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学


四、第二节高尚的武德情操|大成拳学





道德的高尚来源于“善念”。拳学的“善”首 应以戒恶为根本,人生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 是一生不做坏事,而不干坏事必须要时刻以做好 事来要求自己。习武者,练拳是为了惩恶行善, 故不利于他人、损人利己之事不能做;但必须先 做到不利于他人的事不想做Q所以,应谨遵“舍 己从人,侠骨佛心”的大成拳为人信条,礼待同 仁,破除门户观念,以武会友,胜不骄狂,败不 忌恨,以信义仁勇作为行动的准则。习拳练武之 人最忌本身无真才实学,而自吹自擂,或骗钱图 财误人子弟;或在教功时保守自密,误传误授, 恐他人超过自己,争辈攀枝,以小欺大,以少称 长,谎言过市,胡编乱造,自立名节,专门论人 之短,搬弄是非,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等等。武 界的恶劣言行,无非出自私心杂念,这类不重武 德和情操的人,因心胸狭窄、殊不修养而无度量, 从自私自利出发以至忌贤妒能,反会因此阻碍自 己的进步,最终落得品行、学业、武技方面一事 无成,亲离友远,孤独一生,以至与社会和武界 的环境背道而驰。此为私心太重,聪明有余,智 慧不足所致。习武者的切记,“私”字为人生大 戒。如从私字中跳出来,愚人也能在真诚中坦然 修炼,处静不动,勤于体认反而能超乎物外,尽 得拳学之真昧。当知师选徒,徒投师,应以武德 准则为选人前提,否则,终会被时代抛弃。“习拳 练武,德者为先”,是重中之重,习者应遵之方不 会误入岐途,损人害己。



另外,习武之人仅仅无害人利己之心,不做 谎言误人之事,还是不够,对拳学定义理解不正 确也会造成违背武德修养的不良后果。所以,王 多■斋先生的“慎”字诀的含意之深,从下述例子 中会体现出其重要性。有人将武术或拳学片面解 释为“制人而不为人所制之术”,单纯的认为武术 只是应敌制胜之手段,忽略了武德和拳学的思想 境界、道德情操、全面科学诸多方面,在传教和 宣传中起到了误导作用。更有甚者还有个别出版 单位和武术专业期刊杂志,对此片面的说法多次 刊载,使习拳者对什么是拳的问题理解片面,尤 其是初学拳的年轻人,在误导之下,一人门就对 拳学产生片面认识,以至在日后长期习拳过程中 形成偏见,导致理解和行为上的偏激错误,将武 术练用和拳学目的理解为战胜对方的唯一手段, 以至只求野蛮、残忍、好勇、斗狠、争强好胜的 工具,不分场合,不论对方是谁,以打斗为主, 欺小凌弱;还有人二三十岁竟然专找老年多病的 武界前辈比武,殊不知自己只是个打手,如果老 拳师年青力壮时,他那点功夫,一个照面就会被 打倒,其时即使与其交手,此种庸下之人也未必 是长辈的对手。有的武术界老前辈已“寄剑封 刀”,不愿与这种人一般见识,胜之不武,而这类 人反以对方不敢与之较量,大言不惭,自命不凡。 其实这些有偏见的人均是文化水平低下,失于家 教门风,道德修养不足,品质低庸,心浮气躁者, 很难从深奥的拳学理论和严谨的功法内容中研修 拳学真谛。一知半解,就认为自己不可一世,殊 不知到头来只是功夫不高的一个打手而已。王萝 斋先生的《大成拳论?自志》中明确给拳下过定 义,即“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 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 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 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民,固不专重技 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 是异端耳”。研习大成拳的人应以此为准,全面理 解和遵从拳学使命,方可真正步入大成拳门槛。 当然大成拳重实战,善技击,是其特点之一,但 这并不表明重实战就是一味的好勇斗狠。在使用 武功和实战搏击当中,主客方断手之时,其恭、 谨、慎、让之武德也必须遵从,即在动手之前主 客方应以礼待之,以谦处之,断手时要遇弱让之, 胜莫骄之。然而做拳之时,应以心毒手狠、果决



| DA CHENG QUAN XUE |



坚韧、殊死相拼为要,此时不可心慈手软,否则 必败于敌手,这是拳学实战条件下必为事实,必 应以胜负分高低。而搏击后则应不打成交,应以 亲近、友善、交流、提高为重,方能得拳学实用 之法。如若目光短浅、志趣低庸、心胸狭窄、唯 利是图的人,如何能达拳学上乘之大器?需知拳 界大师、拳学泰斗,其人品、拳艺,均达高深境 界,虚怀若谷,气宇惊人,才是大家风范。



