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又称通臂拳,是流传在我国北 方的主要拳种之一。因流传久远,各地的称 谓也有所不同。如“五行通背”「六合通背”、 “五猴通背”「活叶通臂,“劈挂通臂八“少林 通臂,“两翼通臂,“通背长拳”等不一而 别,近人还传有“纵横通背”。虽然名目有 别,演练风格不尽相同,且能各证其词,但 其拳理为历史渊源基本上是一致的,故应归 为一家。
源流
1 .武田熙在1937年所著《通背拳术》 一书中,称通背拳“古称通背门,后改为白 猿门,通背猿门。清真教人称此拳为行门、 行拳或长拳九相传为战国时,白猿者所传。 后只传三友:一王道,二李义,三韩成。但 无证可考。
2 .亦有人认为通背创自五代或宋时。 一说为韩通所创,依据是在一些拳谱中记载 的古之十八位拳家中有“韩通通背为母” 一 句。此外不得详考G 一说为陈搏老祖(字图 南、毫州真源人,蜴号希夷)所创,后历代 相传,至清中叶,由鲁云清传齐太冒,许禹 生在《国术理论》讲义中,对陈搏有略述「宋 时人,字图南,五代时隐居华山,宿处恒百 余日不起,太宗时赐号希夷先生,创有‘十 二坐功但并未提及创拳。
3 ,明朝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 征南先生墓志铭》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 语。其后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 传》中又加说明“通臂,长拳也”。由此而 论,明代当有通臂拳流传于世“
4 .唯据1931年修剑痴拳谱遗存的文字 记载,清代中后叶,浙江人祁信在河北固安 传授此拳,始称“祁家门”,后称“通背”。其 后祁信之子祁太昌在多年历习的基础上又有 所改进和发展,从此有老派(祁信)、少派 (太昌)之分,老祁、少祁之别。老派动作 古朴劲遒,少派动作精巧,以柔为主。此后 名手辈出,遂使通背之名著称幽燕。目前流 传的通背拳也大体上分为二大支脉。①祁信 传陈庆,陈传王占春,王传张策。吴图南所 著《国术概论》中记载,“光绪初,有张策 者,字秀林,直隶香河人也。精通各家拳术, 为人慷慨好义,性谦和。闻陈(陈庆)之名 而往授业,未几陈卒。复从师兄王占春,切 磋琢磨,历时九载,而技始成。”②祁太昌下 传许天和等,许传修剑痴。修集前人之大 成,结合自己的潜心体验,从理论的高度概 括、阐述。从而有“论势”「论法,“论理” 等论说留与后世,是目前研究通背拳极为宝 贵的珍藏费料。由此可见,修剑痴、张策是 承上启下的近代通背名家。
分布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西、四川、 贵州、陕西、广西、吉林,安徽等地。
学理
“通背”的原意并不是指一个门派,而 是一个锻炼的法则。通是通达的意思,古语 有“非神而不能通,非化而不能达,神化之 功,方得通达之妙”。背是指人的脊背,目的 在于腰背发力、通肩达臂、放长击远、先发
制人,所以称做“通背”练习。通背拳讲究 体用兼备,“五行谓之体,通背谓之用”,以古 哲理阴阳五行学说为拳理基础。拳理中说, 天是一大周天,人是一小周天,天之五行是 金、木、水、火、土;人之五行是心、肝、 脾、肺、肾;拳之五行是摔、拍、穿、劈、 攒。天以阴阳五行繁衍出万物,拳则以五行 推演出拳外之拳,其对应关系,详见下表:
肺肝肾心脾 金木水火土 摔拍穿劈攒 炸摧搦击弹 电雾星雷箭.
