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动作分为6个段落,运动路线往返多变,看上去有7 3势动 作,动作数量多,其实很有规律,突出表现为“开合手”多次出现,凡 转身换势多以开合手连接,并不难记忆。全套除保留传统孙式太极拳 的主要动作外,在动作的衔接安排上也继承了传统套路的连接组合, 如“合手”接“单鞭”,接“搂膝拗步:动作安排上:第一段,突出 了 “揽扎衣”、“按膝拗步”、“进步搬拦捶”、“开合手”以练习主要的 2 手法为主;第二段,以“云手”、“倒卷肱”为主,体现“分脚”难度; 第三段,以“二起”、“蹬脚”为主,与第一段的“进步搬拦捶”对应; 第四段,以“野马分鬃”为主,其它均为重复动作;第五段,以“金 鸡独立”、“闪通背”为主,体现独立平衡能力。第六段,突出“玉女 穿梭”,反映出身法的变化。
(-)主要技术提示
步法讲究进退相随,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孙式太极拳的主要 技术特征,这是吸收了形意拳的跟步特点形成的,要求“迈步如槐虫 蠕动,往回似水漂落叶”,体现出步活的特色,步点准确,步幅适中, 步态轻灵。迈步时,两脚始终在虚实转换当中平稳过渡,常常在裆下 沉中,重心潜换,而且要平稳无大起伏,后边脚跟步时,与前脚相距 1 0厘米左右,更要暗含蹬劲,有“消息全凭后足蹬”要求。退步时, 松腰、沉胯反向收脚,一进一退象是在一个浅弧形上滑动,沉稳匀速。 练习时,常出现跟步时被动提后脚,重心平移,没有内劲变化,以及 跟步的步点不准,距离前脚跟太近或过远,扣脚时踩脚,步态轻浮没 有沉劲等毛病。学练时,首先要认识到步法特点实质,采用标志物(如 划线)限定步幅、步点等方法,专门练习进退步法。手法上的开合又 是孙式太极拳的重要特点。做开合手时要注意胸部、气息的变化,保 持垂肘、沉肩的状态。注意防止张肘式的开合(没有气感、内劲),学 练时可以用阻力、助力的外力刺激正确体会动作要点。
(一)动作名称
第一段
第1式起势
第2式揽扎衣
第3式开手
第4式合手
第5式单鞭
第6式提手上势
第7式白鹤亮翅
第8式开手
第9式合手
第10式左搂膝拗步
第11式手挥琵琶
第12式进步搬拦捶
第13式如封似闭
第14式抱虎推山
第15式开手
第16式合手
第17式搂膝拗步(右)
第18式揽扎衣
第19式开手
第20式合手
第21式左单鞭
第22式肘底看捶
第二段
第23式左倒卷肱
第24式右倒卷肱
第25式 左搂膝拗步
第26式左揽扎衣
第27式开手
第28式合手
第29式右单鞭
第30式右云手
第31式高探马
第32式左分脚
第33式右分脚
第34式践步打捶
第三段
第35式翻身二起脚
第36式披身伏虎
第37式左分脚
第38式转身右蹬脚
第39式 进步搬拦捶
第40式如封似闭
第41式抱虎推山
C I
孙
二
式
拳 竞
第42式
第43式
开手
合手
第58式
第59式
玉女穿梭 高探马
第44式
搂膝拗步(左)
第60式
十字拍脚
套
:J "i
第45式
揽扎衣
第61式
上步指裆捶
路
第46式
开手
第62式
活步揽扎衣
,森缪1密
第47式
合手
第63式
开手
4
第48式
斜单鞭
第64式
合手
第49式
野马分鬃
第65式
左单鞭
第50式
揽扎衣
第66式
单鞭下势
第51式
开手
第67式
上步七星
第52式
合手
第68式
退步跨虎
第53式
左单鞭
第69式
转身摆莲
第70式
弯弓射虎
第五段
第71式
双撞捶
第54式
左云手
第72式
阴阳合一
第55式
云手下势
第73式
收势
第56式
金鸡独立
第57式
闪通背
第六段
第四段
第一段
? -- "7 ';牙人年,":,[;2; ,-< :"' ' ■ J'.;.「%$7:三? ,.—£.、— ,',: ,? , >'.
由22个基本劲作殂我,应“机孔农”「‘楼膝 拗步”、“遗步救役捶”.“畀合4”名次要的容。 突出对基本功架和手、眼、身、步的配合微秣, 劭作女柔图徭,步法较灵。
c\ ex ,r\ cv ex .t\ eV c\ ,t\ 式^?;^式架式^0/234567890 / 2 7 2345678977177V*77772 2 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起势 机孔表
c\ ex ,r\ cv ex .t\ eV c\ ,t\ 式^?;^式架式^
0/234567890 / 2 7 2345678977177V*77772 2 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针手 合乎 单鞭
梃手上势 白鹤亮斑
浏览4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