,王岁斋先生在中山公园教 拳,其弟子杨德茂先牛与其弟子王选杰先生一起 在中山公园随王老先生学拳。当时李福寿先生也 在中山公园练拳,李先生精摔跤和太极拳推手, 与大成拳门人比武,李先牛连胜大成拳弟子数人, 面有傲意。壬选杰先生见此便与李福寿先生推手, 一搭手便把李福寿先牛放倒。李福寿先生为找回 面子,便又提出断手(徒手搏击),经王芸斋先生 同意,当下二人交手°连做2次,壬选杰先生一 击一放均将李福寿先生战败。此次比试,年轻的 王选杰先生初露锋芒,得到在场众人的赞扬。李 福寿先牛事后也从王罗斋先生学大成拳。白金甲、 薄家骤、赵继全、张洪诚先生一直师从姚宗勋先 生学艺。姚宗勋先生之子姚承光、姚承荣先生均 从小一起随父练拳。王铁成先生从姚宗勋先生和 杨德茂先生学拳,现移民巴西,在巴西教拳。



1961年,王罗斋先生在保定中医研究院传授 站桩功等大成拳养生功法。对武术在中国医疗保 健和养生方面的特殊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在 人民群众中推广,具有明显的疗效,起到了养生 作用。自此,学练大成拳养生桩、站桩功的人日 益增多,效果显著,发展迅猛。



王玉芳女士 1919年生于北京,1923年4岁时 由北京回河北老家,1933年又同父亲王茅斋返回 北京,住中南海万字廊前的芳华楼,又搬家在北 京宣武区琉璃厂住,后又搬到北京西单兴隆胡同 姚宗勋先生家住。50年代中期,王多斋先生搬家 在西城区山门胡同13号住。1980 ~ 1984年,王玉 芳女士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正门西侧小松林教 站桩功,同时在天坛、地坛等都有站桩功辅导站。 1983?1984年期间,王萝斋先生的弟子窦志明先 生也在文化宫教意拳养生桩,地点在西侧小西山 亭北面°



1960年,王芸斋先生去天津,在天津和平区 明道路其女儿王玉白女士家中居住,来往于京津 之间传授拳艺。



1963年前,王萝斋先生在京时亦在中山公园 塘花坞或家中授拳。



1963年,王琴斋先生在天津谢世。王罗斋先 生一生心血所创立的技击实战拳学和养生健身之 术,现在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内乃至世界人士的认 可。王茅斋先生的拳学宗旨和拳学理论也为今后 的拳学发展开辟了科学健身、技击实用的先河。 王萝斋先生的遗著《意拳正轨》和《大成拳论》 成为中国近代拳学的经典世纪之作。王罗斋先生 开创了前人未有之先河,促进了中国拳学的发展、 提高、创新和普及。王茅斋先生留给后人的拳学 哲理和功法,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一大瑰宝,将 永世流芳。






| DA CHENG QUAN XUE |





浏览1,55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