1.五护八断论
五护是自身防护方法的总称。即:一护 首,内含“掩手穿掌力二护肘,内含“藏花 手%三护心,内含“拢胸抱月%四护肾,内 含提膝摘胯;五护股,内含“寒鸡式”。具体 的方法是高挑、底搂、外滚、里挤、中者 缩。两手缠护合抱,《两手不离心,两肘不 离肋”,并要配合身法与步法的变换,随机而 动,变转灵活,形成防守严密、无懈可击的 较完整的防守技术。
八断是对动、静、虚、实、刚、柔、急、 缓八个方面的辩证推论,(1)动与静。动 静全在乎神情,精力集中,动作必然灵活, 反之必然迟滞。有时静是蓄备精神,以逸待 劳,“处处皆暗藏”。转机中以静制动、防守 反击。动则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快如炮 发。此为动静合宜,并要根据时机与目的之 不同,各尽其用。(2)虚与实。虚实全在 乎“心,而不在乎“形,形虽实心若虚亦 虚,心若实,形虽虚亦实。虚者难攻,实者 易破,因此要虚诱实发,击之中的,虚虚实 实,变化莫测。(3)刚与柔。刚柔之法是 柔多而刚少,外刚而内柔,出手为柔,力到 为刚;刚力一动,速变为柔Q以柔为贵,以 松活为本;柔者必活,活则生巧,巧用自 如,可谓柔力克刚。因此,练刚须知柔之 妙,练柔要明刚之义。用柔之时,必要存刚, 用刚之时,必要存柔,刚柔相济,方为合一。
(4)急与缓。交手之际,急似晴天霹雳,令 人不及掩耳,哪有手足可寻。缓似阴阳,令 人难测。此外还有“用急则急应,用缓则缓 随”之说。
2,论势、法、理
在学习势、法的同时,要明白道理,既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以理推术。道理 通顺,体势正确,就没有不规范的动作。方 法亦然,理顺而技艺精湛,就没有不精确的 方法。因此善于学习的人,必须要先明白道 理,以理论指导技术的学习,研究分析什么 是正确的体势,遵循正确的方法,促进正确 技术的形成。
3,诸法论
迎敌法:袭取攻御、严防谨守。
手法:搦拒拿拦、圈揽拘劫、削摩拨撮。
步法: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进退激 彻。
眼法:观察阅览、顾盼窥视。
心法:精气意力、含详略策、晓悟思 慎。
身法:粘、连、挨、贴,吸>化>省、懈。
劲法:冷急脆、灵活妙,绵软巧、轻速 捷。
用法:引诱语诈,聚神惊吓,伸缩往 来,起落收放。
势法:活步、活身,运力、用巧〉知势、 知法。
理法:穷理推术、求法究势。
手法:以摔、拍、穿、劈、攒为主要掌 法。
摔掌如闪电,谓之炸力,方法是抖搠摔 炸、抽撤带还。
拍掌如雾现,谓之催力,方法是催搓拍 塌,搂刨缠掳。
穿掌如星串,谓之搦力,方法是穿擢搠 挑,刁拢锁扣。
劈掌如雷震,谓之击力,方法是劈擂击 掉,翻振挺烈。
攒掌(中拳)如暗箭,谓之弹力,方法 是弹攒崩掏、牵挂带领。
4.七操五十六字论及十八通串
通背拳对形体的要求较高,头顶、项 领、前空、后丰、虚胸、凹肚、探背、松肩、 臂长、合肘、活腕、腿曲、三折(身折、臂 折、腿折)、九扣(指扣、腕扣、肘扣、肩 扣、胸扣、腰扣、胯扣、膝扣、足扣)。形 象的说法是手背似铁,腕活如绵、两支胳膊 似皮鞭;肘如环、肩如风轮、背如蜗牛、胸 如空洞;身似弓、腰似蛇行、胯似奔马、膝 似寒鸡、脚似钻。此外还有神似猿、目似 鹰、大似鹏、轻似燕.凶似狮、稳如鹤、捷 如鹑、灵似猫等以形喻势的比拟和要求。
■通背拳的七操是指形体操练的基本方 法。包括运指、摇腕、坠时、伸肩、曲腰、 提膝、蹬步。具体的要求便是五十六字论。 运指:穿擢挤按、刁拿锁扣。摇腕:抖搠摔 炸,转还扑蹈。坠肘:攒崩弹击、抽撤带 环。伸肩:伸缩轻妙、往来灵活。曲腰:腰 似蛇形、身法如电。提膝:窜蹦跳跃、弹撩 点撞。蹬步:摧击挺烈,冷急脆快⑦
十八通串:通是通达兴衰之理,串是串
通往来之意。
心神意气胆,首项膊腰肋 手眼身法步,腕肘肩胯膝 递手由神发,进手由胆发 引手由愈发,
变手汨心发, 掳手由肘发, 跃手由胯发, 穿手由颈发, 攒手由腰发, 拍手由肩发, 随手由身发,
