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派太极拳


七、郝月如是李香远先生的师兄|武派太极拳





他到南京后第一位正式弟子就 是我在前文说过的张士一先生。他这时在南京中央大学任英语教 授。他原来跟随李香远先生习拳,李先生北返后,他又接着跟随 郝月如先生习拳,直到1935年冬郝先生去世。张士一先生当时 已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他不仅习拳用心,尊师重道,而且为襄助 郝师推广武派太极拳做了不少工作。月如先生课徒甚严,学生习 拳必须明规矩守规矩,进而脱规矩合规矩。每学一势,务求规 范,常于三五日才授一势。先后从学者虽有三百余人,但都不耐 久习,多中途辍学,唯张士一、徐震(中央大学国文教授)、冯 卓(陕西人,审计部官员)、吴知深(湖南人)等人深知其技, 叹为绝伦,从之最久。



月如为人厚道,人品高尚,拳理拳艺俱精,深为世人器重。 八卦掌名家姜容樵曾对友人说:“月如的功夫使人搭不上手,然 其人品非常高尚,从不在背后议论他人,令人敬重,我们是很好 的朋友一次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陪同月如到上海游玩, 邂逅太极拳名师某人,李景林要求二人交流拳艺。俩人乍一搭 手,对方的身体即浮起向前欲跌,月如迅即稳住对方。该人握住 月如的手说:“老先生的拳艺实在高妙后来,他向别人介绍月 如时说:“郝家是名副其实的太极拳艺。”



月如谙熟太极拳理法,且有一定文化,据其多年实践经验, 写有《武式太极拳要点》、《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操手十五 法》等,进一步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深为习太极拳者所珍重。



月如先生南下后,聘者不断,曾先后在江苏国术馆、中央审 计部、武进正德学社等单位任教。1935年经张士一介绍,授拳 于中央大学。是年十一月有疾,十二月某日卒于南京,终年五十 有九。张士一、冯卓经纪丧事,子少如、侄孙向荣扶柩北归,安



?13 ?



葬原藉。徐震写有《吊拳师郝君文》传世。



月如先生谢世后,继续在南方教武派太极拳的是其哲嗣郝少 如(1908—1983)。少如名孟修,身材高大,膂力过人,自幼随 父习拳,兼得祖父郝为真指点及师叔韩钦贤教授,技艺精湛,曾 在永年完小任武术教员,1932年南下助父教拳c是年秋,张士 一乘火车去上海。上海新亚制药厂经理许冠群与张先生邻座,见 张先生虽然年岁较大,而气宇轩昂,精神健旺,不禁惊异。攀谈 之中,知张先生得益于修炼郝家太极拳,遂要求张先生介绍郝月 如先生到沪教拳。张士一返宁后,与师月如商洽,由郝少如去上 海新亚制药厂教授许冠群及其家属职工等人太极拳。这是武派太 极拳传入上海之始。1933年春,经吴上千介绍,少如又到私立 上海中学教拳。同时,还在上海达丰染织公司教授太极拳。后来 因政局动荡不定,少如成为新亚制药厂正式职工,授拳成为他的 业余活动。



1948年,徐震到上海,任常州旅沪中学校长,并执教于沪 光大学、震旦大学,课余也竭力提倡武派太极拳。



1961年4月24日,郝少如开始在上海体育馆教授太极拳。 196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郝少如编著的《武式太极 拳》。这里顺便说一下,南方习者称郝月如、郝少如父子所授之 拳为郝派太极拳,因拳法拳势为武禹襄初创,故少如出书时,从 顾留馨先生建议,定名“武式太极拳二亦数典而不忘祖之意。



1983年1月5日郝少如先生去世,郝门弟子于1989年6月 成立了 “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二成员有浦公达、刘积顺、黄士亨、 卞锦祺、屠彭年等,把武派太极拳由沪、宁普及到浙江、福建、 广东、四川等地。





浏览1,0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