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二、关于太极、八卦、形意原为武当门派三大支柱的说 法|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还见自于清末民初被武林认可的社会传说。如经孟 乃昌教授调查后在《武当》杂志1987年第1、2期“张 三丰考”中撰文认为,旧时根据传说整理的评书《三剑 侠》,就讲到了太极、八卦、形意源自武当的情况。故 事说:“明朝初期,武当山庙宇很多,和尚道士无数。 他们每日念经之后,便是化斋、闲坐,无事可做。天长 日久,和尚道士间便惹出一些犯戒的事来。为了杜绝这 些丑事发生,庙里便规定和尚道士们都习武艺,精研气 功。当时道门有道门的功夫,佛门有佛门的功夫,总起 来,武当山全山就有三大门。一门为太极,俗别少林外






家称内家拳。该门流传已久,经你一招我一势许多代人 研究充实,到张三丰时,总结各家拳脚及自身体会,创 造了太极十三式,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内练一口气, 外练筋骨皮。另有一位武当道人叫张金伯,人称狗皮道 人,大约是爱卧睡狗皮而得名,他则传下了八卦掌法, 实为刚柔相济之功夫。再说是真武顶阐教当家的和尚, 名叫真修,他则传下了二十四式形意拳。起初,这三门 的拳各门传各门的,日子长了,门人之间互不服气,就 斗个不停。后来三个师父归于一处,将三门归于一门, 原来三门不同的拳变为一门中的三法,就这样往下传。 以后分支多了,为了保持源流,就称这三法为上三门。 上三门里,张三丰为门长,张金伯、真修和尚为副门 长,共同立下一规五戒,一直流传到后来。



这种传说看起来属稗史之类,实际上,考证武当山 之明代历史,与这种传说非常吻合。同时,它对太极、 形意、八卦的源流反映得也较为客观。因为,就情理而 言,张三丰除创了太极拳之外,不可能另创八卦、形 意。因为,在一个门派内,无须再另立名目。当时僧道 二门之大,高人之多,另有他人创出形意、八卦(当 然,准确说,所谓创太极、形意、八卦,都是集前人之 大成)才是合乎情理的。但当三门合一时,三个掌门人 都能举一反三得其三法之奥,并都能单独传授三法也完 全是可能的Q并且,随着传授对象的条件、环境、时间 等方面的不同,他们都可能会在三门共通原理的基础



上,任意造出别的名目的拳械功夫来。武当派流传到后 来,拳械种类和名称多得数也数不清,与这种传授情况 有明显关系。



另据韩英魁先生向笔者介绍说,他曾从形意名家李 德祥、八卦名家吴孟侠、太极名家傅帮伯三家介绍得 知,内家源流是:太极先,八卦中,形意后。因为,道 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先产生太极拳,后由 太极理论的发生产生八卦转九宫功法Q而形意拳是以太 极的一团真火,八卦的真水形成的以五行生克得出的五 形劈、崩、钻、炮、横。三者产生虽有先后,但总是一 脉贯通。如,太极拳也包含八卦、五行;头顶太极阴 阳,为生息。怀抱八卦,为活息;足踏五行,为定息。 所以,从太极拳里就可以衍出八卦掌、形意拳,而从形 意拳、八卦掌里也可以反应出太极拳来。



这一口碑也是“内家上三门”源流的补充性旁证。 由此我们认为,太极、形意、八卦均源于武当内家门派 无疑。是张三丰创造、发扬也罢,是同门人协助充实也 罢,都可统归于具有代表性象征意义的张三丰派系之 中。





浏览84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