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圆活,动作如行云流水,和谐流畅, 不发生“断劲”现象。这是衡量一个人技术熟练与否的重要标志。
(1)上下相随
任何太极拳都要求手、眼、身、步协调配合,周身形成一个整体。例 如“云手”动作,腰脊旋转,带动两臂交叉划圆和两手云转,同时重心左 右移动和两脚侧行,眼神随时注视交换的上手。这样就形成一个节节贯 串,上下相随的全身活动。初学者往往顾此失彼,发生手脚脱节,四肢与 躯干分家,以及运动中生硬转折,忽轻忽重等现象,武术术语称为“断劲二 太极拳技术的提高和熟练,首先应表现出运动的协调性、完整性。 (2)运转圆活
这也是技术熟练的具体表现。好象优秀司机驾驶车辆时,尽量平稳柔 和,避免冲击摇晃一样,太极拳也要力求圆活和顺,转接自然,避免直来 直往,生硬转换。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特别重视腰和臂的旋转,以腰为轴 带动四肢。以臂为轴牵引两手,使手脚动作和躯干连成一体。
(3)动作连贯
太极拳动作之间要前后衔接,绵绵不断,不允许有明显的停顿和割 裂。在教学中,为使初学者便于对照检查,常采用分解教学的方法。但是 动作熟练以后,一定要消除割裂痕迹。前一动作的完成即转入后一动作的 开始,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两个动作之间,先由意念和气 势联结转换,再由腰腿带动四肢,由内而外,由微渐著地发生形变。切忌 生硬突然,急起急停。
2 .自如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意念引导和呼吸调整,力求气势流畅,内外相合, 形意统一,得心应手。
(1)以意导体,分清虚实
练太极拳自始至终要求思想专一。但是初学时思想只能集中于记忆动 作和规格要领,其表现是精力用在手脚上。动作熟练以后,思想集中于周 身协调,精力重点用在腰腿上。技术再提高,思想就会转入动作的虚实和 劲力的刚柔运用方面,表现为精力放在意念引导动作上。好象演员最终要 以情感人,塑造角色内心世界,而不能停留在形体外表上一样,太极拳最 终也要求“重意不重形”,“不在形式在气势:太极拳表面平淡均匀,实 际上充满了丰富变化,表现在动作的虚实、劲力的刚柔、拳法的蓄发、身 法的开合等方面。一般说来,太极拳每个动作都有起、转、蓄、发不同的 阶段。起和转的过程属虚的阶段,劲力要轻柔,法要舒松;蓄的过程为由 虚转实阶段,劲力要轻灵收缩,身法要内开外合;发的过程为实的阶段, 劲力要沉稳充实,充满张力,身法要内合外开,对拉互拔。这些变化和运 用,都要以意念为主导,“先在心,后在身”,意动身随气势相合,才能得 到完善体现。所以说,太极拳绝不是死水一潭,而是充满生机和变化。 (2)以气运身,气力相合
初学太极拳只要求自然呼吸,当吸则吸,当呼则呼,通畅自然,不必 受动作约束。技术提高以后,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呼吸与动作配合,使动作 和劲力得到更好发挥。这种呼吸叫作“拳势呼吸二一般说来,当动作转 实时,应该有意识地呼气、沉气,以气助力;当动作转虚时,有意识地吸 气,以利于动作转换。所以,太极拳经典理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实 际上,无论意识与否,我们日常的呼吸总是与劲力运用和身体动作相配合 的。随着动作的起、升、伸、开,胸腔舒张而吸气;随动作的落、降、缩、 合,胸腔收缩而呼气。随双手伸接而吸气,随双手推送而呼气。拳势呼吸 只是把这种自发的配合转成自觉的引导。因此它是积极的,也是顺乎自然 的。那么是否有了拳势呼吸就不要自然呼吸了呢?不是。因为二十四式太 极拳不是呼吸体操,它的动作变化不是根据呼吸节奏而是根据拳法要求编 定的,不仅不同的太极拳套路,其呼吸次数、节奏不相同,就是同一二十 四式太极拳,不同体质、年龄、技术水平的人练起来呼吸也不一致。所以, 太极拳总是拳势呼吸和自然呼吸二者并用,同时还有联系,二者的调整呼 吸作为过渡,才能保证太极拳做到“气以直养而无害二
转身搬拦捶
如封似闭
卜字下?
收势
24外升翦修普京禺选
起势 左右野马分鬃
白鹤亮翅 左右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左右倒卷肱
单鞭
高探马 右蹬脚
双峰贯耳
转身左连脚 左下势独立
右下势独立
左右穿梭
海底针
如封似闭 十字手
收势
浏览4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