第三节产谨的治学态度



拳学为国粹,是历代几千年创立发展的民族 文化遗产。在中国历史上,拳学是民族体育的象 征。王茅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载有“拳道极 细微,勿以小道视”之说,研习拳学应以追求拳 学真理为准则,理论结合实际,学诸家之长,去 己之短,稳步潜研,不断总结,方能有所建树; 而破除迷信色彩,去掉封建思想,亦同等重要。 理解掌握任何事物均是由小至大,由弱到强,积 少成多,循序渐进,所以异想天开,粗枝大叶, 一知半解,半途而废,投机取巧,都不会使研求 的目标有好的结果。世上没有一件事,不是通过 认真努力来完成的。笔者认为拳学也是如此,必 须把拳学当成一门学术来研求,悉心体认,持之 以恒,勿骄勿躁,积腋成裘,渐达大成境界。分 而言之,在理论研求和功法练用中,体认关键部 分和细微之处,认真参修。统而言之,当以拳学 的整体大局为重,去短补长,树立严谨的治学态 度,有法而不拘于法,无形而体认于有形之中, 务于精纯,而不失独观大略的原则,得其道而行 其法,自然进展快而效果佳°故从严求之深究其 理,以谨求之准而无失,方不失慎求,而得其深 奥,更少出偏差,体细微而溯其源,参学必得全 貌。



第回节科学的研求循神



王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载有“铭心究 理性”,"……探其真义所在,参以学理”,“统而 言之,使人体与大气相应合,分而言之,以宇宙 之原则原理为体”,“学术理应一代高于一代”, “日后望徒学诸生,尚有心得希随时共同研究以求 得精奥”,“夫学术本为人类所共有”、“对本拳之 精微之处,难以阐发净尽,所写者仅不过回录而 已,实难形容其底蕴,以扬吾胸中之拳道事”。说 明王罗斋先生极力倡导研求拳学的科学态度。



王罗斋先生,生于清末,而民国期间来京定 居,思想文化素养极高,著述颇多,对拳学务实 的研求精神,均体现于其著述、实践和对弟子的 传授之中。常以认真求实、参研学理、追求真谛 为己任,进而从大成拳的高深理论、养生效果和 技击实用等诸多方面,证实拳学整体的科学性所 在。一生倡导科学、实践,注重提高、发展,60 年代初曾言:“吾拳之基础,多来源于传统,余虽 尽心参求,对国术精粹、内含有所总结,并倡导 新拳,立足取精华而去糟粕,参究其理,重行体 认。然吾辈诸人皆幼从旧学,虽在一生中为研求 拳学精髓尽心效力,深研拳理,在承继前人之基 础上,参以最新之现代学术,以解吾拳之奥,令 其合于自然之法则,科学之规律,开其塞,通其 理,方能解其学,参其道,而达其用地……



大成字学



| DA CHENG QUAN XUE |



(此段王罗斋先生的有关科学研求的立论,于 1964年抄录于王琴斋先生弟子魏竟诚诸先生等集 录的《罗斋言谈录》第8页。)



大成拳为中国最新拳,比以往旧拳无论在理 论上和功法练用上均大进一步,其科学先进的内 含和概念原则的科学性、正确性是不言而喻的。 习练大成拳者更应学习王彦斋先生追求真理的科 学研求精神,从科学的角度参研拳理,指导功法 练用。拳学离不开人类的生命科学,大至宇宙, 小至人生,从生命起源到人类进化,无不与拳学 研求的养生效果和搏击能力有着紧密的关系。现 代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 以及哲学、心理学等诸学科的理论,对拳学内容、 机理有着必要的利用、借鉴和指导之处。用科学 理论研究拳学,以拳学的进步与发展提高其功效。 一切违反科学理论的功法就是戕生运动,是致命 要害;不重科学,背道而行,后患无穷。不进步 就是后退,拳学不进步必然导致拳学的退步和消 亡。从武德概念上讲,不利于拳学的发展,有碍 于拳学创新和不符合科学理论的言行,就是有意 阻碍拳学进步,就是有损武德的行为。所以,尊 重科学,重理论,求实效,是大成拳武德的重要 内容。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充实拳学内容,破解 拳学真奥,总结拳学经验是研求拳学的武德标准。 习者应抱着科学精神和态度,将拳学当成一门学 术和艺术来参研体认,才符合武德所赋予的规守 和责任。



总之,大成拳的武德除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求 精神外,还应包括正确的练拳目的、远大的理想 抱负、坚韧的意志品质、谦逊的人格作风、果敢 的尚武精神、诚实的信义作为、敬老扶弱、尊师 爱徒等品行和为人标准。所谓“德若诚之,而事 可行之,则功必达之”,望习者诸君慎遵为要。武 德兴盛,则我中华拳学必当大兴,而步入新的鼎 盛时期。



和振威先生在法国森林公园练功照






| DA CHENG QUAN XUE|





浏览36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