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云:“周身一家如练到,拳术即上康庄道。”诚见周身一 家在太极拳技击上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基本功夫。平时走架的目的 说是为了练习手、眼、身法、步,实际就是练习“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的练法要求周身上下内外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 不静的统一运动,故其在强身保健与医疗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
初学不明途径,不得要领,有的上下不能相随,有的内外不 能相合,做不到周身协调地统一运动,因此阻碍了太极拳在医疗 保健上良好效果的发挥。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高太极拳在强身 保健与医疗上的效果,使太极拳更好地为人民体育事业服务,现 根据笔者见闻体会所及略述于下。
走架行功必须在“周身一家”上用功夫,一举一动都要注意
? 259 ? 周身的统一运动。欲想周身一家,须知内外三合,内练神气,外 练肢体,内外兼修方为合法。
外三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其运用乃以腰 为主。上与两肩两膊相系,下与两胯两腿相随,上、中、下三节 相适应。为此练去,则周身自然上下相随,中正不偏,久练可以 矫正体态,使走架姿式顺随美观,使身体重心稳固,动作灵活, 为进一步练习推手打下得机得势无有缺陷的基础,所以在行功时 必须注意外三合。
内三合者,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运用乃以神 导意,以意导气,气至力生。神似帅,意似将,气似兵,神意为 气之领导,气是力之生母。无神意领导,则气无所从,气无所 从,必致散漫,气势散漫,则力无生母,力无生母,则力不坚 整,身易散乱。走架时,神、意、气三者如不相合,如此练去, 对充沛精神,增长体力,医疗内脏与神经系统疾病,均有莫大妨 碍,所以在行功时要神、意、气三者密切相合。
内外三合,实为里表,一主一副,不能偏废,古谱行功歌云 “意气君来骨肉臣”正说明这点。诚恐学者重外而轻内,只学外 表形式,不顾神、意、气的运行,减少了身体内部横膈膜与脏腑 直接和间接的运动;或过于轻外而重内,对身法要求不严格,因 之产生耸肩,驼背,锅腰,出臀以及头歪、项斜、脊椎偏倚等不 良姿态。如不及时纠正,结果不但减少了医疗保健的实效,而且 妨碍了身体各部的正常发展,影响了走架姿式的顺随与美观。两 种偏向均应切忌。
但锻炼神气,必依法则,运动肢体,亦有定方。当知神非镇 静不能清,气非团聚不能刚,顶悬脊竖则体正,手脚相随则式 圆,提顶吊裆而松肩沉肘则沉着松静,含胸拔背而裹裆护盹,则 周旋健捷;身躯进退,不偏不倚,四肢屈伸,忌僵忌直,以神导
? 260 ?
意,宜静宜缓,以意导气,渐隐渐现。手一出,神先领导,足一 动,意即注之,目为神舍,目到则神至,气随意行,意注则气 凝。眼不离手,伸手则神气毕集,意不忘足,着足则力量俱来。 如此练去,时刻注意外部的手、足、肘、膝、肩、胯的上下相 随,与内部的神、意、气上下运行,内外相合,形成周身上下, 内外,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统一运动,即周身一家, 六合混一的基本练法。谨守此法,坚持练习,渐成习惯,一动则 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一气贯串,则所谓周身一家功夫成 矣。
周身一家的运动,要求每一举动,具有周身肌肉、筋络、骨 节以及内部横膈膜、脏腑内外一动俱动的特点,此乃太极拳所以 能却病延年,应用于医疗保健的根本原因。正如古人所说“流水 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这是练习太极拳欲想强身健体防治疾 病慎勿忽视的一种特效方法,而且是练习太极拳推手时欲想得机 得势,无有缺陷,重心稳固的基本功夫,愿同好者,慎勿忽视 焉。
论打手
浏览4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