闯手由气发 摔手由腕发 劈手由背发 移手由膝发 烈手由项发 抱手由肋发 察手由眼发 闪手由步发闯手由气发 摔手由腕发 劈手由背发 移手由膝发 烈手由项发 抱手由肋发 察手由眼发 闪手由步发5,十二要论
闯手由气发 摔手由腕发 劈手由背发 移手由膝发 烈手由项发 抱手由肋发 察手由眼发 闪手由步发
闯手由气发 摔手由腕发 劈手由背发 移手由膝发 烈手由项发 抱手由肋发 察手由眼发 闪手由步发
(1)缓:手向前伸时要缓,不可过 急c若急出硬伸,必然劲拙,劲拙手臂必僵. 动作一定迟滞,逢敌不能应敌而变,随势而 换。此为一要。
(2)探:运动时背部向前探拔,是拳 势的基本方法,也是放长击远的必备条件。 只有探背、松肩、合肘、顺膊、舒腕、松指, 才能使力通达于背、传于肩、布于臂、贯于 指“此为二要。
(3)毒:手毒如猛虎捕羊,眼毒如饿 鹰视兔,心毒如怒猫捉鼠。此为三要。
(4)顺:①臂顺,臂顺手臂的往来伸 缩才能灵活自如。②气顺,气顺可使气沉丹 田,稳固桩步 不产生胸满气逆的感觉,以 保证运动的顺利进行。③力顺,力顺力点才 能准确,用力方可顺达,才能发出冷弹脆快 的爆发力。④步顺,步顺是步法灵活的基 础,是身法多变的保证。此为四要c
(5)顶:①头要顶,精神贯注;②舌 要顶,目光自敏;③手要顶,有推山之功; ④胯要顶,有奔马之势;⑤气要顶,以气顶 力,力借于气,气助于力。此为五要。
(6)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意 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肘合,肘与肩合, 肩与背合,背与腰合,腰与膝合,膝与足 合,周身内外相合,合而归一,一气贯通。 此为六要。
(7)舒:手指要舒,舒展自然,灵活 自如。腕要舒,舒腕如绵,柔活灵便。肘要舒, 舒肘松肩,手臂的伸缩'吞吐'含展、收放才能 势随人愿“肩要舒,舒肩臂长,方可击远。 胸要舒,舒胸气沉,基础牢固。腰要舒,舒 腰才能肢体灵活,变换自.如,促使上下相 随,身法自然。胯要舒,舒胯步法灵活,闪 转进退,身随人意,变化莫测。此为七要。
(8)挺彳项挺,精神贯顶;腰挺,力 达四肢;膝挺,力贯于足;指挺,力达梢节: 腕挺,腕借肩力;臂挺,以借肘力;肘挺,以 借身力。周身之力贯注四肢,全信挺力。此 为八要。
(9)扣:指扣、腕扣似钩,手不空 回,是刁、缠、锁、扣、搂、刨、捋、带等技 法的要求Q肘扣是由于两肘不离肋和出手入 手总要护中的需要。肩扣、胸扣使“胸如空 洞,“背如蜗牛”。胯扣、膝扣使裆部得到保 护。足扣是指用足趾抓地,可使肢体稳健。 此为九要。
(10)曲:指、腕、肘、肩、胸、背、 腰曲,是“五护八断”方法的形体要求。曲 生化力,指.腕、肘曲是护上;胸、腰、背 曲是护中;胯、膝曲是护下;肩曲是护左 右。由此五护而生八断。此为十要。
(11)随:手、眼、身、步、心、意、 气、力要处处相随,内修外练,才能合而为 一,随意而动。此为十一要。
(12)摧:以心摧意,意借心力;以意 摧气,气借意力;以气摧力,力借气力;以 背摧肩,肩借背力;以肩摧肘,肘借肩力; 以腰摧胯,胯借腰力;以胯摧膝,膝信胯 力;以膝摧足,足借膝力;周身之力全借足 力。此为十二要。
6.十戒论
(1)戒贪酒,酒要少饮,不可过量。
(2)戒淫欲,不要乱而无度°
(3)戒心实,心过实则势无虚,无虚 则没有变化。
(4)戒怒气,怒气可使胸满气逆,动 作僵硬,僵则易刚,刚则易折,战时易破。
(5)戒拙力,拙力者,劲不能顺达, 气不能沉实,血脉不得畅通,肢体必然不能 灵活。
(6)戒鼓胸,鼓胸提腹为百害之首, 使气浮而不能不行至丹田,体轻而动作不 稳。
(7)戒体逆,体逆会固执身法,起落 进退、闪展挪移都会受到限制。
(8)戒歪脸,歪脸的最大弊病是不符 合实战的要求,歪脸视线为偏,既看不见对 方神情;也察不出动静、虚穴的变化,自然 要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9)戒肩偏,此害在于两手不能灵活 转动,劲力不能贯通。
(10)戒斜胯,斜胯一定会影响身正, 身不正则势不稳,势不稳则步自乱,步乱则 不击自败。
浏览3,531次