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太极名家说,太极拳是髙级艺 术,太极推手是高级艺术。我同意二种艺术 说。谁又能说太极拳不是艺术呢?太极拳修 炼界切磋、研究太极拳功法和太极推手功法 艺术,将推手艺术升高到新的层次。
推手也称揉手。先贤将推手的“推”字 列为病手,以避免用力推搡之误。“揉手” 体现太极阴阳学说,符合高品位的松柔动态 运行艺术,内涵丰富。修炼者在揉手过程 中,是审美的、文化的、艺术的体验。同时 体现太极拳揉手独有的品格。
一、推手的几种称谓
太极推手的叫法有几种,除推手外,有 “打四手'“揭手”、“揉手”等等。
推手本不是太极拳的打法,或者说,推 手是太极拳打法的一种。太极拳作为武术, 被收人《中国武术大辞典》的“拳种”栏目 之内。太极拳是武术,应该有也应具备武术 的攻防能力,这是武术各家拳种的共性。而太极拳有其特性,以推手训练拳人。太极八法即:棚、捋、挤、 按、采、捫、肘、靠这八法是太极拳习练者的基础功夫、通过
训练,练习手之触觉,这是太极拳的特性。“揭手”也是太极推 手的别名,同样是训练太极拳习练者的方法,在《太极拳谱》中 有《揭手十六目》,这十六目为较、接、沾、黏、因、依、连、 随、弓I、进、落、空、得、打、疾、断十六种打法。当前老师都 不单教这十六目,而教八门五步十三势,十六字打法贯串其中。 “打四手”两人手接手“打轮”从方向方位论即四正:棚捋、挤、按,以训练习练者立身中正。
以h几种训练方法是训练太极拳练家沾、黏、连、随功夫,初步 训练触觉。现在没有提“搆手”,也没有拳师用十六目技艺培养拳 人,仍然重视在教学中以棚、捋、挤、按、例、肘、采、靠等八法,前 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五步共十三势功夫。
“推手”运动流行很广,两个人在一起推来推去,冬天浑身 发热,出一身汗很舒服。又像互相按摩,所以受到学练者的喜 爱。国家体委订出规则,将推手列为竞赛项目。此举更受到太极 拳爱好者的欢迎,不练太极拳的人也去练推手,此项活动开展的 比较广泛。
关于推手的叫法,从前辈拳师继承下来沿袭至今,经过研 究,笔者认为推手的“推”字不符合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原 则,容易从“推”字误导学练者用力去推。从推手比赛的赛场也 可以见到,在推手比赛时,看不到“用意不用力'而是力大者 把力小者推出场外取胜,在这里,是“用力”,也见不到训练场 上习练者之间的“阴陌' “虚实”和“轻灵'
已故太极拳大师汪永泉的《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中,在推 手训练一节里是这样说的:“揉手又名推手,为避免因‘推手’ 而产生猛推硬操之误解,故在此引用前人‘揉手’之称谓”。
笔者赞成“揉手”的名称。故名思义,从字面上很容易理 解,揉手不用力,符合“用意不用力“一举动,周身俱要轻 灵”的原则。
推手就是推力
太极推手,影响太极拳按《太极拳论》要求的正确训练,前 边我们已经叙述过,自从推手被列人竞赛项目以后,引起武术爱
好者的极大兴趣,这个项目规则制定的多么严格,也尤法制】h参 赛者用力,而用力者不会被罚下场。
釘一位太极拳教练训练弟子,让每人背儿十公斤沙袋练4 腰,在…次竞赛中大获全胜。笔者末得亲眼看到也未去调査u似 他们不合乎太极拳拳理拳法,也不具备太极季“用意不用力' 他们推手就是推力。不能怪人家推力,因为你没有对推力者进行 制约。
推手活动在社会上大受欢迎,其中有二项引人人胜的原因。 其一取胜性。清晨在公园活动比较枯燥,几个人凑在一起推手, 很有趣味性,推t几轮,力大者,腰胯灵活各可取胜,令胜者精 神愉悦:其二两人一来一往搂抱推拉,容易出汗,出汗后身上舒 服爽快,像是二人互相按摩,有极大的保健性和趣味性。
太极拳爱好者聚在一起推手,你手长,我腰长,你腰能伸 展,我胯灵活,二人推来推去,越推越使劲,自然成了猛推硬搡 双方用力,也成了两人在推力。很难以拳现拳法、阴阳学说规范 制约习练者互相推力,他们周身更多的是“凸凹、断续、缺陷”, 手上更多的是“顶、偏、丢、抗”之病D他们难以克服的“双 重、双浮、偏轻、偏重、半浮半沉、半浮偏重、半轻偏轻”等 病。这样练下去全民健身无可挑剔,如果按太极拳拳法规矩要求 则相差甚远。
“推手”是根据太极拳的特性,训练太极拳人太极八法功夫 的拳法,为了避免误导误传,今后将“推手”改称“揉手”更合 乎太极拳的拳理。
浏览1,8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