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以掌指为力点出现的动作有双探掌、白蛇吐信和进步 穿掌。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单掌或双掌的前探,都是在弓步形成的同时完成前伸探 掌的动作。探掌动作时,双臂或单臂的前伸,都要做到立身中正,松肩垂肘,肩 背舒展,松腰沉髋,气沉丹田,双臂保持弧形,意贯掌指。在练习时要注意到双 臂不可伸直,伸直则肩关节极易耸起,不仅动作外形笨拙,而且劲力内含也僵 硬,失去了太极拳术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念。同时也达不到动中寓静、静 中寓动的拳理要求。双臂过于弯曲,动作外形显得软塌无力,自然就谈不到劲力 的合理运用。所以太极拳术中直与屈之间的概念,不包含日常的直、屈的直观的 感觉,而应是似直非直、似屈非屈的感觉。使得劲力的变化能随心所欲,虽然是 意贯掌指,但肩背要舒展,不可以身体的重量压到手掌,否则就容易产生身体前 俯、突臀的错误动作外形。弓步动作的形成与掌指的前探动作要体会到“其根在 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后 退,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 知。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技击含义:(1)我用右横掌进击对方,对方以右手拦截,我则顺势化解的同 时,上左步以左掌指进击对方喉部及头部。(2)对方以直拳进击,我以右掌盖压 的同时,上左步以左掌指进击对方喉部及头部。(图105、106)
目前在社会流传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此势动作有两种练习方法,一种名 称为“转身十字蹬腿”或“十字蹬腿”,即右腿以前蹬的形式出现。另一种为本 书所描述,“转身单摆莲”,右腿以摆莲脚的形式出现。此势动作是澄甫宗师所变 动,据我祖父讲:“杨老师提到拳术套路中蹬脚的动作比较多,只有一个双摆莲 动作,显得有些单调,变动一下,使得套路中前有单摆莲,后有双摆莲,不仅前 后动作有相互呼应之意,而且也丰富了腿法的变化。”拳谚也提到:“纭手高探对 心掌,十字摆莲往后翻。”虽然有的名称中“连”、“莲”音同,字不同,但其意 相同,形容动作“如同莲花连续摆动”。我所珍藏的30年代,澄甫宗师在我家亲 自教我祖父动作的照片,就是佐证。
此势动作,首先要注意的是扣脚转体的动作过程,身体转动为180度,左脚 的内扣幅度也很大,因此髋关节的放松是转体的动作关键,尾闾中正,以左脚跟 为轴,以腰的转动为主,身体沿纵轴旋转。其次是虚步摆掌的动作,右脚的点地 位置同样不可忽视,双脚的横向距离太宽,极易产生身体重心向右偏斜,身体向 右倾倒的现象。横向距离小,身体重心不稳,易产生身体前俯、突臀,左右歪髋 的弊病。因此双脚的横向距离要与肩同宽,右脚的点地要成顺势。左七右三的重 心分配,是绝不可忽视的。自然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松腰沉髋,沉肩坠肘,双 臂撑圆的动作要领同时要体现出来,“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立身须 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技击含义:对方从身后向我进击,我急转身;以双掌封护自己,将对方拳掌 格挡,迅速起腿进击对方下部,同时用左掌拍击对方面部。(图107、108)
浏览4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