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卦掌简介
八卦掌传自清代王宫侍卫著名武术家董海川宗师,是内 家拳的一种,被称为拳中之王,有极其精深的技击内容。近代 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在其《拳意述真》一书中曾私董海川的武 功能达到“不见不闻”的境界。可见,练八卦掌可达到的武 功水平,是十分高超的。
董海川传下的八卦掌有八大掌、八小掌、八形掌、龙形 掌、八翻掌、穿九宫以及三十六肘、七十二腿、八卦散手等。 八卦掌多用掌法变换、趟步转圈和腰胯转动为运动的拳术, 具体练法,简介如下:
1,各种掌法。除八翻掌的腿法是直趟练习外,其余掌 法,都以转圈走步为基本练法。穿九宫则以九宫方位为目 标,变换练习。九宫方位是;乾(西北方向)坎(正北方向) 艮(东北方向)震(正东方向)巽(东南方向)离(正南方 向)坤(西南方向)兑(正西方向)。
2 ,练习八卦掌,身法和姿势要具备八形和三相。
八形是:鸡腿、龙身、熊趟、猴相虎坐、鹰翻、鸥钻、 悬形。
三相是:行走如龙,回身如猴、换掌如鹿、
此外还有十六字诀:穿、搬、截、拦、拧、翻、走、转、 推、托,带、领、缠、扣、刁、钻。
3、必须明了八卦掌的“四稍”、“十要”、“九论"。
四稍是:手足指甲为筋稍,牙齿为骨稍,毛发为血稍, 舌为肉稍。
四稍之义理要研,气贯四稍力推山。
弄清四稍玄中妙,神怡精足气绵绵。
十要是:三顶、三扣、三圆、.三平、三疾、三敏、三抱、 三垂、三曲、三挺。
三顶是:头顶则气达四稍。舌顶则心窃通,肾气下降, 津液满怖,升清降浊。掌顶则有推山之力,力贯手之筋稍。
三扣是:肩扣则力到肘,掌扣则力到手,步扣则两膝有 抱力,力达足之筋稍。
三圆是:脊背圆则力摧身,力由脊发,虎口圆则力能外 宣,增加腕力。身形走圆则气能贯周身,增强命门之火。
三平是:两足平起,则脚力腿力劲全。两足平落,则有 踩步之劲。两足平走,则内气不散。
三疾是:回身如猴一疾也。换掌如鹰二疾也。穿林如鸥 三疾也。
三敏是:心要敏,变化无穷。眼要敏,随机应变。手要 敏,制敌有算。
三抱是: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肘抱胁,出入不乱。 两膝拧抱,步稳如山。
三垂是:气下垂则气贯丹田。肩下垂则力摧肘。肘下垂 则含胸拨背。
三曲是:两肱曲则力实、两股曲则有坐力。两腕曲则有 顶力。
三挺是:颈挺则精力贯顶。腰挺则力贯全身,膝挺则有 弹力。
九论是:论身、论肩、论臂、论指、论手肘、论股、论 足、论谷道、论腿。
论身:头正身直,虚灵顶劲;以腰为轴,胯为先锋。
论肩:肩宜松,松则肩井开,气贯周身。
论曾:前臂圆,则内劲伸出。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曲 如弓形,其力无穷。
论指:食指勾眉,中指上指,无名、小指并拢,大指微 扣。
论手肘:前手向外推,后手向下坠。前肘对准后脚跟, 后肘对准后*尖。
论股:前股领路,后股坐劲。
论足:里足直出,外足微扣。足扣要小,足摆要大。足 如趟泥,平起平走。
论谷道:谷道上提,气通督脉,接至任脉,气入丹田。
此所谓提肛实腹。
论腿,上腿带动胯部,小腿后膝带动踝部。
歌曰:十要九论理要明,生克变化妙无穷。
若能悟通此中妙,周身混元任意行。
另一论是三空、四坠、十二要。
三空:掌心空、足心空、心胸空(即排除杂念)。
四坠:肩坠到腰(或到肘到手),腰坠到胯,胯坠到膝, 膝坠到足。这样,则上下衔接,贯串一气。劲整。
十二要:身直、项竖、肘坠、背圆、胸含、腰塌、掌顶、 裆扣、胯紧、两膝抱、曲膝、通泥步。这样做,在锻炼中能 达到内外合一,力劲整,不散乱,这就突出八卦掌劲整的特 点。
4, 八卦掌行动特点是:动作轻灵,脚步敏捷;行如流 水,掌如穿梭3上下相随,抽身换影,翩若惊鸿。特别是在 穿九宫中的“乌龙绞柱”、“燕子穿帘"、“白蛇吐信”、
“鸥子钻天”等一系列动作,实在引入入胜。
5, 八卦掌的趟步功(踩步),要求气沉丹田,意在丹 田,这样锻炼,所起到的健身效果,比慢跑步要好得多。因 为慢跑时气往往是上逆的,而八卦踩步,经常锻炼,能气沉 丹田,因而健身祛病效果好。
浏览1,3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